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又雙叒叕出現了!那些年,我們放生過的動物有這些

又雙叒叕出現了!那些年,我們放生過的動物有這些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兩爬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近日,一則"常德男子慶祝兒子考上重點大學公園放生兩條長蛇 被拘留5日"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

據瀟湘晨報9月2日報道,在湖南省常德市,市民劉某為慶祝兒子考上重點大學,買來兩條蛇在濱湖公園放生"還願"。由於濱湖公園地處常德市中心城區,人流量大,每天在公園散步的老人、小孩較多,這一放生,可把每天公園散步的市民們嚇得不輕,公園一時變得冷冷清清。劉某最後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日。

該市民放生的到底是兩條什麼蛇?

據劉某交代,他從菜市場買的是一條青蛇(約1.2米長)和一條黑眉錦蛇(約1米長)。儘管兩條蛇均無毒,但都超過了1米,體型較大,市民見到很有可能會被嚇到。

這條青蛇多半是綠錦蛇或者翠青蛇,儘管無毒,但由於全身通綠,跟毒蛇竹葉青很像,看到它的市民可能會很驚恐。

我國有名的毒蛇竹葉青,很容易跟翠青蛇、綠錦蛇等通體綠色的無毒蛇混淆

另一條黒眉錦蛇,也叫菜花蛇,雖然無毒,但由於性情粗暴,花紋鮮艷,也可能會讓市民恐慌。

性格粗暴的黒眉錦蛇

所以,儘管劉某當時放蛇並沒有惡意,但毫無疑問,他的錯誤放生行為給市民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目前,常德市濱湖公園管理處已設置了安全提示牌,噴洒驅蛇粉,修剪了長勢比較茂密的灌木叢,提醒市民不要在草叢逗留玩耍,並貼出了相關防範知識。該管理處工作人員也已抓捕到一條黑眉錦蛇,交由相關部門處理,另一條青蛇也正在抓緊搜捕中。

在此特地提醒一下廣大網友,九月仍是毒蛇活動的活躍期,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範毒蛇咬傷。大多數毒蛇都屬於晨昏和夜間活動的類型,喜歡在丘陵或低山地帶活動捕食。因此,在有毒蛇分布的地區,晨昏時候,外出活動要特別注意防範。毒蛇雖毒,但一般不主動攻擊人。在野外要看清周圍的環境,看到毒蛇最好敬而遠之。

那些年,我們都放生過哪些動物?

事實上,近些年關於市民放生蛇的新聞屢見不鮮,甚至包括放生五步蛇、眼鏡蛇等劇毒蛇類。而一些著名旅遊景點和公園成了一些放生人士的理想放生點。

尖吻蝮,又稱五步蛇,是民間劇毒蛇,錯誤放生將會給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2014年的廣東省英德縣"放生毒蛇"事件轟動一時,甚至引起了警方高層的極度重視。原因是一名女子在網上直播自己在公園裡放生一大袋眼鏡蛇,把當地民眾嚇個半死。

據報道,去年曾有上萬隻"巴西龜"被放生閩江,成為"生態殺手"。紅耳龜(巴西龜)被列為世界最危險100種入侵物種之一,環保部和中科院共同制定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中就有紅耳龜,我國已經成為紅耳龜重要的入侵地之一。錯誤放生、養殖逃逸、寵物丟棄是導致紅耳龜在野外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繁殖力和捕食能力超強的紅耳龜一旦進入野外環境,在缺少天敵的新環境中迅速擴大種群數量,擠占本土龜類的生存資源和空間,使本土龜類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此外,它們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沙門氏桿菌能引起人和動物患急性腸炎、腸熱症和敗血症。

逃逸到野外的紅耳龜Trachemysscripta elegans

而在北京懷柔,前不久曾有400多隻狐狸被放生,下山咬死村民的家禽。(PS.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弄到這麼多狐狸的¬ω¬)

當然,還有更稀奇古怪的,比如果子狸、老鷹、山豬、狼、銀猁等動物也會被放生人士錯誤放生。真是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如何規範放生行為?

可能有網友認為在上面的事件中,劉某隻是為了"還願"放生了兩條無毒蛇,並沒有對市民造成人身傷害,最後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日,這樣的處罰是不是有點過了?

事實上,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放生已經做了明確規定:放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放生外來物種,法律對這种放生是禁止的,而且還設定了罰責;另一種則是放生當地物種。對於放生當地物種,《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八條有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所以,公安民警對於劉某的處罰是有理有據,有法可依的。從公安民警對於劉某的處罰結果可以看出,國家越來越重視科學放生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規範放生行為的重要環節。利用法律手段規範放生行為是行之有效的!

事實上,今天的放生活動大有一種"好心辦壞事"的感覺。一方面源自人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生物安全意識欠缺,另一方面利益訴求下的市場驅動,讓今天的放生"變了味"。

對於這些錯誤的放生行為,我們除了借用法律的手段,還要從科學認識上向廣大民眾普及動物保護知識,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放生理念。

放生的本質是救生,但如果盲目放生,錯誤放生,將會給生態系統甚至社會秩序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結局會變成殺生。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拒絕污染,拒絕破壞環境,拒絕食用和藥用瀕危野生動植物,抵制濫砍濫伐,抵制捕捉販賣野生動物,參與監督管理,保護好我們與所有生命共有的生態環境——就是在解救生命!

文章最後,提醒廣大市民:不要把帶有侵害性的動物帶入公園等公共場所;切莫以善良的名義擅自違規放生動物,這既不利於動物自身的存活,也將給公共場所活動的市民帶來安全隱患。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白牆弄髒怎麼辦?記住這些小竅門,瞬間變白不是夢!
雙胞胎溺亡的「兇手」可能就是它!去海邊玩一定要警惕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