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吧?
8月29號來一位女患者。
主訴也算奇特了啊。
就是從印堂到鼻子這一段,有壓迫感,而且覺得麻木,己經持續一周了。
這感覺,就像是臉上壓了一款包包,但是哪怕是LV,壓著會不舒服吧?能睡好?
問怎麼發起來的?
答:不知道,沒感冒,沒誘因,就突然開始出現了這種癥狀。
就是最近有點累,舌質偏淡嫩,苔薄潤,脈有緊像,卻跳得和緩。
沒有鼻塞、沒有噴嚏、沒有鼻涕。
不像鼻炎,就是沒有什麼辨證的指征。
你說怎麼辦?
真無證可辨嗎?
有的,我給你辨一辨。
從主訴開始,因為不涉及臟腑,是經絡病,所以從病位去看。
發病部位在中停,即印堂到鼻這一段,這從頭面病位辨,陽明主面,所以,先從陽明經絡考慮。
麻木——氣虛則麻,血虛則木。但是痰濕與瘀血,均能阻礙氣血的流通造成局部的氣血虧虛。
壓迫即是重感——濕性重濁
以上綜合——陽明氣血虧虛挾有濕邪
從伴隨證看
素來疲乏少氣懶言——脾氣虛
舌淡嫩苔薄潤——虛證
脈緊——有寒
脈緩——偏虛
以上綜合——脾氣虛,稍有寒。
再匯總
陽明經脈氣血虧挾濕、脾虛偏寒
李東垣大體說過《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治則:溫經通絡,健脾兼通竅
1、溫經通絡
取穴
印堂——屬於局部取穴,平刺法
中脘——辨證取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募穴,能治頭面陽明之病變,能排胃中之痰濕,平補平瀉,加燒艾能溫通除濕
合谷——循經取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能治頭面陽明之病變,面口合谷收,平補平瀉,加燒艾能溫通經脈,原氣有補氣血的作用,正好補陽明之氣血虧血。
效果:取完針後,當下癥狀緩解一半。
2、健脾兼通竅
因為李東垣說,健脾胃,九竅的問題都能解決。
於是我用了聰明益氣湯,健脾通竅。
七劑葯
效果:今天複診,說經針灸後,病去一半,隨後便一天比一天好,今天複診,己經沒有癥狀了。
所以,針灸加藥,病就切克鬧
治完了,我其實也不能確診是什麼病!
但是,Whatever
病人要的是什麼?
舒服
對,舒服不就得了?
管它什麼病,反正病機這麼清晰。
經常聽到一些中醫,特別是年輕的中醫,說無證可辨。
反省一下,證據真的收集到位了嗎?
做一名合格的中醫
就是無論你用什麼葯,扎什麼穴,背後一定要有邏輯鏈在,一定要有證據支持你這麼做!
到了這一步,你會發現,治病,就像學生時代做數學題一樣,治病,就是解題!


TAG:中醫范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