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清末上層精英們是真想拯救危亡,然而為何改革變成革命讓清朝滅亡

清末上層精英們是真想拯救危亡,然而為何改革變成革命讓清朝滅亡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 安娜,無授權禁轉!

1900年,隨著新世紀的來臨,列強們給中國送來了一份世紀禮物——《辛丑條約》,讓全中國人民賠上一人一兩銀子。中國至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就在同一年,中國政府再次開始了他的自救行動。清末新政就在這民族危亡的關頭正式拉開序幕。這次封建政府的自救完全不同於以往之于洋務運動之類的改良運動,而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自救運動。從1900年開始到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這場改革觸及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當時,清朝的上層精英們也確實是真心想要拯救危亡拯救國家,而究竟是為何這場改革最終觸發了革命,朝廷的自救反而被反噬了呢?

(五大臣出洋考察)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上層和地方的腐敗。首先就是上層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到了近代,民主共和成為潮流,中央集權和君主專製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而中國的皇權政治和滿洲貴族統治也稱為有識之士詬病的對象,清末新政對於教育和經濟的改革逐漸推動了新型階層和新型知識分子對政體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清政府中央的「預備立憲」應運而生。然而新型階層並不滿足於清政府的一紙空文。統治集團能否順應時代潮流,對政治體制進行實質性的改造 ,是其政治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政局能否穩定的基本因素。統治集團只有放棄一部分權力給這些新的階層,擴大統治基礎,才能維持其統治。

(攝政王大臣——載灃)

但是清廷中央在20世紀這個近代化的大潮中依舊固守殘缺,即使是因為迫於國內外壓力來維持自己統治的禮法和延續,但是滿洲貴族依舊只是想把自己的絕對權力保存下來,而不想把自己的權力分給新興的階級。《欽定憲法大綱》只不過是做出了一個框架而已;政院也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清談館;甚至設立「皇族內閣」名為內閣,實為軍機。

清政府的行為很快引起了新的士紳階層的不滿,立憲派作為國內具有較大影響,他們也曾一度對清政府的立憲抱有較大期望,但是在清政府撕破它偽善的面孔之後,憤怒的立憲派認識到腐朽的朝廷才是真正需要剷除的對象。雖然後來清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為時已晚。

(直隸總督——袁世凱)

清政府不僅在中央一直搞極端專制皇族集權,而且在地方也收繳地方督撫和總督的權力。雖然改革往往都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來有能力推動全方位的改革,但是這個中央政府的強大不是少數皇族的集權,而是將推動立憲和政治經濟改革的階層擁有的政治力量吸納進來,建立一個獲得各階層普遍支持的強大、穩固而有效的國家政權,這樣團結多數才能推動改革的成功。然而事違人願。

清朝地方勢力的龐大由來已久,自太平天國開始,清廷就逐漸失去了對地方勢力的控制,甚至在庚子拳亂的時候出現了東南互保。而這時清廷想和這些漢族地方大臣爭奪權力是顯然不可能的,特別是要把這些權力給予滿洲貴族,引起了漢族大臣的不滿。而咨議局這些地方機構的設置也大大擴充了地方士紳的權力,而地方督撫和立憲派對於朝廷的不滿自然而然的使兩者結合起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不斷擴大,民族主義伴隨興起,滿漢矛盾逐漸加劇。清政府沒有能力完成近代化和民主化的轉變,政局失控,王朝必然走向崩潰。

(諷刺漫畫)

晚清的民變也是導致清末新政失敗的原因之一。清末由於接連不斷的賠款,財政已經處於崩潰狀態,然而清末新政的改革清政府又操之過急,全面鋪開,導致中央開銷增大。為了改革,清政府只能想辦法籌措更多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大多都轉嫁到民眾身上,苛捐雜稅導致民眾與朝廷的矛盾加深,晚清民變也隨之增加。而更多激起民眾反抗的則是新政改革導致的貪污腐敗,這些針對貪官污吏的鬥爭進一步助長了反清革命鬥爭的形勢。晚清統治者,上至王爺,下至小吏,沒有不貪墨錢財的。而最終他們也讓清王朝失去了最後的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清朝從自己即將崩潰開始已經註定了失敗的命運。參考資料:《清末民初政情內幕》 《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清末新政研究》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毅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印巴炮戰印度被打得受不了,結果去韓國弄了這款偽國產大炮充門面
敘利亞德拉戰役勝利在即,卻面臨更嚴峻局面,土耳其將成最後關鍵

TAG:宋毅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