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從大國外長到小國總統,他後淪為西方「棄子」,顏色革命首當其衝

從大國外長到小國總統,他後淪為西方「棄子」,顏色革命首當其衝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上蘇聯最高領導人後,力排眾議,提拔有「高加索銀狐」之稱的謝瓦爾德納澤擔任外交部長。之前,老謝主政喬治亞13個年頭,當上蘇聯外交部長後,他成為戈氏「新思維」外交得力執行者,從結束蘇聯對阿富汗佔領、東歐非軍事化、促進東西德統一到蘇聯解體,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堅定的親西方立場,謝瓦爾德納澤被西方世界視為最可信賴的領導人之一。

蘇聯解體後,作為一個外鄉人,老謝不得不退出了與葉利欽的權力之爭,帶著破滅的夢想離開莫斯科,回到了混亂不堪的祖國。當時,獨立不久的喬治亞正陷入混亂之中,分裂分子從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向首都第比利斯挺進,到處殺人放火。作為曾經主政多年的老領導,老謝被家鄉父老視為「救世主」,凝聚起喬治亞人的無限期冀。1992年10月,他被推舉為喬治亞國家元首,開始了第二個「謝瓦爾德納澤時代」。

謝瓦爾德納澤設法平息了血腥的內亂,鎮壓了分裂運動,形式上維護了喬治亞統一。1995年11月,他以多數票正式當選為國家總統,5年後獲得連任。但是,他的政治生活也並不輕鬆,曾兩次遭遇刺殺,與死亡擦肩而過。在外交政策上,老謝採取親美政策,希望加入北約和歐洲聯盟,對西方要求也盡心儘力滿足。但是,隨著俄羅斯普京時代到來,他在俄羅斯與西方大國之間開始採取騎牆立場,這讓美國十分光火。

喬治亞地處裏海和黑海之間,是中亞和外高加索八國中唯一有出海口的國家,歷來都是東西方勢力碰撞和爭奪的戰略重地。上世紀末,隨著裏海作為重要產油區地位上升,喬治亞在西方戰略版圖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2003年初,在催促俄軍撤離喬治亞問題上,老謝態度很不堅決,同時還有意支持親俄人士參選總統,這讓西方國家感到非常緊張,他們決定拋棄這位昔日「老朋友」,加緊策劃在喬治亞開展「顏色革命」。

2003年4月,美國在駐喬治亞使館公開設立了「促進喬治亞民主辦公室」,與反對派頻繁秘密接觸,並為老謝下台準備好了新的接班人——曾在美國求學多年的青年律師薩卡什維利。一場新老代理人之間的爭鬥,不避免地爆發了。2003年11月20日,在美國支持下,薩卡什維利手持玫瑰,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廣場運動,反對政府在議會選舉中的舞弊行為,要求謝瓦爾德納澤下台。

抗議活動持續36個小時後,老謝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通完電話後,同意辭職。玫瑰革命不僅推翻了謝瓦爾德納澤政權,還是美國發動顏色革命推倒獨聯體國家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此後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也相繼發生了顏色革命。老謝下野後,一直過著清貧生活,德國人感念他曾為統一做出過貢獻,多次邀請他到德國去生活,不過被他婉言拒絕了。2014年7月7日,老謝在第比利斯因病去世,終年86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L 的精彩文章:

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他與曼德拉功勞相當,卻被國民幾乎遺忘掉
綽號「吳大舌頭」,他與張作霖「金蘭之交」,叱吒東北多年同遇難

TAG:閑來讀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