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丁謙書法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論丁謙書法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論丁謙書法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兼及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書法發展問題

發表於2010.4.1《北京晨報》,後被多家轉載

馮印強

稍微了解丁謙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毛筆、硬筆兼擅的軍旅書法家。而且,他的毛筆、硬筆書法在當今書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硬筆方面,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丁謙已經累計出版硬筆字帖四十多種,總發行量達數百萬冊。曾經榮獲「二十世紀硬筆書壇十大傑出人物」稱號,現任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毛筆方面,書法作品曾先後十多次獲國際國內書法大賽一等獎、金獎,現任中國書協理事,成就之大令人艷羨。有人因此稱丁謙書法「軟硬兼施」,誠為客觀。竊以為,在當今電腦時代,丁謙書法「軟硬兼施」對漢字和書法藝術的普及推廣有著重大的文化和社會意義。而探討丁謙毛筆和硬筆書法的當代價值,需要著眼於當代社會和文化背景。

顯然,當代的文化情景是大眾文化站佔據統領地位的多元文化並存格局。所謂大眾文化,就是指工業技術和消費語境下,通過大眾傳媒廣泛傳播、適應社會公眾文化趣味的文化範式和類型。大眾文化的興起是文化轉型和大眾媒介普及的結果。伴隨著文化轉型與大眾文化的興起,傳統的文化存在空間受到無情擠壓,使得傳統文化幾乎被排斥到文化的邊緣地位。我們知道,傳統語境下的文化一般是由文人和社會精英所創造的精英文化與高雅文化,由此形成了長達兩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傳統。而在當代文化語境下,欣賞高雅、接觸經典已經不再是社會公眾的文化嚮往,取而代之的是對大眾文化的普遍接受。這就是當代的文化情境。然而,無論文化發展到歷史的任何階段,提升到任何層面,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主導地位受到動搖都是非常危險的,它將可能最終導致一場文化危機。作為民族文化標誌性符號的書法,也同樣被卷進這場文化轉型帶來的危機之中。因此,如何使高雅的傳統書法藝術在大眾文化統領下的當代重新獲得崢嶸?是我們每一個書法家所面對的迫切問題。

在這一問題上,丁謙一直在從兩方面做著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那就是硬筆書法的普及推廣和毛筆書法的藝術提升。顯然,丁謙這種「軟硬兼施」的做法,目的還是希望把傳統書法藝術通過大眾文化手段加以普及和推廣,從而最終實現書法的當代復興。但是,書法在當代的普及和推廣涉及到一個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的融合問題。書法一方面要通過大眾文化手段普及和推廣,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失去書法的高雅文化屬性為代價。無疑,這種融合操作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綜觀當代書家,有這種融合能力者寥寥,丁謙無疑算是一位。多年來,他一直在探索嘗試著這種融合途徑,並且取得了可貴的成就。我想,這就是丁謙書法實踐的社會和文化價值所在。

丁謙書法隸、楷、行、草諸體皆能,顯示出了丁謙深入傳統廣泛化取的深厚根基和功力背景。丁謙隸書直接兩漢,有著兩漢隸書博大、厚重、雄渾的藝術特徵;楷書取法晉唐,於歐、褚用功尤勤。尤其是丁謙長期以來對楷「法」的重視和強調,不但保證了其楷書最大程度的規範和穩定性品格,同時也使得他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具備了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從而有效保證了其書法作品的格調和境界。但是,過分對「法」的強調往往會限制主體精神的張揚和發揮。對此,丁謙有著清醒的認識。因此,他近年來在表現性情的行草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很明顯,丁謙是在努力克服唐楷過於規範對自己性情發揮帶來的制肘。既有楷書的功力作保證,又能夠認識到楷書對性情發揮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無疑是丁謙的智慧所在。因此,近年來丁謙的楷書呈現出在莊重中顯靈動、於率真中見工穩的藝術風貌。觀其楷書,一股清靜、活脫、空靈的氣息撲面而來,給人以清新、愉悅的審美享受。

若從境界而論,我覺得丁謙行草要高於隸、楷。丁謙行草取法二王,徘徊於宋、明,形式上受明、清影響較大。加上丁謙有深厚的楷書功力作保證,因此其行草既奔放又精微,既幽雅又和諧。無論小字信札,還是八尺巨制,丁謙都能夠在揮灑中保證筆墨的精到。而筆墨精到是提升書法藝術境界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作保證,作品才能夠不至於流入粗俗,才能夠顯示出高雅的藝術特徵來。因此,丁謙的行草給人的印象就是內涵深厚、意境高遠。這被一些論者評為「書卷氣」,對此我持異議。

什麼是書卷氣?簡單來說,書卷氣就是指傳統語境下文人和知識分子為人、處世心態在書寫中的流露,並由此呈現出的書法總體特徵。書卷氣這一總體特徵在晉至清初的帖系壟斷期表現的特別明顯。那麼,傳統語境下的文人和知識分子的處世心態和價值理念,我覺得基本上可以用「中」和「忠」兩個字來概括。「中」就是中庸守成,「忠」就是忠君思想。如果我們把「中庸」和「忠誠」置放在晉至清初的歷史背景(也可以說是帖系壟斷期)中來關照看的話,就會發現「中庸」和「忠誠」思想的消極意義。在這樣一個思想背景統領下的文人和知識分子,固守著「中」、「忠」之道。表現在書法上,自然就會呈現出不激不勵、優雅平和的藝術特徵。它實際上是傳統文人和知識分子謹慎處世、忠君守成心態的真實流露,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卷氣。晉至清初的書法為什麼沒有明顯的發展和突破?原因就是傳統文人和知識分子頑固的「中」、「忠」思想制約了書法的發展。

另外,傳統文人和知識分子大都還有一個讓我們所不齒的病態心理,那就是陞官了春風得意,落榜了垂頭喪氣。在這樣一種心理背景下,流露出的書寫還包含多少民族文化精神的精華?確實值得我們懷疑。從這一立場上來講,把丁謙書法評述為書卷氣,確實有對丁謙書法藝術的貶瀆之嫌。

應該看到,丁謙書法作品中依然包含著「中」和「忠」的美學思想,這或許是被一些評論者評為書卷氣的主要原因吧!其實,對丁謙來講,這個「中」已經不再是固守中心的「中」了,而是他敢於揚棄傳統、敢於偏離固有中心,把傳統的所謂書卷氣審美特徵轉化為詮釋生命意志的新的審美思想;這個「忠」也不再是傳統語境下的「忠君」思想,而是一個具有公民意識和民主意識的忠誠思想,其中飽含了丁謙作為軍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飽含了丁謙作為書法家對社會的真切關懷。如果非要用什麼「氣」來概括丁謙書法藝術總體特徵的話,我覺得這個「氣」就是丁謙近三十年軍旅生涯中培養的浩然正氣。而這個浩然正氣,實際上是丁謙多年文化修養的藝術凝結,體現的是新時期藝術家作為人文知識分子的社會關懷。所以我說,丁謙的書法表現的不是什麼傳統書卷氣,而是時代人文精神。

再回到書法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發展問題上來。我認為,當代書法要想真正獲得發展,首先要從思想上敢於突破中庸思想的局限,敢於突破固有中心,在邊緣重新建立新的中心;其次,我們還要走出對書卷氣褒揚有嘉的美學誤區,建立新的、真正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書法美學範式;第三,我們還要儘可能地把書法融入到當今多元文化之中,讓書法作為高雅藝術參與民族文化的當代建設。對此,需要我們做兩方面的努力:一是書法賴以依存的載體——漢字書寫的普及,最大限度的為漢字書寫創造群眾基礎;二是書法作為高雅藝術的提升,努力使傳統書法藝術在新時期背景下展現出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文化精神來。也只有這樣,書法在當代的全面復興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而丁謙多年持續踐行的,恰恰是這兩方面的內容。所以我說,丁謙是當代書法復興運動的積极參与者和引領者。

丁謙正值中年,相信有其多年的深厚文化積澱,有其對書法藝術的摯著追求,有其對書法文化的正確理解,有其火熱的創作激情,有其真切的社會關懷,在不遠的將來,他的書法藝術一定還會有一個新的提升!同時,他還會為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復興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馮印強:書法家,文化觀察、藝術評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陶淵明五言詩頁》
楷書過渡到行書,好的方法就是捷徑!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