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不定心所」?

什麼是「不定心所」?


什麼是「不定心所」?

心愚法師

煩惱心所和隨煩惱心所的內容,我們就已經學完了,現在我們看看心所法裡面,還剩下最後四個叫做「不定心所」的,那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不定心所」。我們先看看普光法師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言不定者,謂此四法,於三界中,不定一處:如尋伺二數,色界中有,餘二即無,不定相隨,故名不定。

這裡是普光法師說什麼叫不定呢?就是這四個法啊,這四個法就是尋、伺、睡眠、惡作,這四個法在三界中不一定絕對的在哪一界,欲界可能生起這四個心所法,色界、無色界也可能,這是「不定一處」。比如尋、伺二法,就是色界中有,其它兩個界無。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九地的概念一開始就說過。

欲界是指這個界的眾生情慾非常重所以叫欲界。色界就是因為修禪定而往生到的色界天。禪定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初禪叫離生喜樂地,因為已經離了五蓋,五種障礙禪定的情況,生起的不僅僅是喜、樂,而是尋、伺、喜、樂、舍五禪支,初禪的時候這五個禪支全都會生起。初禪是有喜、樂的,但不僅僅是喜、樂,而是五個都有的,之所以叫離生喜樂,因為這個喜、樂是離了五蓋得到的。初禪的喜樂是從離了五蓋而來的,二禪是從定來的,所以叫定生喜樂地。三禪是離喜妙樂地,就是說三禪的時候喜的感覺也舍掉了。二禪的時候尋和伺就沒有了,只剩下喜樂舍。三禪的時候喜也沒有了,只剩下樂和舍。四禪的時候叫舍念清凈地,樂也沒有了,只有舍了,這個念就是指心一境性,心要有個緣的地方,就只有舍了。

回頭說為什麼尋和伺只在色界有,因為欲界定還沒有進初禪,尋伺喜樂舍五禪支沒有生起,怎麼會有尋和伺呢?如果達到了初禪就意味著已經進入色界了。到了無色界的禪定,已經超過四禪之上了,而尋和伺到了二禪就已經沒有了。所以說尋和伺只存在於色界,而且只存在於色界的初禪,所以說「如尋伺二數,色界中有,餘二即無」。

普光法師說的這個「不定」的意思就是說,在三界中不是一定在哪個地方,也不是說一定要遍三界的,而是可能在色界,也可以能是在欲界、無色界。

我們參考一下現代人的注釋,像於凌波的《唯識名詞白話解》,來看看這個「不定」的意思,是這麼說的:

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種,曰悔、眠、尋、伺。《成唯識論》曰:「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觸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稱不定者,指其於識——八識心王,性——善、惡、無記三性,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都不確定,無法記別,故曰不定。

四個不定心所中,悔就是惡作,眠就是睡眠。那麼為什麼叫不定呢?前面說了在三界中,是一個不定,不是一定在三界都有的;這裡又說,在三性中它也不一定是善、惡還是無記,是有變化的。這個舉例子比較明顯的就是悔和眠。比如惡作,惡就是討厭,作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動詞,造作的意思,一個是名詞,作為名詞的話就是身口意的業,對於自己所作的業,發生的行為、言語、念頭產生了後悔、厭惡,就叫惡作。它為什麼是善、惡、無記三性不定呢?這是因為,如果對善的業後悔了就是惡,對對惡額業後悔了就是善,對不善不惡的東西後悔了就是無記,所以惡作心所不一定是善或者惡的,要看具體情況。睡眠也一樣,比如本該上課、上班的時候睡著了,按照世俗的理解就是不善了;如果是幹了一天活累了,晚上不睡覺對身體有害,這個時候睡一下就可以說是善;拋開這些情況,平時正常的睡覺可以看作是無記。所以這也是一種不定。

從三界的角度和三性的角度講不定,就是兩種情況的不定了,後面還有:「非如觸等定遍心故」。五個遍行心所,觸、作意、受、想、思,它們是八個識都相應的,而且五遍行心所是恆時的,而尋、伺、悔、眠這四個不定心所不像五遍行那樣遍一切心、遍一起時、遍一切俱、遍一切性,這也是一種不定。它還不像欲、勝解、念、定、慧五別境心所,五別境心所有個特點是它一定對著它相應的境,這也是一種「定」,這是確定的定,不是禪定的定;而悔、眠、尋、伺不是這樣,它沒有確定相對應的境,這也是一種不定。這就是說目標是不定的,五別境的目標是一定的,如同眼一定緣色一樣確定,而四不定心所是不確定的。

這是於凌波的《唯識白話詞典》里的說法,這個說的比較詳細了吧?我們參考一下這個解釋,基本也就能夠明白「不定」的意思了。

本文選自心愚法師文集《百法略說》76

作者 | 心愚法師 校勘 | 如義 排版 | 如梵 編輯 | 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3):遍知過患
第六識的基本含義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