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在肯亞召開的2018國際紡聯大會上,中國再次彰顯全球紡織中堅力量之責任擔當

在肯亞召開的2018國際紡聯大會上,中國再次彰顯全球紡織中堅力量之責任擔當

當地時間9月7~9日,議題為「在快速變化時代的供應鏈和商業模式」的2018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年會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300多名紡織產業代表,與業界知名的專家、製造商、買家和投資者一道,探討應對行業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和機遇。

會上,國際紡聯管理委員會會議同期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國際紡聯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任期兩年(2018-2020)。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會長成暨鶴任國際紡聯主席,孫瑞哲任國際紡聯第一副主席,來自印度Premier公司的斯瓦尼桑任國際紡聯第二副主席,來自瑞士Santex A.G.公司的亨尼茲任國際紡聯財務官。同時,國際紡聯增選了三位董事會成員,分別是來自埃及的卡森姆,西班牙的胡安·帕雷斯和印度尼西亞的米歇爾。

出席此次國際紡聯大會的中國代表團陣容強大,國際紡聯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紡聯原會長、國際紡聯前主席王天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王東,中紡聯副會長楊紀朝、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中紡聯副秘書長、外事辦主任袁紅萍,中紡聯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紡聯副秘書長、行業發展部主任李進才,中紡聯生產力促進部主任、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岩,及中紡聯各業務部門代表,中國紡織優秀企業代表共80餘人出席會議。

中國與印度的本土化生產和銷售將成趨勢

國際紡聯主席、非洲棉花和紡織工業聯合會主席賈斯·貝蒂在致辭中談到,國際紡聯大會在肯亞召開,讓非洲紡織企業能夠與全球同仁一道探討紡織產業未來發展,感到非常榮幸。

談及本屆大會主題,貝蒂表示,因為我們都處在全球供應鏈體系當中,都會受到全球化、資源化、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的影響,沒有誰能置身其外。

「中國紡紗已經佔到了全球45%,我們要感謝中國對全球紡織做出的貢獻。」談到亞洲紡織產業的發展,貝蒂對中國所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他說,中國目前所生產和使用的紡織裝備數量佔到全球的74%,相比之下,非洲的規模很小,他認為在今後,這種情況會發生變化。

同時,貝蒂還談到未來紡織產業的發展趨勢。「2020年,中國零售市場會超過美國和非洲市場總額。」目前,美國人均纖維消費量是39公斤、歐盟25公斤、中國15公斤、印度6公斤,非洲2.5公斤,而到2025年,中國將會達到25公斤,印度達到15公斤。因此,中國和印度的本地化生產和銷售網路將成為趨勢,而中國和印度兩大市場的這一趨勢將影響全球紡織市場。

貝蒂還以肯亞為例,介紹了非洲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據介紹,2017年肯亞服裝出口額達4億美元,這一市場份額在取消出口關稅、廢除外匯管制、設立出口加工區(EPZ)、建設經濟特區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會逐步增大,非洲會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非洲需要創造就業,就業就需要製造業的支撐,非洲棉花有180億美元的價值,能夠解決900萬人的就業,所以歐洲、美國、印度、日本、中國都可以到非洲來投資,讓有著3000萬公里,55%以上可耕種面積的非洲成為全球糧倉,成為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加工地,通過製造業創造就業和社會穩定。

貝蒂還建議非洲要成為一個「追隨者」,「我們要向中國、印度學習經驗,在他們的經驗上做得更好。非洲的標籤是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那麼我認為非洲可以進一步通過勞動力這一優勢提高吸引力,讓更多的投資者到肯亞投資。」

紡織產業應嵌入高端價值鏈

聯合國經濟和貿易發展委員會總幹事穆希薩·基圖伊則在致辭中談到,製造業的轉移,讓製造流程變得越來越深刻,產業鏈條更加細化。而非洲目前仍只是通過進口原料進行簡單的來料加工,如何提升技術含量是非洲紡織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穆希薩·基圖伊同時談到,當前保護主義抬頭,對現有貿易規則攪動,特別是政治因素導致的貿易趨勢的變化,讓投資者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

目前紡織產業面臨的挑戰是新技術的可行性以及能否轉化為利潤,因此,穆希薩·基圖伊認為紡織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實現供應鏈的透明性和運營的穩定性,同時,未來行業的發展標籤應該嵌入到高端價值鏈中,而不是徘徊於低端領域。

同時他建議國際紡聯應該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標準、監督的機制,從而確保企業合規性發展。

肯亞歡迎投資者為肯創造就業、減少貧困

肯亞工業貿易與合作部部長亞當·穆罕默德在代肯亞總統烏胡魯·肯亞塔致辭時表示,希望紡織業能夠為整個非洲大陸做出貢獻。他說:「肯亞不僅是東非的門戶,更是整個非洲大陸的門戶,非洲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需要更多的投資。」

肯亞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經濟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肯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4.9%。有數據顯示,肯亞的GDP佔到東非的40%。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在過去三年中,製造業對GDP的貢獻一直保持在略低於10%的水平。肯亞政府在其《2030遠景規劃》中明確,將在2030年前實現將肯亞建設成中等收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目標,屆時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將至少佔GDP的25%。

對此,肯亞政府提出未來5年將重點推動四大計劃:包括食品安全、保障性住房、製造業以及全民醫療四個方面。而紡織作為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創造GDP的產業,備受關注。

穆罕默德還談到,私企作為經濟的引擎,肯亞政府一直都在幫助與促進私企的發展,「肯亞當下失業率很高,作為政府,我們首先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吸納投資、增加就業、創造繁榮。」

他還談到,肯亞政府非常重視政策的連貫性、以及企業投資回報,在未來5年,肯亞要進一步創造就業、減少貧困,他們非常期待紡織和制衣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為年輕人提供就業。

大會圍繞六大議題展開,分別是纖維會議、非洲紡織工業、紡織價值鏈、紡織服裝工業技術和數字化、零售/電子商務、國際紡聯審計倡議與綠色經濟。

科技、時尚、綠色定位推進中國紡織供應鏈責任發展

會上,國際紡聯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以「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與快速變化時代的社會責任」為題,同與會代表分享了中國經驗。

他談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間,中國紡織工業取得長足發展,並成為世界紡織工業的中堅力量。

中國紡織產業能取得現有成就,首先是充分市場競爭的結果,這使得行業具有更高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活力;其次,是對外開放的成果,紡織產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第三,創新發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有效助推中國紡織產業不斷向前;第四是 體系化發展,使中國紡織工業的產業生態體系更加完善,產業規模更具優勢。

對於「紡織行業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這一論述,孫瑞哲談到了它的幾點特徵:

貿易格局的快速變化:新興經濟體崛起,貿易關係更加複雜;消費需求的快速變化:缺少耐心與短暫關注正形成一種消費趨勢;產業生態的快速變化:跨界、跨領域、跨區域合作成為常態。

談到中國紡織供應鏈的新應對,孫瑞哲分享了中國紡織產業的經驗與做法:

供應鏈柔性。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設計、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紡織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深刻改變了行業的組織模式、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極大增強了紡織供應鏈應對需求端變化的響應能力。如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打造的AI visual recognition platform人工智慧視覺識別平台,陽光集團人工智慧圖像辨識技術以及阿里「FashionAI 概念店」等等。

綠色發展。當前紡織供應鏈發展形態正在從責任向價值轉變。以印染龍頭企業航民股份為例,提前布局綠色發展,2018年上半年,企業印染主業實現收入16.54億元,同比增長22.44%。

渠道融合。為更快捕捉市場變化,滿足消費需求,線上與線下渠道、不同平台、不同模式之間正加速融合。如紅豆無界零售店,利用技術為用戶提供線下服裝搭配指導並展示虛擬效果,海瀾之家入駐美團外賣等等。

在快速變化時代下,中國有哪些機遇?孫瑞哲表示,中國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構建開放型經濟,「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擴大,同時,不斷提升的消費能力和更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將極大地擴展市場空間,完善產業配套。

孫瑞哲還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紡織產業正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國紡織工業的新定位是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中國紡織產業正在以這一新的理念推進中國紡織供應鏈責任發展。對於中非合作,孫瑞哲表示,中方非常希望與肯亞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願望,同時他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紡織服裝企業到肯亞進行投資。

棉花與粘膠纖維的混紡、交織是鼓勵方向

在纖維會議關於棉花議題部分,與會專家分享了非洲棉花計劃、保持棉花競爭力等內容,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棉花、化纖與未來」為主題,談到了中國化纖與棉花產業的發展情況。

端小平表示,棉花與化纖一是替代關係,二是競爭關係,三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在最近幾十年紡織業的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時間段,二者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近10年來中國棉紡產業使用非棉纖維量持續增加,2017年達1270萬噸,比十年前增加51.7%,佔中國棉紡行業纖維量的比重超過60%。」他表示,今後中國將大力發展與棉花密切相關的粘膠纖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常規粘膠纖維生產的綠色化;二是萊賽爾(Lyocell)纖維實現國產化,目前已形成4.5萬噸生產能力,未來3年還將新增15萬噸左右生產能力。

端小平最後談到,從過去10年看化纖與棉花的競爭,雖然化纖佔據了一定優勢,但基本是良性的,競爭促進了各自產業的技術進步,未來化纖、棉花會和平共處,佔據各自市場,但增量主要靠化纖。

端小平認為,由於中國競爭優勢明顯,化纖仍將繼續發展,但發展速度將逐步減緩,並在2020年前後基本與全球增速同步,佔全球的比重也會基本穩定。

「中國將會進一步放開棉花的進口,增加配額數量。國家輪入輪出制度將會在適當時機啟動(國儲棉儲備到9月底大約還有250萬噸左右),具體操作將更加市場化。」端小平同時談到,混紡、交織有利於發揮各種纖維的特點和優勢,獲得特殊的性能和不同的面料風格,但不利於化纖的循環再利用以及廢棄織物的自然降解,因此棉花與粘膠纖維的混紡、交織應該是鼓勵的方向。

在「非洲紡織工業」議題部分,來自全球的紡織同仁,積極為非洲紡織工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來自中國台灣的企業旭榮集團,就以其在內羅畢工廠為案列,談到了非洲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

首屆世界布商大會向全球發出邀約

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還向全球紡織人士對即將在柯橋舉辦的「首屆世界布商大會(中國柯橋)」發出邀請。

他說,正如今年ITMF大會的主題所講的那樣,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市場變革、科技迭代、國際貿易政策變幻、全球產業布局調整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等等,全球的業界都在積極應對,尋求新的創新的發展,探求國際產業間的共贏合作之路。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指導和推動下,中國將舉辦一個產業發展研討和展望性的國際會議,作為全球紡織服裝的產業大國,希望以全球產業共同體的理念,與全球的業界一起商討全球產業的合作、協同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這次大會的舉辦地在中國紹興柯橋,是中國風光秀麗的江南水鄉、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全球最大的紡織貿易集散中心。

陳大鵬說:「我在這裡代表此次世界布商大會誠摯邀請各位參會,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最新發展,同時也通過這次會議表達共贏合作的理念,尋求合作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源頭時尚,就此開啟!柯橋紗線坯布展8月底啟幕
時尚麻藝即將再現仙女故鄉,「愛麻仕」準備好了嗎?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