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做到這六點,離疾病就會遠一點!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做到這六點,離疾病就會遠一點!

對於膳食,還是《內經》有高屋建瓴的獨到之處,所提出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謹和五味」「食飲有節」六大養生策略是德澤後昆、功惠萬人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公布的居民膳食寶塔為:寶塔塔基為穀類薯類及雜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第四層為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第三層為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第二層為奶類及奶製品30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塔尖為油25~30克、鹽6克。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中也公布了百姓生活的健康膳食寶塔,那就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素問·臟氣法時論》)。唐代醫家王冰曾這樣解釋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為五穀;桃、李、杏、栗、棗為五果;牛、羊、豕、犬、雞為五畜;葵、藿、薤、蔥、韭為五菜。但在我看來,所謂五穀,應該包含我們常食用的五穀雜糧。五果,就是一切可以食用的水果和乾果。五畜就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家禽、家畜,還有少許不是國家禁捕的野味、海鮮。五菜,就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可栽培的農家菜和野生菜。

1.五穀為養

五穀即是主食。我們都是凡人,都是要食五穀雜糧的。一般來說,五穀大約可以分為:稻穀(糙米,粳米),玉米(高粱,小米),麥子(大賣,小麥,燕麥,蕎麥),薯(馬鈴薯,紅薯,地瓜),豆(大豆,小豆,黃豆,豌豆,蠶豆,綠豆,芒豆)等。穀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和維生素,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

2.五菜為充

綠色的菜有白菜,菠菜,萵筍,青椒,青菜,芹菜,香菜,四季豆,豇豆,豌豆,黃瓜,韭菜,蒜苔。紅色的菜有紅椒,番茄等。黃色的菜有胡蘿蔔,藕,雪蓮果,南瓜等。白色的菜有竹筍、銀耳、白蘿蔔、花菜、豆芽、山藥、洋蔥、冬瓜、金針菇等。黑色的菜有木耳,刀豆,茄子,紫菜,海帶,香菇,樹菇等。蔬菜的維生素、纖維素、水分較為廣泛,合理搭配蔬菜,對人體的臟腑器官有充養作用。

3.五畜為益

家畜有牛、羊、豬、狗、驢、馬等。家禽有雞、鴨、鵝等。海鮮有魚、蝦、鱉、龜等。蟲類主要有蜂蛹、蠶蛹等。野味主要有蛇、兔、鷹、鷂、鹿、獾等。肉類食物有益於五髒的精氣。所以每天進食適量的肉、蛋、奶、魚等食品,有利於人體發育、生長(處在生長期的人群),有助於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營養補充,有利於營養缺乏及體衰患者恢復體質。

4.五果為助

青色水果有青蘋果、李子、葡萄、楊桃、橘子、棗子等。黃色水果有杏子、菠蘿、木瓜、檸檬、橘子、柚子、香蕉、枇杷、柿子、板栗、甘蔗、佛手等。紅色水果有西瓜、葡萄、櫻桃、紅蘋果、草莓、桃子、棗子、山楂等。白色水果有火龍果、梨子、荔枝、核桃、榴槤。黑色水果有山竹、椰子、桑葚、楊梅、藍莓、八月札、黑棗、烏梅等。蔬菜和水果對臟腑、器官有充養、輔助作用。果蔬含有人體必需的大量水分、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與人體新陳代謝密切相關的一些重要的酶。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5.謹和五味

一是調和五味,順口爽口。二是加入適當的調味料。在飲食中可以適當加入辣椒、花椒、生薑、大蒜、蔥、大料(八角香)、丁香、桂皮、芝麻、胡椒、茴香、芝麻油、料酒、醋、醬油、鹽等。《內經》指出:「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意思是說甘味太過會因糖及澱粉攝入過多而導致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鹹味太過會因鈉離子攝入過多而加重高血壓、水腫等疾病。

6.食飲有節

主要是科學膳食。大約有飲食有規律、飲食有節律、飲食要潔凈。我們的飲食應該「日食以三餐為宜,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既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饑飽失度」(《飲膳正要》)。但是在一日三餐中,我們的飲食應該合理、科學才行。不能因為某種事物好吃,就天天吃某種食物,也不能因為某種食物不合口味就一直不吃,這樣就會飲食偏食而形成營養不良。

每天的食量只能適可而止,應遵循蘇東坡的「以飢方食,未飽先止」原則。《內經》說「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講的是過飢給人體造成的傷害。《內經》又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則是過飽的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在《內經》看來,進食過量,脾胃的負擔就會過重,飲食積於胃腸,日復一日就會損害脾胃功能,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就不能化生,就會產生疾病。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陽強易舉」的煩惱有哪些,你知道嗎?
失眠與嗜睡究竟該怎麼辦才好?還好老中醫的秘方管用!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