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說說輕武器發展史上,那些「天馬行空」的彈匣設計

說說輕武器發展史上,那些「天馬行空」的彈匣設計

▔▔▔▔▔

從火藥武器的出現...

到定裝彈藥的產生...

再到自動武器的發展壯大...

您已經歷許多...

現在,開始我們最偉大的探索吧

(一個內有福利的開頭)

啊嘍哈,繼上一期我們梳理了幾款常見的多排彈匣設計之後,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那些更加罕見的彈匣設計,看看彈匣還可以變成哪些奇怪的形狀?

並聯/串聯彈匣

?並聯彈匣:如果說四排彈匣可以看做兩個雙排彈匣並列「粘」在一起,那麼並聯彈匣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看做四排彈匣的一個前身。關於真正意義上的並聯彈匣的槍,已知僅有阿根廷的哈佛達薩C-4/Z-4衝鋒槍一種,因此也只能拿它舉例,從結構上對並聯彈匣進行解釋。

從原理上看哈佛達薩C-4/Z-4的結構甚為奇特,它擁有雙路供彈,通過槍機轉向通過並聯彈匣進行交替供彈。槍機前進時通過一側彈匣,同時防塵蓋將另一側彈匣遮住,當打光一側彈匣的同時,槍機轉向,再打另一側彈匣。

從哈佛達薩C4的拋殼窗可以看見裡面的雙路並聯彈匣

哈佛達薩C4並聯彈匣,左為9mm Para,右為.45ACP

阿根廷軍隊曾少量裝備過哈佛達薩C4,不過因為其問題繁多,可靠性也不高,因此很快退出現役。上一次為世人所見還是在2010年阿根廷海軍學院學生遊行,因為年代久遠,現在存世的也相當稀少,甚至在一些拍賣網站也找不到它的相關例子。

2010年阿根廷海軍學院女學生遊行當中還曾見到C4衝鋒槍(這就是福利了)

其實按外觀看來蘇聯TKB-059也算得上並聯彈匣的例子,彈匣是將三個M43彈的彈匣合併到一起。但其本質上可以看做三把槍並排焊在一起,從原理上並沒有多少新意

?串聯彈匣:串聯彈匣的例子並不多見,最早可見哈拉爾·桑佳德在1910年的一份專利,而後又逐漸出現了維斯利V-42衝鋒槍、春田1964年的SPIW原型槍、俄羅斯Неугодова衝鋒槍計劃等採用串聯彈匣的例子。雖然出產國家不盡相同,但原理上卻是大同小異,下面我們就拿英國維斯利V-42衝鋒槍舉個例子。

維斯利V-42整槍

維斯利V-42本身在槍上的特點並不多,最大奇特之處在於它的雙串聯彈匣。以60發彈匣為例,前31後29排布。插入到彈匣井之後,在FIG3擋板的作用下先打前彈匣,待前彈匣打光後,擋板前托彈板推動下抬起,前托彈板凹面「湊成」一個進彈坡,而後槍機即可將後彈匣的彈藥途經前彈匣推入槍膛,完成射擊。

串聯彈匣結構的原理

從維斯利V-42衝鋒槍的測試數據來看,雖然在彈匣的容量和寬度控制上要優於更早出現的四排彈匣,但是可靠性並不樂觀,供彈不順暢的問題時常出現。試驗場上尚且如此,在戰鬥額惡劣環境當中則更容易出現故障,因此也就不難想像這種串聯彈匣的衝鋒槍未能列裝部隊的原因。

彈匣實物

目前為止可見的基本上都是以雙串聯為主,但三串聯也不是沒有。例如俄羅斯Неугодова衝鋒槍計劃,因為只存在計劃之中,所以原理方面可以參考雙串聯,從找到的一張專利細節圖裡面來看,三串聯是用過其上的擋板限制槍機的行程,然後通過依次開合前後的推彈器將彈藥逐次推動到槍膛內,原理上與雙串聯的差別並不大。

俄羅斯Неугодова衝鋒槍計劃,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和圖拉兵工廠為內務部部隊和警察準備的緊湊型大容量衝鋒槍計劃,口徑9×19 mm(俄國彈),由Мартынов С.Б., Хиникадзе А.В., Денисов Н.Н.聯合設計,這個最亮眼的是三彈匣供彈系統,在一個大彈匣裡面整合三個小的9×19mm彈匣,彈容可以增加到100發

內彈鏈彈匣

顧名思義,就是在彈匣裡面容納一根首尾相連的彈鏈,以圖節省托彈簧和托彈板的空間。在設計理念方面內彈鏈彈匣驅動彈鏈轉動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類似義大利Sosso M1942手槍的機械撥彈,通過齒輪連同彈匣外的機械部件進行轉動。

機械式撥彈設計的sosso手槍

Sosso手槍的彈匣拆解,可以看出在彈匣內並無蓄能結構,其動力來源來自如圖彈匣後蓋頂部的輪狀物

另一種是類似Ruger 10 / 22的50發內彈鏈彈匣,通過發條提供動力。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內彈鏈彈匣浪費空間遠比托彈簧和托彈板的空間要大,算是非主流,但稱不上好設計。

Ruger 10 / 22的50發內彈鏈彈匣,需要提前上緊發條蓄力

橫向彈匣設計

所謂橫向彈匣,並非如同英國斯登衝鋒槍那般採用側插式的常規彈匣,而是指彈匣與槍體(槍身或者槍托)沿同一軸線排列,通過專門的轉向器設計再將彈匣內的彈藥重新轉向為常規進彈方式的一種不常見的供彈方法。採用橫向彈匣設計可以很巧妙的將原本較長的彈匣長度轉化到槍身或者槍托裡面。採用橫向彈匣設計的常見例如P90以及完全同原理只是放大版的P12霰彈槍,罕見的例如義大利Sosso衝鋒槍(就是上文內彈鏈Sosso手槍的發明者Giulio Sosso設計的)、捷克ZB-47衝鋒槍美國希爾 H15衝鋒槍等等。

婦孺皆知的斯登衝鋒槍,但不是我們說的橫向彈匣

以橫向彈匣來說,其難度和關鍵在於轉向器的設計,轉向器的設計主要分為兩類,以P90為主的斜面轉向器,以及以捷克ZB-47為主的主動轉向器。其中主動轉向器多數位於槍體本身,作為槍械的一個機構存在,而斜面轉向器則是在彈匣上。二者來說前者更適合一些彈藥長徑比相對較大的彈藥後者更適合一些普通手槍彈

大家好,我是P90

?斜面轉向器式:斜面轉向器顧名思義,因為P90的5.7×28mm彈在彈匣內時其方向與槍膛相垂直。因此,彈匣口的位置被設計成短的圓柱形,其內部有專門設計的引導槍彈進行轉向的斜面螺旋槽,同時托彈板連著的兩發圓柱體假彈,用來增補空間,將彈匣內最後一發真彈頂出。

P90的專利對斜面轉向器的結構和原理有著詳盡的解釋

空彈匣的彈匣口,可以看出其中的一發假彈

?主動轉向器式:與斜面轉向器原理上的單一相比,主動轉向器的方法則是各有不同。以捷克ZB-47衝鋒槍為例,ZB-47採取了轉向輪設計。這個轉向輪是一個4齒的帶齒棘輪,通過在槍機后座時,由彈簧等機械方式帶動轉向輪,將彈藥從彈匣內部推出,轉動到槍膛供蛋坡,再由槍機推入槍膛,從整體上看是一個相對較為複雜的過程。

ZB-47實物

關於ZB-47轉向器的原理解釋圖

另一個例子是希爾H-15衝鋒槍。從外觀上看,它與P90貌似如出一轍,兩者都是橫向彈匣而且頂部供彈。但是實際上,二者的原理是不相同的。希爾H-15衝鋒槍採用的是主動轉向原理,在槍機後退的時候通過一個與槍機相連的彈簧,來驅動托彈轉盤進行一個90度的迴轉,然後槍機復進時把托彈轉盤上的待發彈推進彈膛,整體原理上要比P90複雜的多。

H-15衝鋒槍轉向器,希爾·約翰還專門申請了4份專利

關於轉向器的實際轉向

最後一種是一個相對而言腦洞更大,可行性也更差的設計,來源於Sosso內彈鏈手槍的設計者Giulio sosso設計的Sosso衝鋒槍。從原理上看,該方式就是通過撥彈器將槍托彈倉中的彈藥推送過一根彎曲的導向管推送到水平位置,進而完成整個轉向。但是從其結構上來看的話,可行性和可靠性堪憂,過長的轉嚮導管摩擦一方面容易導致供彈不順暢,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彈頭的變形,從而影響精度,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設計。

Sosso衝鋒槍的供彈專利圖,可見其結構的複雜性

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曾經湧現出很多不同的大容量彈匣設計,有的小修小補經久不衰,有的苟延殘喘,充當小廠家打出自己特色的牌匾,有的則直接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彈匣,在容量與體積的權衡當中,終究是不能以犧牲可靠性為代價的,這關乎到戰鬥的成敗,更關乎持槍戰士的生命。這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彈匣雖然不適應歷史和現實的發展,但仍舊是槍械設計師們努力試錯的見證,也正因為他們存在過,當今槍械設計才會少走了許多不必要的彎路,我們仍要對這些開了「腦洞」的設計師們說一句:「謝謝」。

想了解的更多軍事裝備?

趕快在下方留言各抒己見吧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路圖片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

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姐武備空間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戰機赴美改造,被迫終止退還原機,卻得到了更重要的東西
導彈點火發射,徑直向自家坦克飛去,所幸虛驚一場!

TAG:雷姐武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