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你在北京住一輩子,恐怕也不認識這些地方

你在北京住一輩子,恐怕也不認識這些地方

2012年前後,胡新宇曾計划到倫敦做場關於北京衚衕的展覽。

「我把50年代~80年代關於北京的紀錄片都調出來看,發現這些片子,無一例外,都以北京的四合院、衚衕作為開頭,也都以北京的大樓和北京的立交橋作為結尾。」

北京的橋

 我心中的故事

蔡國慶 

00:00/03:32

這就是那時我們對城市、對現代化的想像。高樓是什麼?可以看作對衚衕、四合院傳統的反動:它們是一個個巨大的生物體,循環著水和空氣,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資源。這是北京再也變不回從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6年,胡新宇辭去了原來的白領工作,專職從事北京城市肌理和文化遺產保護。他開始用一種更親密、更緩慢、更溫柔的方式與這座城市發生關係。

在9月1日的「就喜歡城市!——如何在城市日常中獲取靈感和養分」沙龍中,胡新宇分享了幾個關於北京的小故事,以及故事所牽連出的一系列有趣往事。

演樂衚衕里的英國人

幾年前,一位叫Peter Brinsden的英國老先生帶隊來北京交流,他告訴胡新宇:「你知道嗎?我其實出生在北京。」

Peter的出生證明

原來,Peter的父母是曾經的英美煙草公司駐華代表。1940年,Peter出生在北京協和醫院。他拿來幾張老照片,拜託胡新宇幫他找到曾經的家。

「下次再來北京,可能就是這輩子最後一次。我想再看一眼小時候的家。」Peter這樣說。

根據出生證明上的老拼音,胡新宇確定Peter小時候住的,是位於東城區的演樂衚衕。但因為衚衕里的門牌號幾經變化,已經很難一一對應。

Peter家今昔對照

幾經尋找,2018年3月,在離開北京70年後,Peter再一次走進了8歲前居住的那個院子。

他指著院子里已經硬化過的地面說:「小時候我在這裡養了十幾隻兔子,因為當時的地面是土的,所以後來我的兔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很深的洞。我還記得有天廚子說想吃兔子肉了,直接從洞里揪出只兔子給燉了,我那個傷心啊……」

活動現場

「衚衕在改,院子在翻建,但它們的故事和曾經的模樣,永遠留在Peter的個人記憶里。」胡新宇說。

騎驢的小姑娘

2010年,胡新宇參與規划了第一個北京衚衕主題的博物館——史家衚衕博物館。他在裡面納入了一個明星展廳:秦思源的「老北京聲音博物館」。

少有人知的是,史家衚衕博物館的前身,其實正是秦思源家的舊宅。

胡新宇還記得秦思源第一來史家衚衕博物館時說:

「我們家大宅子就這麼沒了。」

這棟房子里藏龍卧虎,也留下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外公凌福彭,被稱為「直隸新政的開拓者」。凌曾出任天津知府,但因為當時天津還沒收回,他任期內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史家衚衕度過。那期間,他專門跑到日本,學習了外國的警察、監獄和法院制度。

凌叔華和陳西瀅的獨生女兒陳小瀅在史家衚衕老宅中,

那時候北京人出行還主要靠驢

母親凌叔華,溫婉的民國才女,泰戈爾評價她「才華不在林徽因之下」,父親寵愛他,把史家衚衕的房子分出去幾大間給她,凌叔華在那兒辦沙龍做名媛,成了京城有名的「凌大小姐的書房」。

凌家人在史家衚衕老宅中合影

後來,凌叔華去了倫敦,史家衚衕的房子也破敗了。再後來,房子成了史家衚衕幼兒園,繼而成了博物館。

博物館改造前後

博物館裡,胡新宇請鄭希成老先生畫了幅畫,畫中,凌叔華忽而登上院內的假山,忽而在父親召喚下到花園裡合影,忽而又和朋友爬上遠處的西山。

他們的故事和記憶閃回般出現在畫中各處,故人已不在,往事成了幅長卷。

……

「就喜歡城市!」活動現場

現場,胡新宇還和大家分享了以新的眼光看待城市、從細節中尋找城市故事的方法:

訪高人:多聽名師講座,開拓思路,改變眼光;

交益友:一定要找一群能夠一起探索城市的好朋友;

接觸一手資料:比如Sidney Gamble的老北京照片,以及杜克大學圖書館中的諸多免費開放資料。

胡新宇所在的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四合書院經常組織遛彎北京的活動。上圖為曾經的大柵欄遛彎路線。今年十一期間,他們還將組織下圖沿阜成門內大街的新遛彎路線

最後,他還出了幾道小測試題,坐標北京的朋友,你知道這些老照片是哪裡嗎?答案將在留言中揭曉~

***上述資料圖文均由胡新宇提供***

想看更多城市故事? Lens出版的探享家by LEXUS夏季旅行特刊《探享家:城市、日常即旅程》已經上市了!

探享家byLEXUS由LEXUS雷克薩斯中國和Lens出品及策劃

一年四季,

與你一起探享「何為生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直到睡覺以前絕不會安定
泡沫經濟破滅後,人在忙,但更窮了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