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教師節不應該成為教師「吐槽日」,應該給教師送溫暖

教師節不應該成為教師「吐槽日」,應該給教師送溫暖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要到了,十分意外的是在網上看到一些基層學校的教師,發文或跟帖或留言呼籲「取消」教師節,忍不住下載並截圖仔細看過,發現多數吐槽內容是對教師節慶祝會有針砭,直言教師節不能讓教師感受到溫暖,還不如取消為好。

基層教師網上吐槽

今年是第34個教師節。還是在1984年12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提議設立教師節。隨後,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提出《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鍾敬文(右)與啟功

筆者1984年於北師大畢業後留校任教,翌年調到教育部幹部人事司工作,對教師節的醞釀、建議和設立過程有所了解,更知悉設立教師節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全社會尊重教師,發揚光大尊師重教傳統。

自1985年起,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推動解決教師在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辦學條件,激勵和提高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30多年來,每逢教師節,各地都會舉行不拘形式的各種慶祝活動,包括延續到現在的慶祝表彰大會,為教室頒發證書、獎金,組織學生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現場播放師生間的感人故事視頻,體現師生情,還有走訪慰問教師以及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

還有學生的自發行動,在板報、賀卡上為老師寫祝福,寫感言曬在網上何人空間和博客上,表達對教師的摯愛和衷心節日問候。

啟功為教師作畫並題贈

但是,前些年也出現了一些在「人情世故」名義下的不當行為,家長和教師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大部分老師在收禮和拒收之間也有各自的為難和堅持。近年來,這些現象受到社會譴責和抨擊,撥亂而反正,正本而溯源。

但是,教師節的基本宗旨沒有也不能改變,即引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為教師解決實際困難。事實上,從目前各種渠道包括網媒反映的問題來看,在基層教育單位,特別是一些縣區以及農村基層學校,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不妨藉助慶祝教師節的契機,在進行先進表彰的同時,促進解決基層學校和教師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基層學校存在實際困難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在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應該給每一位教師送溫暖,通過各種形式力求讓受表彰和沒有受表彰的教師,都感受到這一天是教師自己的節日,而不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把教師節慶祝會變成「訓話會」,還讓教師增加教學工作量等。

雖說一些教師主張「取消教師節」是憤激之言,但也反映出一些實際存在而不能無視的問題。試問:如果教師節與教師漸行漸遠,甚至成為教師的「吐槽日」,那教師節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故事發生地點到底是北京還是南京
儒家茶理:以茶可行道,五行皆協調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