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現代人的情感普遍經不起考驗,一有矛盾就老死不相往來,請問如何才能做到佛經中說的「等念怨親,不念舊惡」?

【如是覺】現代人的情感普遍經不起考驗,一有矛盾就老死不相往來,請問如何才能做到佛經中說的「等念怨親,不念舊惡」?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現代人的情感普遍經不起考驗,一有矛盾就老死不相往來,請問如何才能做到佛經中說的「等念怨親,不念舊惡」?


曾有人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何?




有人回答:人與人之間,皆「恩怨人生」而已!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誤會或摩擦的事情產生,善善惡惡,好好壞壞,都是難免的。但是有些人總是記壞不記好,記仇不記恩。就如我們跟人家借錢,很容易忘記;借錢給人,則是時刻念念不忘。



不過儒家主張「君子無隔宿之仇」,佛家也說「不念舊惡」,轉個念頭放下,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千萬別把煩惱帶到床上,否則自他無益,那就太划不來了。




《八大人覺經》提到菩薩「等念怨親,不念舊惡」。只要我們有寬大的度量容人,不念舊惡,猶如大海之深廣,能納任何污穢之物,且不失去大海的清凈;又如虛空之寬大,任何美醜之物皆能包容無餘。




所以,與人相處,不論任何的怨隙、過失,都要以寬宏的心量來包容,如大海之容納百川,如泰山之不辭土壤。




《出曜經?忿怒品》說:「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這是說以怨報怨,永遠不能息怨,唯有以德報怨,才能結束一切冤怨的根本。例如提婆達多雖然一再和佛陀作對,甚至三番兩次設計陷害佛陀,但是,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了,群醫束手無策,佛陀還是親自前往探視,給予無盡的關愛。




其實,人生不必恩怨太分明;恩怨太分明的人生,就一定能成功嗎?司馬遷說:「人有恩於我者,不可忘也;人有怨於我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們要能化解怨恨。



佛說「以怨止怨,如揚湯止沸」;能夠「以恩止怨」,則無事不辦。詩經有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做人要有「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美德;凡事能夠「不念舊惡」,與人能夠沒有隔宿的仇恨,則所謂「恩怨人生」,又哪會有什麼不可解的怨與恨呢?




佛法教導人要怨親平等,不僅要「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甚至要愛我們的敵人。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只要能互相尊重,必定能和平。


如是解






不念舊惡,才能化阻力為助力;

不退道心,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

摘錄自《佛光菜根譚》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大」? 星雲大師告訴你「大」的真義
如何保持心地清凈? 星雲大師提供四種方法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