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三大官媒接連發文批駁,這個「以色侍人」扭曲了民族未來的群體,可以休矣!

三大官媒接連發文批駁,這個「以色侍人」扭曲了民族未來的群體,可以休矣!

原標題:三大官媒接連發文批駁,這個「以色侍人」扭曲了民族未來的群體,可以休矣!

來源:戎評(ID:rongping898)

在上一期戎評答疑後,讀者「慎篤」希望戎評就最近互聯網上有關中國男性走向「娘化」的熱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對於「慎篤」的所提到的男性娘化,戎評深有感觸:半年前隔壁搬來一戶「兩男子」組成的特殊家庭,其中一男子在生活種幾乎全程扮演女性角色。


雖然,這種極端「娘化」與如今網路熱議的「娘化」是有著很大區別的,但是在戎評看來,拋開除「性別認知障礙」等醫學認可的原因外,其他任何非生理性、非必然性的性別錯位引導以及之後導致的認知錯位,雖未必需嚴令禁止,但終歸是不該得到鼓勵的!

須知,站在國家高度俯瞰:民族的強大離不開公民的執行力,而「公民生理與心理性別認知的一致性」,是保障這一切切實履行的首要前提。


9月5日,繼《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撰文批駁中國青少年「娘化傾向」後,貫以嚴肅著稱的時政類雜誌《半月談》,也向「新時代的陰柔美」發起討伐:

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男孩子多往陰柔方向發展,會帶來民族精神不振。

可以預計的是,一場針對錯誤性別認知引導的「圍剿戰」,正式打響!



當代「男性娘化」是如何產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何為「娘化」。


簡單的講,如今所謂的「娘化」一詞,最早來源於日本「ACGN」界里,對於各種角色,乃至非生命體進行「女性擬人化」的一種行為!


什麼是「ACGN」?即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小說Novel的英文合併縮寫。


雖然,「娘化」概念早在1995年的日本國內電腦AI桌面「春菜」一角中便已經出現,但是對中國青少年形成體系影響「娘化」概念的最終傳入,則要推遲至本世紀初。

一切都要被冠以女性的柔媚,萬物皆可「娘」,是「娘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徵,而這其中,同樣包含了站在性別反面的「男性」。



時至今日,在「挺娘派」口中,中國男性「娘化」而衍生出的諸多社會憂慮,被看做了杞人憂天,在搜盡故紙堆後的詭辯中,他們找到了所謂當今「娘化」的本土合理存在模板—京劇。


一代大師梅蘭芳,一生紅妝女顏,為拒日寇唱戲邀請,蓄鬚明志


京城旦角徐碧雲,華北淪陷當台諷日本,遭鬼子毒打眉頭不皺



梅蘭芳蓄鬚明志


不可否認,對於「挺娘派」所列舉的愛國名旦,至少從其「女性化」視角的表現形式上看,確實與今天的「娘化」並沒有多少區別。


但是戎評且不論兩者之間完全不在一個維度的藝術涵養差距,單單就從成因來分析,大伙兒就能發現兩者間的截然不同:


首先說京劇的「旦角」。

事實上,無論是成型於18世紀末期的京劇,還是之前各地方戲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旦角」,其產生的本質還是因為時代局限的「男女大防」所致。


簡單的講,就是古代女性不便拋頭露面,所以才以男性進行女性角色的反串。


也就是說,其誕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填補時代背景下藝術表現形式的空白,並且即使到了民國時期,男女之防漸低而男旦依舊盛行的原因,還是因為男性肺活量大、音域跨度大、音質更優等藝術表現原因!



這一點,同樣是直到今天男旦依舊繼續存在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認,歷史上「男旦」中確實有以色悅人的極個別存在,但是這種行為對於台上是柔媚「虞姬」,台下是忠義「霸王」的諸多男旦而言,是被公認斥為歪門邪道的!


換一句話講,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角色跳轉對於他們而言是有著明確劃分的,並且這種認知並不限於「男旦」本身,對於觀眾來講,也很少會進行混淆。


但是反觀當今橫行中國,自日本傳入的「娘化」。


1995年,也就是日本第一娘化角色「春菜」誕生的那一年,日本化妝品牌加寶麗(Kanebo),就邀請了當紅男星木村拓哉為其新款口紅拍攝口紅廣告。


在整個廣告過程中,木村拓哉柔媚的眼神和性感的塗抹,猶如炸彈一般的在日本女性群體中引起了爆炸,在兩個月的時間裡,木村拓哉所代言的口紅狂賣300萬支!



顯然,加寶麗「男色營銷」的巨大成功,成為了當年日本各行業的營銷模板。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紮根於ACGN的日本「萌娘形象」,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從「賣萌」到「販色」的轉變,並且隨著後續的發展,「娘化」的範圍也不僅僅只限於ACGN這個狹小的圈子!


到了今天,我們很難說這種販「色」文化的起源,到底是加寶麗的廣告造就還是「娘化圈」一手發揚,或許對於一個連「淺川舞」都能被奉為國粹的民族而言,一切不過是天性使然。



但是有一點我們卻可以確定:


與中國戲劇文化從始至終都是為更好地藝術表現而「男扮女裝」所不同的是,舶來自日本的「娘文化」,從始至終都是為了迎合消費群體的刻意「販色」!


因此在戎評看來,作為一種並無多少藝術性,也並非是為填補藝術空白而生,從一開始就只是立足於「販色文化」的市場產物,「娘文化」流於市井小眾尚可,是決計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道理很簡單:動機很重要,格局決定一切。

對於「娘風」,我們應該如何辯證看待


當然,正所謂存在即是合理,如今從ACGN圈到影視娛樂圈,「娘化現象」的興盛,實在很難用所謂的「偶然」就能輕易解釋得了。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戎評看來,如今在中國大行其道,以男色販賣為主的「娘文化」,其實同樣具備其存在基礎。


2017年12月,美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一組關於世界各國勞動參與率的數據,其中,中國勞動參與率排名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與我們通常想像有所不同,勞動參與率世界第一的桂冠之所以能夠被中國所奪得,除了中國男人高達90%,僅次於巴西、印度等國男性的勞動參與率以外,其實更離不開中國女性,那排名世界第一,高達70%的勞動參與率。


換一句話講: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中,中國女人頂起了半邊天!



女老闆、女上司、女同事,這些在中國早已司空見慣的社會角色,共同構成了自由獨立的「女性消費群體」。


龐大的特色消費需求被忠實的反應到資本市場,而在利益驅動下,一系列專為女性打造的消費產品應運而生。


這其中,自然包含了精神層面的「男色消費」。

不可否認,中國當代「男色消費產品」的最終成型是及其複雜的,女性消費能力的膨脹雖然催生了這種需求,但是國內長期被男性審美視角所把持的現狀,使得「本土化改造」的過程充滿了艱難。


2001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的巨大成功,雖然開啟了中國大陸的「男色消費時代」,但是零散而未成體系的硬傷,終究未能滿足資本市場的供求。


因此2005年在×南衛視的引入下,以女性視角且摻雜滿足了「男色消費」需求的韓劇《大長今》,掀起了中國大陸地區的韓流熱潮!



自此,在日韓文化的雙重侵襲下,中國以女性消費為市場中堅、「男色販賣」為主要內容的娛樂偶像時代正式到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鮮肉」為代表,在傳統男性審美上增添了「奶油」、「漂亮」等女性審美視角的男性形象,開始活躍於電視熒幕!


而到了本世紀的第10個年頭,隨著90、00一代消費力量的崛起,這種本質為「男色消費」的偶像娛樂文化,不僅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和加強,甚至就連消費群體,也發生了從女性群體向青年男女群體集體轉移的傾向。


不可否認,這種「娘文化」超越性別消費需求的泛濫成災,是當今社會批判的主要原因,而在更多以史為鑒的疾呼中,如今的「小鮮肉」,儼然成了亡國禍根!



那麼,問題真的有「批判者」口中所描述的那麼恐怖嗎?

在戎評看來:「陰柔娘化」雖值得警惕,但更多的卻是未知的隱患,動輒以史為鑒斷定所謂的「亡國之禍」,是不智的。


道理很簡單:如今「倒娘派」口中所謂「娘化亡國」的以史為鑒,其實與「挺娘派」那以京劇來佐證「娘化也是藝術」所犯的錯誤是一樣的:罔顧時代背景及產生根源。


在籌備本文時,戎評特意花了些時間去卧底了部分倒娘派討論群組,大致摸清了「娘化亡國論」以史為鑒的基本論據:


1、魏晉時期,男子好女裝,扮作女子,施粉黛,全面娘化,導致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北地漢人幾近滅種!


2、明清後期,男子普遍文弱乃至女性化,最終使得國朝淪亡,飽受列強欺辱!


3、但凡強盛統一的朝代,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在他們最強盛的時期,所展示的,都是剛強健壯的男子形象!


顯然,兩相對比下,娘化亡國、剛強興國的論點,確實沒錯。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無論是魏晉抑或是明清,作為國家成員重要組成部分的男子娘化現象,確實是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而任何一個王朝的興盛和擴張,同樣離不開陽剛之氣的血性和尚武!

這是客觀事實,是任何人都不容否認的。


但是,倘若我們站在各自的歷史時期仔細分析又會發現,所謂「以史為鑒」下而得出的「娘化亡國論」,論據與論點之間其實存在重大的主次概念偷換!


1、魏晉之禍是硬實力下降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動蕩黑暗的時期:魏晉南北朝。


短短三百餘年,前後三十餘個大小王朝在中國交替存在,而就是這個充滿血腥和殺戮的時代里,卻出現了至今地位任舊無法被撼動的「四大美男」!


他們是衛玠、潘安、嵇康、蘭陵王。


美男有多美?以「潘安」為例,據《世說新語》記載:潘安每次出遊,必定會有大批少女追著獻花,獻果,因此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成語「擲果盈車」由此得來。



根據前文的「男色消費」理論我們可以推斷:前後差距不過百年的「四大美男」,應該是類似於今日小鮮肉一般的「女性化風格」。


但是,據此我們就可以推斷魏晉後期的災禍,會在同樣推崇「男色」的今日重演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當年漢族政權在後期之所以走向衰敗,原因其實就兩點:


1、東漢以來,被安置於關中及華北一帶的「歸漢胡人」,不僅逐漸掌握了漢族生產科技,在穩定安置下人口也得到迅猛增長。


2、從黃巾起義(公元187年)至三家歸晉(公元280年),長達93年的割據戰爭,使得漢族人口從5700萬驟降至不足1600萬,而八王之亂則徹底改變了中國北方地區的「胡漢」勢力對比。



事實如此,魏晉之禍的主要原因就是漢人「硬實力」無法對胡人形成壓制,壓根就與「娘化」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就算倘若真的是因為「娘」,試問到底是怎樣一群「娘娘腔」,能扛過百年戰爭且消滅占民族總人口72%的4000萬人?


2、明清衰敗,是思想束縛下的「物質匱乏」


公元1279年,隨著崖山海戰的失敗,古典意義上的中國走向了終結。


站在歷史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元朝的出現及其對主體漢民族的奴役,使得中國的政治文明起碼倒退了500年以上,而終明一朝,雖然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不扉的成就,但是在思想上卻始終難以回歸到古典中國時期的開放包容。


這種思想上的艱難恢復,隨著滿清入關之後再一次發生倒退,而與這種思想禁錮相糾纏的,是從自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大爆炸!


雖然後期依賴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推廣,激增人口的口糧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人均耕地的不足(貧困)和食譜的單一(營養不良),使得明清時期的中國人體質,呈現一個直線下降趨勢。



這一點,即使到了所謂的「康乾盛世」依舊沒有得到任何改變,以至於史學家將其稱為「紅薯盛世」!


這種體質上的「孱弱」及思想上的「奴性」與「謹小慎微」,使得當年的中國男子早已喪失了漢唐時期的意氣風發,以至於1793年英國馬爾嘎尼使團訪問大清時,曾這樣描述中國男性:

他們看上去是如此的瘦弱與膽小,即使是彼此爭鬥,也是婦女一般的慍怒與揪斗,…對武力的讚賞已經完全沒有了。大男子當眾啼哭而不以為恥。」

不可否認,這種從思想到生理的全面倒退,與政治黑暗落後一道,構成了近代中國百年恥辱。



所以造成一切的原因,是因為「娘化」嗎?


在戎評看來,我們與其說是「娘化」造成了這種思想及生理的倒退,還不如說是這種全面倒退,造成了心理及生理陽剛之氣全面散失的「娘化」!


正本溯源,國家層面不談對錯!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要問了:戎評你的意思難道就是「娘化」無錯?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戎評在文首就說的很清楚了:

民族的強大離不開公民的執行力,而「公民生理與心理性別認知的一致性」,是保障這一切切實履行的首要前提。

戎評在上文之所以先駁斥「挺娘派」的「娘化合理藝術論」,之後再駁斥「倒娘派」的「娘化亡國論」,甚至還從經濟角度分析了「娘化現象」所存在的客觀市場需求,其實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大家辯證客觀的看待當今以小鮮肉為代表的「娘化現象」。



在戎評看來,中國當前以社會經濟發展,女性市場消費需求為基礎而存在的「男性娘化現象」,與歷史上任何一次所謂「娘化亡國」的舉證,無論是歷史真實性還是時代背景,其實都不具備任何關聯性,因此這種「娘PAO不滅,國之必亡」的恐慌性論調,可以休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具備市場經濟基礎的「娘化現象」是可以被肆意發展,甚至被荒謬的提升到所謂的「合理藝術高度」。


還是那句老話:市場是盲目的,資本是逐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所在,就在於其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即時合理矯正!


特別是如今這種陰柔性被批量流水線生產的「男色產品」,已經開始向計劃外受眾的青年男性侵襲時,市場管控則更顯迫切。



但是,市場調節自然還是應該回歸到市場手段,對於尚未上升到民族發展矛盾的「娘化現象」,倘若只是簡單粗暴的予以封殺則無疑是不智的。


首先,女性消費市場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去佔領國外資本同樣也會去佔領。其次,這種「諱疾忌醫」的行為,本質是一種資本市場發展的倒退!


因此在戎評看來:引導扶持更加符合當前國家思想建設需求的精神消費產品成為文化市場主流,以資本限制,市場准入等多種手段對「男色消費」進行特定的改造,從思想層面對「陽剛正氣」進行弘揚推崇,逐步壓縮低俗、原始的男色消費市場,是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努力方向。


換一句話講:女性市場不能丟,男色消費依舊允許存在,但是女性市場的原始審美慾望(男性娘化形象)應該被限制發展,而在正確的引導下,兼顧社會效益及女性消費市場需求的「男色」,應當成為發展主流。


這種改造模板,完全可以借鑒《戰狼2》及《紅海行動》等優秀影視作品所取得的成功經驗。



僅僅只是一點引導,最終產生的社會效應,則可謂天壤之別!


最後對於社會至今熱議的各方,戎評有這樣幾句話要說:


對於「娘化鮮肉」,動輒喊打喊殺拔高到「亡國滅種」高度進行批判,顯然是沒有任何科學歷史依據的,這種誇大實際,扭曲歷史,以迎合社會戾氣為傳播基礎,對未知影響進行「盲目肯定」的行為,其本質上是一種攪亂社會秩序的破壞,而通常來講,這又及其容易成為有心人煽動社會恐慌、煽動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矛盾的由頭!



不過,今日「娘化現象」雖無歷史經驗借鑒,而今日之中國,戎評也相信不是幾個鮮肉扭幾下屁股就能塌的,但是部分青少年男性群體受其影響而導致「性別界限模糊」的事實,卻是不可否認的。


因此在戎評看來,任何繼續助長當今娘化風氣的行為都應該立即得到限制,而通過市場調節,在不激起社會各消費群體矛盾的前提下,逐步的正確引導消費心態,才是未來發展的正道!


畢竟,「娘化」雖危害不明,但是男人不幹男人該乾的事,按中國的話講就是有違天道。



因此在「民族未來」和「小鮮肉」之間非要選一個的話,戎評自然無條件的選擇「民族未來」,或許這對於小鮮肉是有失偏頗和公平的,但是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咀嚼:站在國家層面,沒有對與錯,只有利與損。


在未知風險中,限制「小鮮肉」發展,逐步引導正確的消費市場,就是當前中國的「利」。


至於「娘化鮮肉」?一邊去。


來看今天的熱門話題,「武 統」之聲高漲,中國老將軍突然現身:想解決,必須說清這六個問題!就在近日,「武 統台灣」之聲突然高漲!一位中國老將軍突然現身,一席話直接說透台灣問題:要想解決,必須要先說請這六個問題!這位老將軍究竟說了什麼?統一台灣的六個問題又是什麼呢?你可以點閲|讀|原|文加入「軍迷交流群」,軍迷朋友咱群里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少年被「騙」守島32年,國家主席親自接見,但是今天他走了...
白宮「內鬼」被伊萬卡找出來了?這真是一場好看的宮斗劇啊!

TAG:鐵血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