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為何助武則天封后?王夫之:一狡賊而已

他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為何助武則天封后?王夫之:一狡賊而已

一、感業寺里放出了武則天

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從感業寺里,終於把「小媽」武則天給接出來了,所謂乾柴烈火,本來兩人就有舊情,只不過老爸李世民活著時不敢放肆。如今李治是大唐帝王了,誰說啥也沒用——不對,有三個人說話還管用,分別是,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勣!

其中,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是託孤重臣,李勣則是李世民特意給李治留下來的,其實也等於是託孤重臣,只不過李勣由於手中掌管雄兵,恩威並用才管用。

所以李世民臨死前,特意貶了李勣的官職。並如此囑託李治:「我死後,你就把李勣召回,這樣你就對他有恩德了,必會為你所用。這就是我為啥貶他的原因,當然他敢對我這次貶官表示不服等,就立刻殺了他!」

結果李勣當即啟程,毫無怨言,故而李世民死後,李治立刻按「既定方針」收服了李勣。從史料中來分析,其實李勣才是李世民交給李治的最重要的「撒手鐧」,不然不會這麼用心。

如今,李治接回武則天后,三位託孤重臣雖有意見,但反對力量不大。李治這才安了心,繼續跟武則天「乾柴烈火」,但哪料,很快李治竟然想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可炸鍋了!

什麼是皇后?就是「母儀天下」,所以這就已經不能算家事了,因為皇后的一舉一動,哪怕出身等,都要符合「教化天下」的作用。顯然武則天不適合,故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急眼了,哪有這麼玩的?其中尤其是褚遂良更是剛烈。

《新唐書》曾如此記載,褚遂良的言行: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無愆婦德。先帝不豫,執陛下手以語臣曰:『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陛下親承德音,言猶在耳。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帝之命,特願再三思審。愚臣上忤聖顏,罪合萬死,但願不負先朝厚恩,何顧性命。

說完這番話後,竟一把將手中的笏板,扔到李治腳下,說:「還陛下此笏。」跟著去掉官帽,頭巾,是「叩頭流血」。面對此等激烈抗議和反對,李治雖大怒,但也只能把褚遂良等趕出大殿去。其實就是怕褚遂良死在自己面前,不然被記錄在歷史賬本里,李治就成昏君了。但李治卻鐵了心,要立武則天,如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反對,李勣呢?他才是真是的「撒手鐧」……

二、凌煙閣的功臣,卻助攻武則天

熟悉隋唐歷史的人,都知在《隋唐演義》中有位如諸葛亮般的軍師,叫徐茂公!那麼瓦崗山歸順大唐後,徐茂公去哪兒了?沒去哪,因為徐茂公,本名叫徐世勣,字:懋功。

由於他為唐朝立下大功被賜「李」姓,改叫了「李世勣」,可問題是後來李世民當了皇上,連觀世音都要趕緊去掉「世」字,改稱:觀音,李世勣自然也就改叫李勣,所以徐茂公就是李勣,是李世民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如今李治要他表態,是否支持武則天封后。李勣淡定地說了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李治笑了,武則天樂了,因為最大的障礙,隨著李勣的這句話而消失。

其一,李勣把武則天封后這事,定義為了家事。這等於告知李治和武則天,你們自家事,跟其他人有啥關係?想怎樣就怎樣。

可問題是,封建王朝從來都是「家國王朝」,即,劉姓的漢朝,叫劉漢,一旦皇上不姓劉了,就立刻成了王莽的「新」,或曹丕的「魏」,這種情況下皇上的一舉一動,還能分別的出啥是家事,啥是天下事嗎?就更不要提,皇后地位的重要了。

其二,前面提過一句,皇后從來被定位在「母儀天下」的,不但要求皇后出身,還要求其品德和經歷等,這從來就是國家大事。當年李世民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曾想立楊氏為後,但因為楊氏是李元吉的老婆,而被魏徵頂回去了。

再看武則天,顯然根本就不合適!因為她先是李世民的妃子,李治的小媽,後跟李治有染,再當尼姑,又被接入皇宮當李治的妃子,如今卻要當皇后,這顯然有開玩笑的味道。

所以李勣的這句話,堪稱是 「神助攻」,掃清了李治和武則天面前的最大障礙,擺脫掉了「拿天下大事開玩笑」的嫌疑。也正是因為有了李勣的這次「神助攻」,武則天終於封后,為日後她放倒大唐,開國大周當女皇,奠定了地位。

三、王夫之:一狡賊而已

也許正是因為李勣這次「神助攻」的影響太大,所以後世對李勣,便存在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

力挺李勣的,拿出李勣對大唐的功勛,來證明李勣功勛卓著,位列凌煙閣24功臣之一是實至名歸,且還人品厚重安分守己,因為玄武門之變時,李勣就曾拒絕過李世民保持中立,所以對武則天封后,也是中立態度——這種觀點是佔優的!

另一種評價,則是對李勣全盤否認,其中最激烈的就是明末大儒王夫之了,他曾如此評價李勣:徐世績始終一狡賊而已矣。其自言曰「少為亡賴賊」,習一定而不可移者也……

就是說,李勣自始至終就是一個狡詐小人,投機份子!他曾自我辯解,少年時我丟下偌大家業,跑到瓦崗山去,是怪當時的大環境所致,誰讓楊廣無德無能,致使遍地盜賊呢。其實這是謊言,因為李勣的品行決定了他的一切所作所為,所謂「運氣背你不能怪社會」。

此後,王夫人又列舉出李勣的一些作為,比如什麼「夫為盜賊而能雄長於其類者,抑必有似信似義者焉……」

總之,李勣的行為,都是其品行決定的,比如到了瓦崗山後翟讓是老大,可李密到來後,李勣卻成了李密鐵杆小弟,後來他拒絕參加玄武門之變,保持中立實則是自保!這次武則天封后,他又保持中立實則還是自保,根本沒有擔當等……

無論是哪種評價,顯然出發點都是因李勣對「武則天封后」這事的不作為導致,再加上褚遂良的忠貞剛烈,更顯得李勣是十足的「狡賊而已」。那麼李勣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雖筆者認為他在武則天封后這事上顯得過於「狡猾」,但卻是情有可原,畢竟有句話叫「伴君如伴虎」。李勣是聰明人,從李世民貶他官,李治召回重用這事來看,他必是明白了這就是「帝王術」,自然從此後就更加謹慎,不輕易表態,至於上升到「狡賊」層面,實在有些不合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者為王的江湖 的精彩文章:

此人黑白通吃,勢力滲透進了京城,雖讓朝廷和宋江惱恨卻活了下來
此好漢劫法場時喊了九個字,宋江聽了會慚愧,晁蓋聽後卻後悔

TAG:靜者為王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