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德軍沒有分兵巴爾幹,蘇德戰爭的結局會改變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若德軍沒有分兵巴爾幹,蘇德戰爭的結局會改變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原標題:若德軍沒有分兵巴爾幹,蘇德戰爭的結局會改變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巴巴羅薩」計劃原來是打算在1941年的5月中旬到下旬實行,但是因為南斯拉夫的倒戈以及義大利在希臘的用兵失敗,希特勒被迫分兵巴爾幹,遲滯了進攻蘇聯的時間,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


巴巴羅薩計劃


希特勒原本的計劃是在1941年的5月中旬到下旬對蘇作戰,這是春末夏初的季節,也是蘇聯春季播種結束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進攻蘇聯,是最有利的時間點。這樣既可以不打亂蘇聯春季的播種,秋季可以獲大量的糧食,同時寒冬已過,天氣已經足夠溫暖,德軍可以從容的發起進攻。


制定作戰計劃的德軍


德軍最初對戰爭的與其是非常樂觀的,德軍高層領導認為戰役最快可以在6個星期之內結束,最壞也不會超過半年。在寒冬到來之前,德軍足以佔領蘇聯西部的主要城市,包括列寧格勒、莫斯科以及基輔等城市,基本摧毀蘇聯的有生力量,甚至可以逼降蘇聯。


入侵南斯拉夫的德軍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巴爾幹半島上局勢的突然改變打亂了德軍的計劃。南斯拉夫的原政府迫於壓力,加入了軸心國集團,成為了德、意的附庸國。但是親英、法的軍隊卻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親德的政府。希特勒不得不出兵「懲罰」南斯拉夫,雖然在德軍的進攻之下,新政府很快就垮台了,但是南斯拉夫軍民利用巴爾幹半島多山的優勢,不斷地發動游擊戰,牽制了大量的德軍。與此同時,向來把巴爾幹半島視為勢力範圍的墨索里尼,對於德國不同自己商量,就對巴爾幹動手表示不滿,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義大利由阿爾巴尼亞出兵希臘。



希臘戰役

希臘本來是一個「中立」的國家,雖然傾向於英、法,但是迫於形勢的變化,並沒有真正的加入英、法一邊。但是義大利盲目的入侵希臘,逼迫著希臘倒向了英、法。這就意味著,希特勒要侵略蘇聯,就必須保證自己側翼的安定。然而墨索里尼根本搞不定希臘,不僅沒有佔領希臘,連控制在自己手中的阿爾巴尼亞還差點被希臘佔領了,被迫低聲下氣的向希特勒求助。為了援助義大利,希特勒不得不抽調大量的部隊,發起對希臘的進攻。



克里特島戰役——德軍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空降兵


在德軍的攻擊下,希臘很快就失去了主動權。1961年6月1日,隨著克里特島的淪陷,希臘戰役結束。因為分兵巴爾幹,將巴巴羅薩計劃推遲了近40天的時間。這不經意之間的推遲,對後來的戰爭走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直到今天還不斷的被人議論。


在一些人看來,如果不是因為分兵支援義大利這個「豬隊友」,巴巴羅薩計劃就不會推遲,那麼莫斯科會戰的最後結局或許就會改變,德軍完全有能力佔領莫斯科,進而打垮蘇聯。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就算德軍提前行動了,也不能改變戰爭的走向,德國的失敗是雙方實力決定的,不會因為提前了一個月就會發生什麼根本的變化。


蘇德戰爭


應該說,兩種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很難說一定會怎樣,因為歷史是不可能重演的,沙盤上的演習,或者是電腦遊戲里的複製歷史終究都不可能代替原有的歷史走向。不過這並不影響後人重新去審視過去的那段歷史,得出一些不一樣的結論。


莫斯科會戰


如果德軍提前發起了巴巴羅薩計劃,那麼對於蘇聯來說,應該說隨後幾個月的戰爭走嚮應該和後來的歷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蘇軍絕對還是會在驚慌失措之中一潰千里,斯大林也絕對還是會盲目的下令軍隊反擊,自殺性的拖住德軍的進攻,為中線的莫斯科保衛戰擠出時間。蘇聯軍民一定會傷亡慘重,德軍也不會減少多少損失,這些估計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但是德軍是否就能因此改變後來的整個戰局,這個真不好說。有一點是肯定的,德軍肯定會提前發起對莫斯科的進攻。



寒冷的冬天讓德軍損失巨大


真實的歷史中,德軍對莫斯科方向的進攻是從1941年9月下旬開始的,德軍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攻擊,於1941年11月逼近莫斯科城下,這時蘇聯的冬天已經到來。在繼續進攻還是暫緩進攻的問題上,德軍高層一開始是猶豫的,但是前線指揮官認為北方的列寧格勒應該轉入防禦,而中線的莫斯科和南線完全可以繼續進攻,佔領莫斯科之後,軍隊可以在蘇聯的城市裡過冬。然而德軍並沒有如願以償,莫斯科的軍民頑強的將德國軍隊擋在了城外,因為準備不足,德軍損失慘重。經過了1個多月的進攻之後,還是沒有攻入莫斯科,被迫決定由攻轉守,而準備充足的蘇聯,利用德軍腳跟未穩,將龐大的預備隊投入了反擊,一舉摧毀了德軍的防線。



1941年冬天的紅場大閱兵


?德軍如果提前進攻一個月的話,是不是歷史就發生改變了?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莫斯科戰役在當時看似是蘇軍為了堅守首都的一場頑強和悲壯的戰鬥,但是從後期的走向來看,這是一場典型的防守反擊戰役。斯大林或許談不上胸有成竹,但是也並非是孤注一擲,在得知日本不會在1941年底進攻蘇聯之後,果斷的從遠東抽調了大量的軍隊,這支預備隊是蘇軍最終取勝的關鍵。斯大林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守住莫斯科,更重要的是利用莫斯科作為誘餌,拖住德軍,故意裝出一副很想堅守,但是隨時都要守不住的樣子,吊著德軍的胃口。欲罷不能的德軍完全沒有意識到蘇軍早已準備好數十萬預備隊,坐等德軍疲憊不堪時將他們一網打盡。



蘇軍在冰天雪地里中反擊


德軍如果提前一個月進攻蘇聯的話,後面的歷史可能會發生改變,但是德軍是否就能佔領莫斯科,這個並非德粉估計的那麼簡單。沒有寒冬的影響,德軍應該會更加從容的攻到莫斯科郊外,但是德軍能否利用裝備的優勢和連戰連勝的氣勢佔領莫斯科就不好說了。畢竟蘇軍的預備隊遠遠超過了德軍,斯大林完全可以改變原有的策略,提前投入預備隊。如果預備隊提前投入,德軍或許就會主動由攻轉守,修建戰壕與蘇軍對抗,那麼莫斯科戰役就會由一場企圖圍殲德軍的殲滅戰轉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蘇軍自然也就不可能很順利的圍殲幾十萬德軍了。


所以說,巴巴羅薩計劃因為分兵巴爾幹,耽誤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確實對後面的戰局產生了影響,但是是否完全改變了最後的歷史,很難簡單的推測。歷史不會重演,歷史也沒有如果,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推斷,但是終究難以形成共同的認知。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徽南城意搜狐號,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看社會百態,聊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南城意 的精彩文章:

外交上的失策,讓波蘭復國二十年後再遭亡國之災
太平天國後期為何軍紀渙散,士氣急轉直下?

TAG:徽南城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