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岳飛平反了,宋高宗為何默不作聲?

岳飛平反了,宋高宗為何默不作聲?

原標題:岳飛平反了,宋高宗為何默不作聲?


原創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


古代專制社會,皇帝口含天憲,妄意殺人之事,在所多有。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對做錯的事,總要有個交代,於是,平反冤案的工作就不得不做。

可供玩味的幾種現象


讓我們玩味古代有關的幾種現象。


一曰大的冤案都要等待皇帝的批准。若製造冤案的皇帝不予平反而又在活在世上,就只好耐心等待他的死亡。此類「遲到的正義」之事甚多,不必舉例。


二曰冤案的平反,能使新皇帝收攬人心,穩定政局。如明朝被後金的皇太極用反間計害死的袁崇煥(為明思宗崇禎所殺),時隔150多年後,獲得了康熙皇帝的平反——這對於清朝統治者,有利而無弊。

三曰明智的皇帝能迷途知返,避免冤案的發生。如唐太宗對待魏徵,曾因後者屢屢進諫,措辭犀利,便動了殺心。幸虧經皇后勸告,使魏徵免得一死。後來魏徵去世,唐太宗痛哭流涕,說魏徵是他人生一面寶貴的鏡子云雲。試想,或虛心納諫因而得千古美名,或叫忠臣人頭落地而得千古罵名,兩者之間,何啻天壤!


四曰有一種蠻橫的皇帝,不管身後洪水滔天,他將錯就錯,一錯到底。明朝初,性情倔強的御史王朴一次和太祖朱元璋爭辯,惹得皇帝大怒,下令斬首。押到刑場,再召回之,問他改否?王朴云:「陛下不以臣為不肖,提升為御史官,為何如此摧殘侮辱?如果臣無罪,為何要殺?如有罪,又何必使我活命?臣今日只想速死。」朱元璋大怒,令馬上行刑。王朴路經史館,大呼:「學士劉三吾記住:某年月日,皇帝殺無罪御史王朴!」最終被殺。後來朱元璋撰寫《大誥》,仍說王朴誹謗過他,真是蠻橫兇惡極了後人經常提起王朴事件,做了最終的宣判,朱元璋此舉亦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罕見特例——岳飛平反


漫漫專制社會,也有罕見特例:在南宋朝廷對岳飛的平反時刻,這特大冤案製造者的宋高宗當時竟然還活著。想來,這也算古代「奇蹟」之一,您說是不是?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蓄意殺害了岳飛的宋高宗在做了36年的皇帝後,不知為何,禪位於太子趙眘(宋孝宗),自己當了太上皇。想有一番作為的孝宗,即位的當年,就果斷為岳飛平反了。詔書云:「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于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今天的讀者讀此詔書,還會不會為孝宗捏一把汗?高宗以謀反罪殺了岳飛,現在剛剛做了太上皇的56歲的他(高宗1107——1187,活了81歲),面對宋孝宗一上台便給岳飛平反的事實,他為何不馬上痛擊這一股「孝宗翻案風」?


如果說,在太上皇退位若干年後,孝宗等待時機,徐圖為岳飛翻案,既達到了平反的目的,也為自己留有餘地,不失為一種明智策略;而宋孝宗才一即位,就給岳飛翻案,這種迅而不及掩耳之勢,叫高宗如何來得及鑽縫逃到地下去?


如果說,為岳飛平反,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也不失為一種謀略;而孝宗詔書卻強調岳飛「能事上以忠」——對皇帝忠誠,讚美他「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忠烈之風天下聞。這種評價,簡直是對高宗冤殺岳飛的徹底翻案(宋孝宗說自己是「仰承」高宗的「聖意」來平反的,並提及高宗對岳飛的「念之不忘」,不過是給高宗留個面子罷了),這難道不會叫太上皇的趙構發雷霆之怒,來懲治孝宗嗎?


本年十月,孝宗再發詔書,追復岳飛原有少保、節度使等官職,再次肯定他「事上以忠」——忠於皇帝,「不犯於秋毫」——治軍有方,「名之難掩,眾所共聞」——名播天下,天下皆知。這第二次發布的詔書,促使人們一再反思:宋高宗殺害忠臣良將,他是個什麼樣的皇上?!


宋高宗為何沉默無言


面對孝宗的接連出手,太上皇高宗竟默默沒有吭一聲。這是為什麼?


宋高宗並非真正退出政治了,他做太上皇后,常常干預朝中之事,制約孝宗;可見他在岳飛平反上的無語,並非被「軟禁」的結果,他的無語,另有原因。

高宗是位有名的「逃跑皇帝」,在金人的追擊下,他放棄抵抗,一味逃跑,直到躲到海上,才得以暫時安頓。他一生坎坷,最終在江南坐穩了龍椅,實屬不易;他還和金人簽訂和議,俯身稱臣納貢;屈辱難堪之事,皆甘於忍受。其「忍辱負重」的能力,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算是「鶴立雞群」了。經過了多少大風大浪,達到了偏安一隅的目的,宋高宗真的知足了——這位不思進取的皇帝既然達到了他人生的最高目標,岳飛平反一事,對穩坐太上皇而又不知羞恥的他,算得了什麼?


對岳飛的平反,會使高宗不悅或惱怒,然而並不能動搖其太上皇地位;因為他是天子,天子至高無上,決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何況,他早已借秦檜之力殺了岳飛——人們都把憤怒發泄到秦檜身上,對高宗是「視若無睹」且無可奈何的。多少年來,秦檜鑄像長跪於西湖的岳飛墓像前,而宋高宗卻一直「逍遙法外」,這就是皇帝享有的特權。讓高宗鑄像跪於岳飛墓前的呼聲在古代民族中是發不出來的。這就是古代中國的國情——古老的華夏民族對皇權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當然,迫使宋高宗默認平反事實,還有影響乃至制約他的外在因素。這個因素便是:宋朝在中國古代史中創造了的一種空前絕後的理性精神和文明時代。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後,曾問大臣趙普說:天下何物最大?趙普答:道理最大。趙匡胤點頭稱善——道理最大,是個非常新鮮而有創意的提法,它表明了一種在實踐中追求真理的精神。正因如此,趙匡胤發出「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的誓言,才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理性和人道的光輝;而他「怕史官」的故事,也發人警醒。宋太宗趙光義命大臣李至、李沆做太子賓客,竟讓太子來拜二李。李至、李沆以為太子乃將來的皇帝而不敢接受其拜,太宗硬是叫太子(後來的宋真宗)前來拜了二李為師——原因很簡單,既然從學於他人,即是師生關係,學而不拜,非理也。宋人崇尚理性,乃至對聖人之言都要質疑。


王安石就說過:「學者讀其書,惟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則樵牧之言猶不廢;言而無理,周孔所不敢從。」(《冷齋夜話·卷六》宋釋惠洪撰)你看,只要說的有理,普通百姓說的話(樵牧之言)也不廢棄;如果沒有道理,哪怕是周公孔子這樣的聖人,也不聽從。孔子的《論語》在宋代是考試的基本教材,是國家的指導思想,而王安石卻敢於說出如有「言而無理」的部分便不盲從的話,展現的不正是講理的精神嗎?宋哲宗年幼時,在去聽課途中隨手摺了一柏樹枝玩耍,講官程顥當即教訓說:「方春萬物生髮之時,不可非時毀折!」哲宗聽了,「亟擲於地。」(《道山清話》)哲宗隨便折毀樹枝,看起來事小,當他的講官程頤教訓時,他馬上乖乖聽從——所從者,人生之理也。這種理性精神充溢的社會,是對皇權制約的一個重大因素。宋高宗自己就曾經說過:「朕學問安敢望士大夫!」(《系年要錄》卷151)承認自己的學問比不過文人士大夫,其背後對文明理性之敬畏的消息也就悄然傳出了。


在宋代,既然尊重理性和人道的事情車載斗量,不可勝數(在此不一一枚舉),形成了一種說理和講文明的氛圍,那麼,對於岳飛這樣的大案要案,根據事實道理來下結論,即成為必然之趨勢了。宋孝宗敢於在高宗面前為岳飛徹底平反,就是因為岳飛的一生,光明磊落,無私奉獻,從天子(岳飛是否謀反,高宗心裡最清楚)到萬民,都看在眼裡,就連秦檜亦模糊其罪為「莫須有」——既然如此,給民族大英雄平反,難道不是天理昭彰,勢所必然嗎?宋高宗如強硬阻攔,野蠻壓制,在一個特重講理的社會裡,不是很困難嗎?



值得注意的是,岳飛被殺害,就連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也憤憤不平。紹興十二年夏(公元1142年5月1日),金國以禮送回人質,韋太后自五國城啟程歸宋。回到故國,在萬分感慨之餘,她還特別關切地問了一句:「為何不見大小眼將軍」(據說岳飛兩眼一大一小,故時人稱之為「大小眼將軍」)?當聽說「岳飛死獄矣」時,她憤怒之極,怒斥宋高宗,表示要出家。高宗苦苦哀求,才罷。


綜上所述,岳飛冤案在殺害他的皇帝在世時能得以平反的奇蹟,有岳飛自身感天動地的事迹的原因在,有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世道人心、社會輿論在,同時,也有一個重理性、講文明的社會基礎在。這兩種因素是相反相成的。如果空有岳飛的感人事迹,而偏偏遇見了以槍杆子為依託而殺人、粗暴踐踏文明的如朱元璋那樣的皇帝,就連「遲到的正義」也會化為泡影。


中國大學者陳寅恪在《贈蔣炳南序》中認為:「天水一朝(黎按:指趙宋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筆者以為,宋朝文化能在某種意義上造極於我中華,主要就在它在中國古代史中的文明程度與理性精神優勢的空前絕後。它既體現在宋太祖的「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誓言中,也折射在宋高宗在岳飛被平反時的默默無語里。如前所說,這種罕見的平反事件之背後,有一個達到空前高度的宋代文明。岳飛死得悲壯、慘烈,然而他畢竟讓幹了傷天害理之事的高高在上的宋高宗,在為其平反之時刻閉了嘴。


制止肆意造成冤案而卻能逍遙法外的罪惡現象,要有以講理為榮的文明社會為前提。在這種社會裡,會產生層出不窮的文明人。這種文明人的大量誕生,在宋代,是因為(一定程度上)建造了讀書型的國家。宋代最高統治者推崇讀書,尊崇理性,尊重知識和尊重文人,加大科考的力度和質量,各級領導人大都由讀書人來擔任(負面影響在此不談),還有書籍的大量出版、文化的普及等等,因而造成了以講理為光榮、耍野蠻為羞恥的儒雅時代。各種各樣的政治文化奇蹟(包括高宗在世而岳飛被平反這一「奇蹟」),就是在此種背景下發生的。筆者並不想誇大宋代文明,並以為,只有從農耕社會向工商社會的轉型,以商品交換為特徵(隱含了人人平等價值觀)、知識信息發達的社會裡,那種公然迫害人而竟能逃脫法律制裁的特權才會斷除。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在解決尖銳矛盾時,從來都是以武力說事的。所以,掌握了槍杆子從而也掌握了話語權的帝王,是不會給人們充分的說話自由的。儘管如此,宋代岳飛平反時宋高宗默然無聲之事件,還是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它的「文化造極」的地位,不是靠自己吹噓出來的。我們看到,在靠槍杆子為後盾的朝代,在皇權至上的國家中,宋人竟然能面對冤案製造者——太上皇宋高宗,大膽翻案,若是沒有高度文明的背景,真是難以想像!人們常常以為今人勝過古人,其實,中國古代文明的某些部分,不是那麼輕而易舉就可以超越的。不信嗎?僅僅岳飛平反一事,就應了那句老話——


「事實勝於雄辯」!


【來源:黎烈南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余華:總要徹底絕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波蘇關係的死結「卡廷事件」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