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清末民初,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幹將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被稱「北洋三傑」。又有人根據他們三人的特點,將其比喻為「龍 虎 狗」,即王龍、段虎、馮狗。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說是「三傑」並非誇張:王士珍做過陸軍大臣、陸軍部長、署理國務總理;段祺瑞為皖系軍閥首領,做過陸軍部長、內閣總理;馮國璋則為直系軍閥首領,做過江蘇督軍、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

關於「北洋三傑」稱謂的由來,有多個說法。網路詞條解釋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時,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當即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三傑」,無疑是褒義,而比喻為三種動物,則明暗都含喻諷之意了。

有人認為,王士珍能攻善守所以稱之為龍;段祺瑞攻無不克稱之為虎;馮國璋善守而堅如磐石稱之為狗。

還有人說,王士珍腹有良謀而不外露謂之「龍」;驍勇善戰素有凶名的段祺瑞謂之「虎」;大奸似忠昏聵糊塗的馮國璋謂之「狗」。

1861年出生的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儒,是河北省正定牛家莊人。幼年與寡母相依為命,9歲入私塾攻讀詩書。由於聰明好學,15歲被正定鎮台葉志超看中,收在屬下當勤務兵。17歲順利考入正定鎮總兵學兵隊,由此通過從軍開始了仕途生涯。

甲午戰爭慘敗後,滿清朝野上下極感恥辱,決心訓練出幾支能征善戰的新式軍隊,來保障大清統治。1894年11月,清廷成立督辦軍務處,開始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委派袁世凱負責督練。

精明的袁世凱深知,靠他一個人難以完成練兵重任。為此,他請老朋友蔭昌為他舉薦人才。蔭昌曾擔任過天津武備學堂的總辦,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得意弟子,當時正在聶士成軍中的王士珍推薦到小站。接著,袁世凱又從武備學堂畢業生中物色到了段祺瑞和馮國璋二人,使「北洋三傑」從此聚首。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王士珍憑藉其過人才智,贏得到袁世凱喜歡,被任命為督操營務處會辦,右翼第三營步隊幫統,兼步隊學堂監督。不久,又升任為工程營管帶,兼德文學堂監督。由於王士珍做事細密、周到,而且不張揚,逐漸得袁世凱信賴。袁世凱命他負責聘請德國軍官擔任教官和督操官,還派他出國去日本閱操開眼界。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2月,清政府根據袁世凱奏諫在京成立練兵處,王士珍被任命為練兵處軍學司正使。袁世凱對王士珍的忠心非常欣慰,在其手下眾多將領中,能始終受到尊敬信任的就王士珍一人。袁世凱甚至稱「聘卿乃北洋第一軍事人才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升任江北提督,加陸軍部侍郎銜。按清制,武職至提督,皆一品,已為極崇。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復出,第一個奏請就是讓王士珍襄辦湖北軍務,袁世凱當上清末內閣總理,王士珍升任陸軍大臣。

袁世凱接任民國大總統後,「北洋三傑」中的段祺瑞、馮國璋勢力逐漸坐大,開始與袁世凱離心離德,而段、馮二人也明爭暗鬥,袁世凱為此極其煩悶。

鑒於王士珍不爭權奪利,不值私黨,袁世凱便想藉助王士珍這位龍哥壓制一下段、馮二人,但幾次派人去請王士珍擔任要職,都被他拒絕,

1914年夏,袁世凱命長子袁克定親自去請王士珍出山。王不得已參見袁世凱。隨即被授陸軍上將軍銜,安排在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當最有實權的辦事之職。1915年5月,王士珍暫行代理陸軍總長。為了維護北洋的團結,袁世凱又讓他兼任總參謀長。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就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宣布段祺瑞為民國叛逆,出兵開始了護法戰爭。此時段祺瑞要武力統一南方,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解決。段、馮已經鬧的水火不容,對於虎、狗兩家的內訌,王士珍無可奈何,連連嘆息:「兄弟鬩於牆,自毀家門。」很快,馮國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請王士珍組閣。但王士珍已經厭倦了官場政治,拒絕了馮國璋的請求。

哪知,馮國璋讓人去王士珍府前請願,高呼:「請聘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王士珍被逼無奈之下,出任內閣總理···。

後人評價王士珍,說他有野心而無魄力,既要權力又怕風險麻煩,常常以「名士」自居,在民初政壇時隱時現,一時出來主持大局,一時又隱沒還鄉,悠遊山林,極為神秘。他將功名利祿看得很淡,胸中深藏城府而不露,善於謀略卻不爭權勢。完全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被譽為「龍」還是比較恰當的。

「三傑」中實力最強、最霸道的當屬「北洋之虎」段祺瑞。他是合肥人,14歲時家道中落,16歲獨自懷揣1塊銀元從合肥去威海投親,其後獨撐三個幼年弟妹的重擔。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劇照)

段祺瑞20歲考入北洋武備學堂,其性格蠻橫堅定,令人生畏。後來在民初「府院之爭」時。他表面擁護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實際「挾總統以令北洋」,還公然說:「我是叫黎元洪來簽字蓋章的,不是叫他壓在我頭上的。」顯示出「北洋虎」嘯居山林之威。

段祺瑞在民國初年,曾有致電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的「三造共和」美譽。他多次組閣,是北洋軍閥中不多的鐵腕人物。

段祺瑞還甘於清貧,他出任北洋政府總理時,宣示「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被世人稱為「六不總理」。在亂世紛爭、官吏多貪的北洋時期,他的舉動堪為「奇葩」。

北京發生「三一八慘案」後,段祺瑞被馮玉祥趕下政壇。日寇侵華初期,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被他嚴詞拒絕。1936年11月,段祺瑞病逝於上海。

段祺瑞堅忍果敢,剛愎自用,蠻橫粗暴,的確具有老虎令人生畏的特點。他被稱為「虎」,並不為過。

馮國璋被譽為「三傑」中的「狗」,文明點說叫作「北洋之犬」。

1859年出生的馮國璋,在「三傑」中年齡最大,是直隸河間(今河北滄州)詩經村人。馮國璋一生由一介書生而行武,讀文史後再習軍事,逐漸成為出色的直系軍事統帥。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他不願失去地盤,堅持在南京就職辦公,仍身兼江蘇督軍。

不久,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段祺瑞將張勳之舉鎮壓後,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出任代大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

1918年8月,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之職,繼而返回河間故里寓居。1919年12月病逝。

「狗」是人類最久遠的動物朋友,是有兩面性格的動物。馮國璋被喻為「三傑」中的「狗」,一個意思是說他忠誠,指其忠於北洋團體,忠於老上司袁世凱。再一個意思是說他善於迎合,由迎合而「善變」,表現為胸無定見,只是見風搖尾,便中取利。

稱北洋三傑為「龍虎狗」褒貶都在其中 誰的比喻最恰當

(劇照)

說來說去,所謂「北洋三傑」,其實就是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倚重的三個人。而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因投身小站練兵而成為北洋時期叱吒風雲的人物。段祺瑞曾赴德國學習過炮兵,馮國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軍制和日本軍事。只有「三傑」中資格最老的王士珍未出過國。

作為為整個北洋軍閥系統的要人,段祺瑞、馮國璋的影響後來都遠遠超出軍界,若論「北洋三傑」在後世的知名度,則龍不如狗,更不如虎,排列成「虎、狗、龍」較為合適。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他被希特勒火線任命為柏林城防司令 卻說接受任命還不如被絞死
努爾哈赤康熙的兒子合起來超過四十人 他們在歷史中都是啥角色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