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還在堅持這些容易導致痛風的不良生活習慣嗎?

還在堅持這些容易導致痛風的不良生活習慣嗎?

我國居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對國民公共衛生知識的普及顯得日益重要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在戰國時期就提出了百病其餘風雨寒暑飲食等原因的見解,使我們在疾病預防等方面受益至今。

痛風疾病屬於中醫辨證中的「痹症」範疇,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之中是一個常見病和多發病。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書中根據其病發疼痛時猶如白虎嚙噬稱這種疾病為「白虎歷節病」,首先在書中分析了白虎歷節病的發病原因:「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他認為歷節病病發因素在內為營血不足、衛外不固,在外則為風寒濕三邪雜而為病,機體正氣不足,邪氣亢盛而為病。首創方劑「黃芪桂枝五物湯」和營養血,抵禦外邪。

到元朝時期,開始出現「痛風」病名。朱丹溪列痛風專篇,「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這是當時對於痛風或白虎歷節病病因認識的權威解讀。

歸納總結各時代醫學前輩們的對於「痛風」的認識,結合「痛風」疾病的發病特殊性特點,我們認為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將會加劇痛風的形成。

1.體質虛弱,容易被風寒濕等邪氣侵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內經》十分重視自身正氣對於外界邪氣的抵抗作用,如果自身正氣強大的話,就不容易受到外界邪氣干擾。營血不足,體質虛弱,正氣不能保護機體抗禦風寒濕邪,就容易留滯在機體內,久而容易痹阻經脈,阻滯血絡,最終導致經絡不通,出現歷節病。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容易導致體質變虛的生活習慣,就盡量避而遠之。

2.久居濕地,外來寒邪侵襲機體。外邪留滯肌肉關節致氣血不暢,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絡道阻塞,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如若久居濕處,寒邪侵襲,機體正氣不足,則邪氣趁機而入,傷營耗血,久而為病。

3.多進食營養過剩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脾胃為水谷精微化生之所,為生濕之源。若正氣較為虛弱,邪氣留戀骨節,濕邪有容易郁而化為濕熱,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的主要原因。而當下夜生活逐漸成為流行因素,人們在夜宵中大量進食啤酒、龍蝦、烤肉等難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嚴重阻礙脾胃的化濕功能,成為痛風的高危因素。

痛風病因十分複雜,但主要因素還是在於外界邪氣過於強大,自身正氣不足,不能御邪於外,所以為了預防這些邪氣的侵犯,只有通過鍛煉身體,盡量避免到容易受到 受到風寒濕邪干擾的地方去,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免受痛風的痛苦。

有通過鍛煉身體,盡量避免到容易受到受到風寒濕邪干擾的地方去,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免受痛風的痛苦。

【本文由「靈素閣」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素閣 的精彩文章:

天涼後只要記住這5點,想不瘦都很難!
君臣佐使,常聽老中醫說起,沒想到原來是這麼個意思!

TAG:靈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