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年娘則國娘?找回男性荷爾蒙,看看西方「娘炮」的心路歷程

少年娘則國娘?找回男性荷爾蒙,看看西方「娘炮」的心路歷程

察察堂原創,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娘炮」惹麻煩了。《明日之子》《偶像練習生》,小鮮肉們的「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霸屏啦!主流媒體看不下去了,一齊向「娘炮」開炮:少年娘則國娘,少年娘於地球,則國娘於地球!


中國「娘炮」的前世是魏晉名士:

東方文化中一直有一種陰柔之美。古有魏晉,盛產娘炮,「膚如凝脂、白賽玉堊、腰似柳枝」的美男子大受歡迎,《世說新語》中的男人大多膚白貌美,婦女愛看小鮮肉,經常造成道路擁堵,小鮮肉嘛,本來就弱不禁風,有人就在街上被一群女人看死了,成語「看殺衛玠」就是這麼來的;曹操的養子何宴也喜歡「著婦人服」。東鄰日韓被娘炮攻陷,在時間上則要晚得多,日韓流行非主流文化,東方神起、天上智喜、Super Junior,從這公司出來的男性藝人,行為舉止越來越女性化,我突然發現,魏晉風度里的花樣美男在東方大地又一次遍地開花。

更可怕的是,據有些人說這是美國人向中國推銷的娘炮文化,滅一國先滅其文化,娘炮文化亡國亡種!當年就是用娘炮文化滅的日韓,如今沒了男性荷爾蒙的日韓服服帖帖,日韓流行風也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借用娘炮的話說,「真是嚇死寶寶了」。也有人認為不必上綱上線,要尊重審美多元化,娘炮大行其道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對待娘炮,到底是開炮還是擁抱?將眼光投向地球的另一端,看看西方娘炮的心路歷程~


西方娘炮是「sissy」:

秉承西方優良的騎士傳統的西方教育,在學校中更重視讓學生參與諸多體育運動,所以像德國此類國家自古盛產男人而非娘炮。而風靡全球的美國好萊塢大片里的硬漢形象,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那麼問題來了,盛產直男的西方,男人一向這麼直嗎?其實,男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西方社會也經歷了幾千年的變化。

對應「娘炮」,英文里有個詞「sissy」,常與「懦夫」「膽小鬼」「怕死鬼」等辭彙連用,用來貶損那些缺乏勇氣和力量的男人們,顯然是個貶義詞。不過,在現代社會「sissy」似乎又賦予了其他與女性相關的內涵,比如像女性那樣愛慕虛榮,喜歡用護膚護髮、化妝產品之類,是西方男人中的「娘娘腔」。尤其是在橄欖球、足球等激烈對抗的體育賽事中,侮辱對方的常用辭彙就是「sissy」,而且這個詞曾一度風靡歐美中小學校園,成了同學們互相咒罵的口頭禪。

如果我們把目光縱深一下,西方人對待娘炮的態度也是有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與宗教、政治、流行文化、女權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關。人類社會總體上是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男權社會過渡的,男權時代,崇尚陽剛之美,娘炮不但不被認可,而且被人看不起,甚至遭受懲罰。


「英雄時代」的肌肉裸體男:

在古希臘從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轉換的時期,也就是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8世紀的荷馬時代,這個時代又被稱作「英雄時代」,出現了一部神話和史詩巨制《荷馬史詩》。這是一個崇拜男性的時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尚武的時代,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是什麼?對!就是那些發達肌肉裸體雕塑男,從古希臘的雕刻遺產里看,男人有一身俊美強健、肌肉發達的胴體,女人則豐滿圓潤。男女區別明顯,不存在中性、娘炮一說。

體魄健美、尚武善斗是那個年代男人該具有的氣質,而且全民膜拜英雄,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產生於希臘、產生於這一時期的原因,這一運動盛會成了古希臘最重要的節日,記住哦,所有運動員都是裸體參賽!大肚男、小鮮肉好意思脫嗎?還不被人們笑掉的大牙砸死?更別說參賽了。悲壯雄偉是那個時代的藝術特色,這都與英雄的直男受人們推崇密切相關。


「軸心時代」多直男:

在人類思想的軸心時代(公元前8-前1世紀),東方出現了孔、墨、道、法等諸子百家,西方則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巨匠,孔子和亞里士多德都認為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孔夫子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有女人的事兒?倒是大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當然他的意思不是說女人不好,而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要被美色所迷惑,不要太親近女色,對女色時刻保持警醒。要是聽到男人也塗脂抹粉、描眉塗唇,夫子先生還不得驚得從孔林里爬出來,大喊一聲:嚇死我了。

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則從勇氣的角度闡發男人有別於女人的本質,是帶有政治話語的解構。可以說亞里士多德的大男子主義一點都不比孔孟少,他有一句名言「男人生來就屬於上等,女子則屬下等,前者治人,後者治於人」,同時代尼西阿斯說:「男人就是城邦。」從亞里士多德的話語中,我們驚奇地發現了他對娘炮是如何產生的分析和態度,他是用火熱和寒冷來解釋男女不同的,胎兒的成長如果有足夠的熱度可用,就會是一個男人,反之則是女人,或者陽氣不足的娘炮!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理念,包括對男人和女人的闡釋,產生了實際後果,對後世影響頗大,形成了一個堅不可破的生物學基礎,那就是女人在社會中處於從屬地位,即便女人再富有,也是被保護的對象,她們的穿著打扮、行為舉止等外部特徵都得符合女性陰柔的自然美,與男人的陽剛之美完全不同。同樣,在公元1世紀的猶太經典《塔木德》男人的晨禱文中,有「感謝主,你沒有把我創造成女人」這樣的話。

男人形體女性化的代表:克尼多斯維納斯

然而,這並不是說社會上崇拜陽剛的男子氣概,就沒了女性化的男人,當時也出現了大量的娘炮,確切地說是「美少年」。就像前面所說的「Sissy」這個詞,也有一種委婉的翻譯,在日文中對應的是「美少年」。由於古希臘常年的戰爭破壞,國家財力捉襟見肘,後期也引發了許多人的反思,表現在藝術上,便是雄偉健碩的英雄氣概,被溫柔秀美所替代,一種趨於中性的藝術風格出現——男人形體女性化。以柔和、曲線美代替了發達的肌肉美,對後來的雕刻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只是,「美少年」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社會審美趨向娘炮,主流價值觀仍認同直男。以「美少年」笑話別人,甚至鬧出過人命。根據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一次,一位君主在大庭廣眾之下調笑一位「美少年」說:「你是不是該懷孕了?」這位「美少年」因被戲稱為「女性」而非常憤恨,後來竟找個機會,把這位君主給殺了。

菩薩本是男兒身


菩薩本是男兒身:

隨著文明的進步,思想意識越來越多元,在中國,從印度引進的觀音菩薩,他的兩撇小鬍子不再被人重視,體格剛健的王子模樣,逐漸被圓潤豐腴、紅唇秀鼻的慈母形象所取代。在西方,《舊約》和《新約》中神的模樣較昔日有了很大變化。舊約之神,彷彿鬍鬚飄飄、怒目圓睜的剛強男人,而新約之神,則類似滿面愛意、低眉的柔順慈母。

經過漫長的中世紀,文藝復興後,娘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文藝作品中,女性化的男人越來越多,像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男人也越來越娘炮。於是,有人分析道:「達·芬奇的畫作中,男人,特別是年輕男性,常常呈現出女性化的樣子。難怪小說《達·芬奇密碼》要把《最後的晚餐》中,坐在耶穌右邊一位長相十分女性化的門徒解釋為抹大拉的瑪利亞呢。」


莎翁也愛「美少男」:

工業革命給歐美社會帶來了洗禮,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機器解放了人類的雙手,熱兵器的發明,對冷兵器形成了碾壓,孔武有力的男性漸漸失去了用武之地,反而成了粗魯野蠻的莽夫。人們似乎越來越喜愛小白臉、美男子,男人也開始追求「精緻」。在莎翁的《暴風雨》中,少女米蘭達終日與粗毛野獸凱列班和鬚髮皆白、滿臉摺子、不修邊幅的父親在一起,當她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美貌少年腓迪南,怎能不一見傾心呢?在所謂「唯美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到19世紀末,娘炮文化在西方達到了高潮。

為了體現陽剛,勞倫斯特意留起了鬍子

20世紀初,國際形勢風譎雲詭,兩次世界大戰接連爆發,武夫又奪回了話語權。這時,缺乏陽剛之美的男人開始受到抨擊,英國作家勞倫斯相繼出版了《兒子和情人》《虹》《戀愛中的女人》等小說,對娘炮文化提出了猛烈批判。

巴黎街頭女權運動

世界大戰結束後,女權運動勃興,女性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話語權,大有與男子平坐天下的氣勢。同一時期,流行時尚風靡全球,性別角色也因此變得更加模糊。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以孔雀革命為引領的男人衣裝潮流,使男人的時裝趨於華麗,就像孔雀開屏一樣驚艷,T台上的美少男逐漸擠走了肌肉男。男人的衣服也越來越不倫不類,不男不女。更多女性化的男人在搖滾音樂等各類流行時尚領域走紅。

不過,與娘炮對應的硬漢形象也在走紅,史泰龍 、施瓦辛格等等,就連成龍的花拳繡腿也被好萊塢青睞,產生了《美國隊長》《敢死隊》等等一大堆票房電影,在另一個領域,英雄似乎沒有被冷落。這也看出西方文化更開放、更多元,因此,大眾審美具有一定的自我糾偏性,不偏重一方,不貶損另一方。

而陰謀論者則認為,美國是在日韓和中國推銷娘炮文化,來消磨尚武精神,遏制東方崛起,這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史上魏晉、大唐和晚明等娘炮文化流行階段,美國還沒從娘胎里出來,是誰向中國進行的推銷?

縱觀兩千多年來「娘炮」在西方走過的心路歷程,與社會發展進程息息相關,但娘炮從來沒有佔據主流地位,哪怕是在女權主義最熾熱的時代,這或許就是西方人對待「娘炮」的態度給我們的啟示。「娘炮」可以有,不能居主流,想想魏晉風流、六朝脂粉,沒了雄性荷爾蒙,滿大街的潘安、衛玠等小鮮肉,誰來抵禦外侮?五胡亂華,中國走入了大動蕩大分裂,「娘炮」可是要負歷史責任的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清代女子也很美,圖二男扮女裝更有風韻
擊落60餘架敵機的二戰王牌飛行員,竟來自這個非洲國家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