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在西南修植物「諾亞方舟」

我在西南修植物「諾亞方舟」

買麻藤的種子。種質資源庫供圖

一粒種子,可以是一棵樹,也可以是一朵花。種子發育成植物,而植物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基礎。從一粒米,到一桌飯,我們無時無刻不與種子發生聯繫。但是這個生態基礎卻在崩壞,尤其對於珍稀瀕危植物而言。

據統計,我國高等植物大約有4600種處於瀕危或受威脅,遠高於世界10%的水平。近50年來約有200種高等植物滅絕,平均每年滅絕4種。除了遷地保護、建立保護區以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夠留住這些瀕危植物?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在著手打造一個中國野生植物的「諾亞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隨著騰訊99公益日QQ瀏覽器「千年種子計劃」推出,西南種質庫這座「諾亞方舟」也漸漸為更多人所知。截止2017年,這裡已經收集了我國三分之一的野生植物種子,而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瀕危物種最後的希望。

2009年,因為當地要修水庫,僅剩3棵的廣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 X. L. Mo)要被淹掉,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派張挺前去採集種子,並將3棵樹遷地保護,這處極小種群才得以保倖存。

在種質資源庫的採集員在野外合影,最右為張挺。種質資源庫供圖

張挺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第一位種子採集員。在從事這份苦差事之前,張挺本科畢業時曾賣了一年房子,「如果堅持到現在估計早就發財了吧」,張挺笑著說,不過喜愛植物的他還是選擇接著攻讀植物學。

在野外怎樣採集到一份合格的種子呢?一個種子採集員不僅要收集種子,還要記錄當地的森林環境與GPS信息。對於一些漿果,要提前處理,在野外晒乾,否則種子就會腐爛、霉變。可以說每一粒種子就凝結著採集人的汗水與風險。

種子採集員張挺在貢山迪馬洛至孔雀山埡口途中。種質資源庫供圖

如蕁麻科植物火麻樹(Dendrocnide urentissima)渾身長滿毒針,曾給張挺帶來難以忘卻的經歷。

「我當時一隻手帶著手套已防被火麻樹的毒刺蟄到,當剪下來的枝條落下來時,下意識用另一隻手去接,結果被扎了三針,一股劇痛迅速從手臂傳到心臟,逐漸地也感覺呼吸變困難,就像被蛇咬了一樣「,張挺笑著說,「後來查植物志記載,該植物的刺毛甚至可以將幼畜和小孩致死」。整整一個晚上張挺也沒睡著,用肥皂洗不管用,火麻樹的葉子搗爛碎塗抹也沒效果,尿液都用上了,也不見好轉,直到幾天後才慢慢恢復。

種子採集員郭永傑在流石灘是哪個採集種子。種質資源庫供圖

當然,深入森林也會發現別人難以一見的美景。郭永傑是種質資源庫的另外一名採集員。他近來來負責海島上的種子採集,從西沙群島的珊瑚礁到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島,郭永傑目睹了中國東南最美的海景線,當然也被曬得很慘。郭永傑熱愛野外採集工作,擅長爬樹,最難忘的一次採集工作是在獨龍江峽谷採集種子時,一塊巨石躺在河底,郭永傑順著一棵樹爬上去,石頭上長滿附生的蘭花、杜鵑,像走進了一處遺失的秘境。

種子的清理工作十分繁瑣,要先去除蟲蛀與壞掉的種子。錢燁攝影

種子採集回來後,並不能直接入庫。種子清理員何華傑說一粒種子從採集到送入恆溫、恆濕的地下冷庫保存要經歷10多個環節,80個步驟。

首先種子被採集回來後,要進行初步乾燥,挑選出飽滿、沒有蛀蟲的種子。一個優秀的種子清理員可以憑經驗熟練地挑出種子中混雜的枝葉、果皮甚至是果序。

有些種子則不好對付,如紫花針茅(Stipa purpurea)的果實一端長著長且帶毛的芒,另一端則像針一樣,清理時一不小心就會扎入手指。而圓基火麻樹(Dendrocnide basirotunda)的種子會散發出刺激性氣味,讓當場的人不停地打噴嚏。

給抽樣種子照射X光,判斷出哪些種子裡面有蟲蛀。錢燁攝影

挑揀出來的種子還要經過X光透射,觀看是否有蛀蟲,以把握種子的整體質量。貯存這些種子的冷庫位於地下5米,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米,分為5間,常年維持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藏室,這裡可以抵抗8級地震,是名副其實的「末日種子庫」。冷藏室外是普通乾燥間,室內常年維持在雙十五(15℃,相對濕度15)的環境。

位於地下5米的冷藏室是保存種子最重要的地方,何華傑穿著棉衣在這裡搬運種子。錢燁攝影

何華傑經常在這裡工作。每次進入冷庫前,他都要換上特備的羽絨服,每次駐足半小時就得出來。呆在普通乾燥間2小時就要上去喝杯茶補充水分,何華傑的鼻腔經常出血,是空氣乾燥所致。

就是這個佔地200平方米的地下冷庫,截止2017年12月已保存了74738份, 9837種植物的種子,佔到中國種子植物總數量的33.6%。也就是說,這個佔地只有200平方米的地下庫保存著中國960萬平方公里上三分之一的野生植物種子。這其中有數千種重要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種子,近百種珍稀、瀕危植物種子。

位於地下5米的冷藏室是保存種子最重要的地方,這裡貯存了中國三分之的野生植物的種子。錢燁攝影

大部分的種子經過初步乾燥、萌發實驗、再次乾燥、稱重、分裝,就能裝瓶入庫了。如玉米,可以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冷庫中休眠1800多年。但另有一些種子是極難伺候的「小主」,用矯情形容也不過分。

用行業上的話說,叫頑拗型種子。例如板栗這類殼斗科植物的種子,一旦失水就失去了活性。而普通保存方法下的種子一般含水量要控制在3%-7%。另外一些種子,在冷庫休眠後,需要特定的因素才能萌發,這都給種子保存人員出了大難題。

楊娟在做萌發實驗。錢燁攝影

楊娟是做萌發實驗的,她發現這類頑拗型種子還不在少數。如報春花科、茄科、十字花科及龍膽科等植物種子需要添加一些激素或才能萌發。豆科、錦葵科等植物種子需要通過切破種皮來喚醒「沉睡中」的種子。

還有一些種子的萌發因素十分特別。如喜鹽鳶尾(Iris halophila),是長在鹽鹼地上的一種植物,它的種子需要一些鹽分才能萌發。而一些松樹的種子可以掛在樹端數年,待森林遇火後就突然炸開,在焚燒後的土地上萌髮長大。

萌發的種子。錢燁攝影

「我們保存種子是為了能夠有朝一日讓這個種子再被「喚醒」,如果種子失去了活力,還有什麼保存意義呢?」楊娟說。所以每隔5到10年,種質庫都要對冷藏庫的種子進行萌發實驗,模擬野外的環境,如果一些種子的活性降低了,就要被更新清換掉。而對於不能用普通方法貯存的種子,種質資源庫就用離體保存的方法保存。

離體庫實驗室主要保存蘭花、蕨類等難以用普通乾燥冷藏的方式保存的種子。錢燁攝影

何俊是離體保存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他的離體保存庫內存放最久的幾瓶蘭花已經超過30年。何俊的離體庫實驗室擺滿了各種瓶瓶罐罐,每一個小瓶內都是一種珍稀蘭花的個體。這些個體擺放在恆溫的「倉庫」中,接受著LED燈的照射,像一個個精緻的小盆栽,有些瓶內的蘭花還開了花,在狹隘的瓶內也要一展芳容。

種子清理好後就放入瓶內密封貯存。錢燁攝影

正是有了這樣一批人的守護,許多瀕危植物才得以種子的形式保存下來。如巧家五針松(Pinus squamataX. W. Li)、廣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 X. L. Mo)、竹生羊奶子(Elaeagnus bambusetorum Hand.-Mazz.)等等。一些看似荒蕪的地方也有重要發現,從2015年始,種子採集員亞吉東在新疆採回150多種特有分布植物,其中包括新疆野蘋果(Malus sieversii)、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var. ansu)、歐洲李(Prunus domestica)等。伊犁河谷很有可能是今天我們食用的蘋果、杏、李子等水果的起源地。

據計算,一粒玉米在種質資源庫可以保存1826年,而常溫條件下只能保存1.68年。一粒小麥可以保存3122年,常溫只有保存1.17年。一粒蘋果的種子可以保存1632年,而常溫下只有1.52年。種子的生命大大延長了,即使經歷冰災、地震、颱風等等末日災難,我們依然可以依靠他們手裡保存的種子重造這個世界。

坐落於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了中國三分之一的野生植物種子,被稱為中國的諾亞方舟。錢燁攝影

Tips

QQ瀏覽器將攜手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阿拉善SEE諾亞方舟、2019世園會植物館一同啟動「植得守護——千年種子計劃」。為喚起公眾關注身邊植物、保護珍稀植物的意識,QQ瀏覽器發起掃花識草公益行動,用戶通過QQ瀏覽器或者「識花君」微信小程序每識別一次植物,QQ瀏覽器將定向為中科院昆植所珍稀種子保護捐贈1分錢,所得費用將全部用於珍稀植物種子保護。有了大家的支持,種質庫才能為更多的野生植物留下火種。你會為一粒種子出份力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上海語文課本里「外婆」變「姥姥」,人們為什麼不甘心?
盧凱彤:一個香港女歌手的勇敢與脆弱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