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言不合就抄家:清朝著名的六件文字獄大案

一言不合就抄家:清朝著名的六件文字獄大案

文字獄,歷朝歷代均有之。只是有清一代,次數之多、株連之廣、處罰之重,超過以往。號稱滿清「康乾盛世」的年代,康熙、雍正、乾隆三爺孫皇帝在採取對前明知識分子籠絡、懷柔政策的同時,也軟硬兩手一起抓,對前明知識分子使用了封建專政手段,造成了多起「文字獄」鎮壓冤案。

康熙朝最令人遺憾的文字獄要數朱方旦《中補說》案。

朱方旦,湖北人,自稱「二眉道人」。朱方旦是個名醫。因其多才,醫術高超,在當時很有名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補說》和《中質秘錄》。這兩部書都流傳一時,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朱方旦提出了腦是人的思考器官。他寫道:「古號為聖賢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兩眉之間。」所謂「中道」,指的是人的意念、記憶,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意識。他認為,意識是在腦子裡面的,意念存在於腦。這是朱方旦對中國醫學的革命性貢獻。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認為心是人的思維器官,把思維、思想感情等都歸結於心及心的功能。所謂「心之官則思。 」朱方旦認為「腦」才是思維中樞,而不是「心」!此說一出,聞者無不驚訝,社會為之震動。儒生、官吏們,議論紛紛,大張撻伐,一致認為是異端邪說、大逆不道。

康熙二十年,翰林院編修王鴻緒跳出來攻擊朱方旦,說他這是「詭立邪說,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誣罔悖逆」,並認定朱方旦犯有「罔上,逆聖,惑民」三大罪行。他奏請康熙帝按大清法律嚴處朱方旦。還有一幫滿漢大學士也跟著煽風點火。大學士明珠還強烈要求:「凡是收藏朱方旦書籍的人,也要嚴懲不貸。 」

於是,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下詔將朱方旦處死,其著作盡行焚毀。朱方旦的肉體和思想,就這樣被來了個徹底消滅。最可惜的是朱方旦的著作,竟無一字半句留傳於世。而朱方旦在《中補說》和《中質秘錄》這兩部書中有多少超越傳統醫學的發現,我們就永遠無從得知了。

朱方旦的這一認識或曰發現,應該說在當時世界也是非常領先的,其科學意義不亞於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的天文學說。然而,被文字獄扼殺了。腐朽、愚昧、落後的封建專制文化道統消滅的不僅是朱方旦和他的思想,而且扼殺了中國科技和文明的發展希望。

我們不得不提一筆,據說康熙帝是個重文興教、熱愛科學的主兒——曾向來華的傳教士虛心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其中的諷刺意味讓人哭笑不得。

清初文字獄六大冤案

1 戴名世只因一段文字被殺

戴名世《南山集》案,發生在康熙朝後期 公元1711年。

戴名世,桐城人。自幼聰穎,恃才傲世,遍游中國,名滿天下。 57歲那年,會試第一,殿試一甲二名及第(榜眼),授翰林編修,參與編纂明史。戴名世曾著《南山集》,其中有根據方孝標的《滇黔紀聞》來議論南明史事,用南明年號,甚至還有順治殺崇禎太子的議論。康熙五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檢舉戴名世「妄竊文名,恃才放蕩……私刻文集,肆口游談,倒置是非,語言狂悖」。康熙命刑部查處。於是一場文字大獄就此開幕。

康熙處理此案,快刀斬亂麻,除戴名世、方孝標兩族外,牽連甚眾,為《南山集》作序的、刊刻的、販賣的,與戴名世交往的很多人,均得罪被捕,其中有大名士方苞、王源等。

此案原以「大逆」論處。這樣戴名世將凌遲處死,其三代以內直系親屬十六歲以上者將悉數被斬,十五歲以下者及女眷將發邊流放;為《南山集》作序者方苞也要處以絞刑;與此案有涉的方孝標家族也將被一併治罪。

在定性上,康熙很冷靜。他對此案中的所謂「悖逆」文字其實並不在意,因為康熙朝那些明朝遺老王夫之等人的文字遠在其上,康熙都能不予追究。但康熙最終還是沒有放過此案,只是從輕而已。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下詔:戴名世處斬,已故的方孝標發棺「戮屍」,戴、方族人流放寧古塔。

寬容的康熙為什麼硬要成此冤獄呢?有人說,都怪戴名世關於前明太子被害的那段文字。雖說那段文字說的是多爾袞,但康熙在幾年前剛用同樣的手法把崇禎最後一個兒子以「冒充」罪名誅殺,而且殺了他全部的兒孫。對號入座,康熙自然不快。戴名世不知忌諱,悲劇自然難免。

儘管如此,康熙仍高抬貴手。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原定死刑。後來,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做皇帝的文學侍從,後來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朝又累遷為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充《一統志》總裁。乾隆元年,再次入南書房,充《三禮書》副總裁。因病告老還鄉時,乾隆帝還賜翰林院侍講銜。方苞大難不死還有後福,似乎要感謝康熙皇帝的寬容。

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員告發,浙江湖州有個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編輯《明史》,裡面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這時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開棺戳屍,他的兒子和寫序言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和當地官吏,被處死的處死,充軍的充軍。這個案件,一共株連到七十多人。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個兒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個殘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統治下,文字獄也更多更嚴重。最出名的是呂留良事件。 呂留良也是一個著名學者。明朝滅亡以後,他參加反清鬥爭沒有成功,就在家裡收學生教書。有人推薦他博學鴻詞,他堅決拒絕了。官員勸他不聽,威脅他也沒用,後來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頭當和尚。官員們也拿他沒辦法。 呂留良當了和尚之後,躲在寺院里著書立說。書裡面有反對清朝統治的內容。幸好書寫成了,沒有流傳開去,呂留良死了,更沒被人注意。 有個湖南人曾靜,偶然見到呂留良的文章,對呂留良的學問十分敬佩,就派了個學生張熙,從湖南跑到呂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聽他遺留下來的文稿。 張熙一到浙江,不但打聽到文稿的下落,還找到呂留良的兩個學生。張熙跟他們一談,很合得來。他向曾靜彙報後,曾靜也約兩人見了面,四個人議論起清朝統治,都十分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麼想辦法推翻清王朝。 他們懂得,光靠幾個讀書人辦不了大事。後來,曾靜打聽到擔任陝甘總督的漢族大臣岳鍾琪,掌握很大兵權,因為討伐邊境叛亂的時候立了戰功,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勸說岳鍾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靜寫了一封信,派張熙去找岳鍾琪。岳鍾琪接見張熙,拆看來信,見是勸說他反清的,大吃一驚,問張熙說:「你是哪裡來的,膽敢送這樣大逆不道的信。」 張熙面不改色說:「將軍跟清人是世仇,您難道不想報仇?」 岳鍾琪識:「這話從哪兒說起?」 張熙說:「將軍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飛)的後代,現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金人。岳王當年被金人勾結秦檜害死,千古稱冤。現在將軍手裡有的是人馬,正是替岳王報仇的好機會呢。」 岳鍾琪聽了,馬上翻了臉,吆喝一聲,把張熙打進牢監,並且要當地官吏審問張熙,追查他是什麼人指使的。 張熙受盡種種酷刑,就是不招,說:「你們要殺要剮都可以,要問指使人,沒有!」 岳鍾琪心想,這個張熙是個硬漢,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一個軟的辦法。第二天,他把張熙從牢里放出來,秘密接見了他。岳鍾琪假惺惺說:昨天的審問,不過是試探,他聽了張熙的話,十分感動,決心起兵反清,希望張熙幫他出主意。 張熙開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鍾琪裝得鄭重其事,還真的賭神罰咒,才相信了他。兩人商談了幾天,漸漸熱絡起來。張熙無話不談,把他老師曾靜怎樣交代的話都抖了出來。 岳鍾琪哄得了張熙提供的情況,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靜,一面立刻寫了一份奏章,把曾靜、張熙怎樣圖謀造反的情節,一五一十報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報告,又氣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靜、張熙解送到北京,嚴刑審問。這時候,張熙才知道上了岳鍾琪的大當,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靜還跟呂留良的兩個學生有來往。 這樣,案子就牽連到呂留良家。呂留良已經死了,雍正把呂留良的墳刨了,棺材劈了,還不解恨,又把呂留良的後代和他的兩個學生滿門抄斬。還有不少相信呂留良的讀書人也受到株連,被罰到邊遠地區充軍。

徐駿死只因「清風不識字」

雍正八年的「清風不識字」案流傳最廣。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康熙朝刑部尚書徐乾學之子,也是顧炎武之甥孫。雍正八年,徐駿在奏章里將「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將其革職。後又有人揭發他的詩集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等句,被認為是存心誹謗,照大不敬律,徐駿被判斬立決。

「膽大」考官把雍正砍去了腦袋

雍正朝文字獄冤案中還有一個叫查嗣庭的人。他是康熙四十七年進士,翰林院編修。雍正四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出個「維民所止」的試題,「維止」二字被認為是將「雍正」二字砍去了腦袋。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將查嗣庭全家逮捕嚴辦。查嗣庭儘管死於獄中,他的屍身卻難得安寧,受到戮屍之辱。兒子慘死獄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準參加舉人與進士的考試。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親一樣,除了武功之外,還十分重視文治。他一面繼續開博學鴻詞科,招收文人學者,編寫各種書籍;一面又大興文字獄,鎮壓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時期文字獄之多,大大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是不徹底的。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貯藏在民間。如果裡面有不利他們統治的內容,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呢。 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可說是一舉兩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音yún)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我國古代常把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個大類:經部,包括歷來儒家的經典著作(像《詩經》、《論語》、《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韻的書;史部,包括各種歷史、地理、傳記等書;子部,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學說和科技著作,像農學、醫學、天文、曆法、演算法、藝術等;集部,包括文學的總集和專集等。 按照四大類集中貯藏起來就叫做「四庫」。 要編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把書籍收集起來。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搜集、收購各種圖書上繳,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要私人進獻圖書,進獻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果然源源不絕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萬多種,再加上宮廷內部原來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

書收集起來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庫全書館的編纂官員對圖書認真檢查。凡是有「違礙」(對清統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銷毀。一查下來,發現在明朝後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麼尊重,譬如他們的上代就接受過明朝的官職和封號,這在乾隆帝看來是很不體面的;於是就下令把這類圖書一概燒毀。至於像呂留良、黃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說了。後來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許多反對遼、金、元朝的內容,這種內容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反對清王朝,也該銷毀,或者銷毀一部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發現這類字句,就隨時刪改塗抹,這樣,書雖然被保存下來,但是已經弄得面目全非。為了這件事,乾隆帝可說是絞盡腦汁。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同時,被查禁燒毀的圖書也有三千種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動機怎樣,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到底編出來了,而且保存下來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學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當時把全書抄了七部,分別貯藏在皇宮、圓明園、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奉天、(今瀋陽)杭州、鎮江、揚州(其中三部後來在戰爭中被燒毀了)。2015年4月23日,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樣完整複製版公益展示活動在北京舉行。這對後代人研究我國古代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畢竟是一項重大的珍貴的貢獻。至於查禁銷毀一批書,當然對我國文化造成了損失,但是這種有禁也不可能徹底。當時就有不少愛護文物的人,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把許多有價值的書藏了起來。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書陸續出現了。

總之,從康熙到乾隆,一般認為是清朝的繁華盛世,其實文人的生活還存在許多恐慌的情態,文字獄就是一個顯例。清代像呂留良案、庄鋌龍刊刻明史案這樣的文字大獄,據統計共有88起。其中,順治朝2起,康熙朝2起,雍正朝4起,其他統統發生於亁隆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漢文化的功能就是不斷在扼殺中改良、同化、發展,最終在汲取西方文化之精華之後,將基本沒有文化,還革文化命的滿清從根基上傾覆,開始了中華文化的新紀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持杯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喬峰其實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契丹人?答案令人震驚!
中國人自古以來不吃燕子,那為何燕子越來越少?原因讓人遺憾

TAG:持杯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