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技成果深度看·拯救漢字印刷術,順便拯救了漢字世界(上)

科技成果深度看·拯救漢字印刷術,順便拯救了漢字世界(上)

關注我,你的眼睛會懷孕

「創新決勝未來」科普展覽已經在中國科技館開展近兩月了,展覽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用新奇好玩、易於理解的方式向觀眾展示出來。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深度了解一下其中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

一切要從一次「漢字危機」說起。

「四大發明」,小夥伴們想必耳熟能詳,其中,「活字印刷術」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活字使用以前,人們每次印新書都要重新雕刻木版;有了活字,只要針對不同的內容,重新排列這些活字,就能適應各種文字內容的書籍的印刷,不需要一次次重新雕版了,是不是非常方便?

然而……

技術需要進步。曾經的先進技術,可能會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而漸漸無法滿足要求。

20世紀中期,一種叫做「照相排版」的新印刷方式在國外出現了,這種技術按照成書需要的版面布局,將文字直接在膠片上排布成像。膠片上的內容,和最後成書的版面一模一樣。然後,人們再用這些膠片製版,印刷。相比古老的「活字印刷術」,「照相排版」效率更高,版面更多樣,優勢顯而易見。

使用「照相排版」製作的用於製版印刷的膠片

(攝於「創新決勝未來」展覽)

很快,照排機代替鉛活字,成為了各國印刷行業的主流設備。然而,在漢字印刷領域,卻遲遲沒有使用照排技術。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漢字的特殊性。西方普遍使用字母文字,靠有限的字元橫向排列,即可組成不同的單詞,因此,只要照排機能夠描繪出幾十個字母以及各種標點,就可以生成所有文字內容。而漢字卻與此不同,組成漢字的筆畫和偏旁部首不是橫向排列的,而是有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等各種複雜間架結構,組合出的漢字多種多樣,光常用字就有6700多個,要是再考慮各種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可能形成的文字樣式數量極大。

所以,在中國,鉛活字印刷一直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

這期間,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他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王選院士。不過當時他還是一名年輕助教。1975年初,王選從他的夫人陳堃銶那裡了解到國家正在進行「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及其子項目「漢字精密照排系統」。他經過思考研究,力排眾議,要跳過當時主流的二、三代照排機,直接研製需要使用計算機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這在同行眼裡簡直是瘋狂而不切實際的。

前面已經說了漢字的特殊性帶來的巨大信息存儲和處理壓力。不論是早期的機械式照排機,還是數字化的第四代照排機都同樣存在這個問題。而且,這不僅僅關係到漢字能否繼續在印刷領域得到傳承,還意味著在其他一切使用計算機的設備上,也將可能無法使用漢字。面對即將到來的計算機時代,古老的漢字出現了生存危機。

那麼,王選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且聽下回分解。請繼續關注《科技成果深度看?拯救漢字印刷術,順便拯救了漢字世界(下)》。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覽教育中心李博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桶裝水開封三天細菌量超自來水?
電影院的「黃金座位」在哪裡?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