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個世界上超過 99.9% 的書都不值得你讀

這個世界上超過 99.9% 的書都不值得你讀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分享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佈道師






我的讀書速度比較快,一般一本200頁的商業書籍可以用1-2小時閱讀完。快速閱讀的首要認知是要建立「以我為主」的觀念,一定要找適合自己的書讀,讀一本書時也只應閱讀當下與你最相關的部分。當你在讀書上佔據主動時,快速閱讀就不再是難事。





這個世界上超過 99.9% 的書都不值得你讀


作者:陳章魚


來源:章魚讀書(ID:zhangyu-dushu)




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何去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



我的回答是:

這個世界上,有超過 99.9% 的書,都是不值得去讀的。




你可能覺得我說的太誇張了,別著急,等我給你算一筆賬。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的報告,2017 年,全國出版的新書超過25 萬種。



怎麼叫「種」呢,一套十冊也算一種,但是我們姑且就算一種一本吧。對於一個普通人,一年可以讀多少本書呢?




有人一年讀兩本書,有人一年讀二十本,我現在成為了一個自由職業者,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讀書和寫公眾號,粗略估計,一年讀書也就在兩百本。這還是因為我的公眾號主要給大家推薦值得閱讀的好書,所以我才更有動力去讀。




我知道,單純談每年閱讀多少本書,其實是很粗暴的。但是我們只是為了方便算這麼一筆賬,就算一年能讀下 250 本書吧,和那 25 萬種相比,也只是 0.1% 啊。



這還僅僅是每年的新書。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就是天天讀書,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讀書,每年讀 1000 本也不是沒有可能,對我個人來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可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閱讀畢竟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




所以,開頭那句話應該這麼說:

這個世界上,有超過 99.9% 的書,也許值得讀,也許不值得讀,但是對不起,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去讀。




這就像一頓自助餐,肚子就這麼大,能吃的有那麼多,怎麼辦?




三個建議:挑必須要吃的,挑自己愛吃的,挑看起來好吃的。




— 先說第一點,挑必須要吃的。




我們常說書籍是「精神食糧」,其實很多讀書的道理,就和吃飯差不多。




我們如何決定自己要吃什麼?首要的是看身體需要什麼。自己的口味,別人的推薦,都要往後排,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想增肌就得補充蛋白質。




想提高免疫力就得補充維生素C。




像我這樣的胖子,就只配和小白兔共享一種伙食標準。




讀書也是一樣,閱讀的領域,首先要契合人生的大方向。




你最希望了解的領域,你最希望掌握的技能,你最希望解決的問題,由此作為你的方向,去選擇閱讀的領域。




如果閱讀和你的工作、生活、學習分得太開,是不好的。




有人會說,缺啥學啥,這會不會太功利了?




問題在於,閱讀是一件投入很多,收益又很慢的事,如果再和我們的日常分得太開,很難有人能堅持下來。更何況,我們培養一種習慣,往往是從功利的角度入手,堅持的時間長了,就催發出非功利的動因了。




比如跑步,絕大多數人開始跑步,都是拿到自己體檢報告的第二天,你說功利不功利?但是跑著跑著,不還跑出信仰了么?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就是有的人不甘於缺哪補哪,而是希望一步到位。




總有人告訴我說,他讀書是為了尋求一種智慧。然後去讀王陽明,去讀身心靈,去讀厚黑學。

其實一問到底人生碰到了啥問題,就是 PPT 做不明白,至於麻煩人家王陽明老先生么?




在我目前的閱讀中,最接近於大家想像中那個智慧的描述,出自於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




而查理·芒格恰恰強調的是要盡量多地掌握各個學科的思維模型,將這些思維模型組合起來使用,當你的思維模型積累的越多,才越能看清這個世界。所以,警惕想要藉助一本書或是一套書,就能獲得人生終極智慧的想法。




我給這樣的想法起了個名字,叫做「仙丹式閱讀」。




人間沒有仙丹,天天琢磨吃仙丹的,最後都不怎樣,一口一口吃米飯麵條,才真的讓我們有動力往前走。




— 再說第二點,挑自己愛吃的。

— 




其實每個人讀書的時候,都會面臨一種矛盾:




時間有限,能讀的書有限,讀書是要專註於解決眼前的苟且,還是要幫助我們探索詩和遠方?




答案當然是,都要。




不過這中間有個比例的問題。




不同的書,就像不同的地方,一類書就像是超市、飯館、健身房,我們去那裡有很確定的目標,我們也知道自己能從那裡獲得什麼。




另一類書就像是街心公園、三亞、巴黎,你也說不上來你到底去哪裡是為了什麼,但是你知道心裡有個聲音告訴你,你就想去。




你有可能在三亞的海邊想通了人生的大問題,你也有可能在巴黎的街頭遇見了今生的摯愛,但是也有可能你去轉了一圈,覺得沒勁,就回來了。




這一類書也是這樣,我們需要的就是豐富我們的體驗,並且期待不一樣的可能性。




那麼這中間怎麼分配呢?我的建議,就想像一下,理想狀態下,你希望一年裡有百分之多少的時間是在旅行?比如對於我,可能是一年中最多三個月,也就是四分之一。




那麼,就大致按照這樣的比例,去閱讀「詩和遠方」類的書籍,你所閱讀的所有書中,「詩和遠方」類就佔四分之一。




這一類書,就全憑自己的喜好,這就像旅行一樣,喜歡陽光沙灘,就別硬讓自己往哈爾濱跑。




— 最後說第三點,挑看起來好吃的。




前兩條聊的都是領域,都是類別。因為我們的大問題是時間有限,書太多,所以,要先確定閱讀的領域,在我看來更重要一些。那麼面對具體的書,怎麼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呢?




推薦一種方法,幫助你利用15分鐘的時間,就能大致了解一本書。




這個方法脫胎於著名的閱讀指導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檢視閱讀」法,分成六步:




1.先看書名,有序言看序言




2.研究一下目錄,了解書的結構




3.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挑一個和主題有關的篇章看一看




6.最後一步,東翻翻西翻翻,隨意瀏覽一下




這些讀完,你需要回答一些問題,我建議你最好能寫下來,不用緊張,不會讓你寫一篇書評,兩張便利貼就可以搞定。




類型:

這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起碼對於你來說,這是一本致用類的書,還是一本「詩和遠方」類的書?




主題:

用一句話簡單描述,這本書最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作者:

作者的哪些特質,使得他有資格去寫這個主題?




結構:

這本書的結果是怎樣的?




(結構這一點不必糾結,如果能看出來就寫,如果看不出來,就寫「看不出來結構」)




讀者:

你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與你有什麼關聯?




優先順序:

你是現在就必須讀,還是等到研究這個領域時再優先讀,還是有空閑時間再讀?




其他吸引你的點:

比如這本書來自你喜歡的出版社,這本書是你很佩服的人推薦的,這本書的裝幀很美麗。




為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你值得去讀這本書的理由。你為自己收集的理由越多,這本書當然就越值得去閱讀。




我們這個時代,隨著書越來越多,「好書」的定義,也變得越來越個性化,也許對於我來說,足以安身立命的知識,對於你來說,一點都不需要了解,反之亦然。




所以,如果泛泛而談好書,很難,不可能找到一個 1000 本書以內的書單,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只要讀完這 1000 本書,就能解決人生中的任何問題。




每個人的「好書」,每個人值得閱讀的書,都會不太一樣。




我們只有在閱讀這件事上,變得更主動,更有主見,才能真正從書中收益更多。



作者:陳章魚,「章魚讀書」創始人;80萬人關注的讀書人;知乎閱讀領域意見領袖;得到、知乎、喜馬拉雅、新世相等讀書會領讀人。


封面圖 by Nick Slater




會員Update




1.8 月 27 日-9 月 2 日 18 點註冊的所有的會員確認函已經全部發出,內含會員號碼,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夾。沒收到的朋友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郵件標題約定為「1809 期會員號碼」,郵件內容註明你支付時候填寫的手機號。請按照郵件提示務必將 wechangers@gmail.com 加為聯繫人或白名單以便能夠及時收到改變自己的郵件。




2.本周彭縈的會員語音郵件已經發出,主題是

我的讀書經驗

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被攔截郵件、訂閱郵件、廣告郵件等位置。沒有收到的話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標題約定為「未收到語音 180902」。




3.會員有漏收語音情況的可在微信後台回復「語音漏收」獲取詳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單欄「會員語音」查看解決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從我為錢而煩惱到現在不再關注工資,是整整5年時間。這其中「三份收入」的觀念正在我身上發生巨大的影響,上期的語音中,我分享了自己把興趣變現的過程和感悟,也給出了對大家的建議。下面是有關上期語音「如何把興趣變為收入?」的精選會員反饋:




@會員 少璇醬


聽語音已經有一年多,年中也續費。這麼多付費,只有改變自己的語音讓我義無反顧地續費。

今年的自己從廣州來到深圳,新工作的不公平不合理讓自己常常壓力巨大,內心絕望。於是連同逃避了改變自己的語音,續費後一直沒有聽過,靜靜地躺在郵箱里。


今天的自己再次鼓起勇氣聽了輝哥的分享,還是依舊正能量滿滿,還有3年就三十而立,一事無成,再背負著女性的性別,其實自己很焦慮,今天的語音讓我重新面對自己,因為只有拿出行動,焦慮才會消去,逃避是永遠地焦慮。


感謝改變自己,感謝輝哥!執行是良藥,穩中求進。


張輝:真相也許很難堪,但要勇於面對。




@會員 梨兒


不得不說輝哥是很會講故事的人,看似不經意的娓娓道來卻非常結構化,每次聽語音都會聽2遍。第一遍單純收聽;第二遍就關鍵點做筆記以便下來實踐。


從上上周加入改變會員,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改變和反思,發現很多時候在腦袋裡想很多次,不如將思考記錄下來,每天針對反思的點進行比較和優化(可能個人比較適合吧,類似日記整理思路),這種感覺非常踏實且充實。還有今日主題談到的第二收入部分,的確追求短期收益還是長遠考量最後的結果真得不同,很開心很幸運可以聽到前輩誠懇樸實的教誨,這樣的價值觀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越來越被壓縮。總之是同道中人,感恩。


張輝:講故事的能力也是可以鍛煉的。我每周、甚至每天都在練。




現在就加入會員




從現在起,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張輝的會員專屬語音《如何把興趣變為收入?》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傻逼三定律,和10條牛逼指南
工作開心最重要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