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關進監獄是叫徒刑,還有一種,比徒刑更讓人害怕
文史
09-09
在中國古代有些臣子因為犯了錯誤被皇帝降職發配到偏遠地區的,電視劇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好的臣子被奸人所害後被發配到千里之外的。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難道沒有監獄嗎,那些犯人必須長途跋涉去那麼遠的地方?而且古代沒有汽車只能騎馬和步行,一路上還得花費不少盤纏用來躲避人禍,上茅房都是個問題,這樣不是更麻煩,就近建個監獄不好嗎?
大家都知道最終刑罰是死刑,被剝奪活著的權力是多麼可怕的刑罰,而對古人來說發配至偏遠地區是僅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
秦漢時期大多是因為皇親國戚貴族犯錯後,才會發配到邊境,但到宋朝的時候這種刑罰就普遍了,當然古代也有坐牢,也就是所謂的徒刑,而流放至偏遠地區就是流刑,二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總的來說,流放之刑是比坐牢更加嚴重的刑罰,因為發配到那麼遠後,再能回來的幾率就非常小了,首先是交通問題,並且邊境大多數氣候惡劣,去那麼遠會吃不少苦頭,還有種說法是讓漢族的犯人去少數民族多的邊境,可以增加漢人的比重,類似於殖民。


※他今天的千古流芳,是因為被明成祖的孫子惹怒
※一個價值不菲的東西,被用來換了衣服,掌柜關店走人,後世成富豪
TAG:阿密特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