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潘文志:源自醫生的創新

潘文志:源自醫生的創新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攜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DeviceChina2018)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直擊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聚產業創新之力,論中國醫療器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吸引了多名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發明家、醫學家、創業者、投資人及跨國企業高層管理者等參加。

今年的會議緊跟國內外局勢,以「聚產業創新之力,論國械發展之道」為主題,聚焦醫療器械行業的創新與突破,通過政府官員就政策層面的解讀來更好引導行業發展規劃,並通過設立四個專題分會場:人工智慧及物聯網、心腦血管與神經外科、體外診斷及基因測序、孵化器模式創新與創新醫療器械發展更好的關注產業焦點話題及發展趨勢。

9月9日上午,在同期舉行的「孵化器模式創新醫療器械發展」分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潘文志博士發表了以《源自醫生的創新》為主題的演講。

以下為主題演講概要:

潘文志:醫生在整個創新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創意的來源到研發,如果能夠深度參與,跟工程師及時溝通,產品迭代會非常快。以心血管為例,很多革命性的產品都是由醫生提出的,從第一例的造影到第一例的支架,再到第一例的介入瓣膜等等,都是很有突破性的醫療器械。

醫生雖然有很多的想法,但在中國可能面臨很多困境,從專利申請到樣本製作、動物試驗、市場、臨床研究,這些在我們國內都剛剛起步,很多情況下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去做。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有想法,但過兩天就忘記了,最後沒有堅持下去導致錯失很多機會。希望能夠有一個機制去打通醫生跟廠家的隔閡,快速將產品做出來。

過去3年內,全球有5、6家廠家研究二尖瓣的器械,被跨國公司以3億到7億美金的價格收購,這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方向,很多大公司去研發這樣的一個器械,但唯一一個上市產品是雅培公司做的,醫生也比較公認。但在中國以及發展中國家,這個器械沒有獲批。

怎麼讓醫生的項目快速真正的落地,必須要有資本化和企業化運營。要學術還是要商業化的東西需要想清楚,醫工要很好的結合,想好以後就大膽的往前沖,不要想太多。資本及企業化運作,有專職、高效的人來做,醫生學術方面好一些,但是真正做管理、做資本、做商業就是菜鳥,要有行業資深的人一起幫忙,做的東西要符合市場規律。

我也接觸過國內的很多研發團隊,我覺得國內研發有兩個環節做的不好,其中一個就是心血管方面,跟醫生的溝通不順暢,企業不信任醫生,醫生也不信任企業。所以,怎麼樣能夠更好的合作是需要去探索的。

備註:以上演講摘要,根據現場實錄整理,未經嘉賓審核。

關於BioBAY

作為本屆大會的主辦方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歷經十餘年發展,以「專註、聯合、創新」的態度,努力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產業生態圈。目前有460餘家企業入駐,10000餘名生物醫藥專業人才就業,其中集聚了63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形成了新葯創製、醫療器械、生物技術等特色產業集群。而在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園內8家醫療器械企業的9個產品已經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審批「綠色通道」,佔蘇州市的82%,占江蘇省的50%。在三類高端植介入醫療器械領域,園內企業已獲60張產品註冊證,21張產品生產許可證。預計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臨床試驗的加快推進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銷售,企業經濟效益將實現持續提升,近年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將呈現爆髮式成長態勢。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重磅!兩篇Nature共同揭示:新型肺細胞
最高630億美元!盤點2018年上半年10大生命科學併購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