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所有被罵「娘炮」的男性,這個社會欠你們一句道歉!

所有被罵「娘炮」的男性,這個社會欠你們一句道歉!

提起男人,我們腦海中最先會想到什麼?

勇敢,強壯,粗暴,陽剛,有力量……

然而,由於這些年審美觀念的發展,以及太多社會新聞的導向,男人們身上又被貼上了一些奇怪的標籤。

自私,娘炮,大豬蹄子,用情不專,裝X,不負責,家暴,玩弄女性,媽寶……

就在昨天,新華社發了一篇文章,《「娘炮」之風當休矣》,言辭激烈,痛批現在的娘炮之風。

就在這篇社論引起軒然大波的同時,人民日報卻在幾個小時之後發了一篇《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

力挺多元化審美,強調社會應該包容。

兩大官媒這次居然為了男人,站在了對立面甚至撕!起!來!了!

關於男子氣概,關於娘炮之風,都先別撕。

影sir特意找來這部電影,其實很多時候,男人並不是你們看到的那樣——

《面具人生》

The Mask You Live In

如果你有留意過,一定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景。

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同時大哭,大多數家長都會安慰女孩子,至於男孩子,他們一般會得到一句:

你是男人,男人不能哭!

中國有句話叫男人有淚不輕彈,同樣也在強調男人淚水的珍貴。

那麼問題來了,男人也是人,他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傷心事,當不能用哭泣來宣洩情感時,他們要怎麼辦?

忍著?憋著?

雖然是個小小的社會縮影,但不難看出這個社會對男性的要求,何時何地都要be a man!

「男人」兩個字,於家庭,於社會,於朋友,都不是簡簡單單的生理課本里的解釋。

比如我們通常會聽到女生指責一個男生:你到底是不是個男人!

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責任,包含了太多的擔當,甚至於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框架,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著男性。

如果非要杠一下,肯定會有人反問,憑什麼?

而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探究的問題,男生成為男人的過程中,他們到底在經歷著什麼。

從出生卡片上的性別一欄被填上「男」開始,這個還在啼哭的嬰兒的一生都被「決定」了。

他要穿深色的衣服,玩那些充滿暴力因素的玩具,他要強壯,他要堅強,他以後要養家……

稍有做得不對,他就要被炮轟成娘炮,沒有男子氣概。

但所謂男子氣概,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的一種所有對女性化氣質的抗拒心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體育運動成為訓練男子氣概的最佳手段。

越來越多的孩子被送去學習籃球,學習跆拳道,他們被要求和男生玩,跌倒了不能哭,哪怕受傷了都要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

小小年紀,他們學到的第一堂課就是,控制(壓制)情緒。

幼兒園哭,家長會哄;小學哭,家長會制止;初中再哭,家長恐怕只剩下了罵。

你都多大了,哭什麼哭!

能不能像個男人!

咬緊牙關,別讓大家瞧不起!

你是男人嗎,大聲回答我!

……

如果是你是男性,你的人生里一定經歷過這些話語的摧殘。

沒有任何邏輯上的理由,僅僅是因為你的染色體是XY。

不管你是否承認,這個社會就是由性別構成的。

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在生活、婚姻、文化、教育、經濟、政治等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也不可能相同。

打個比方,法律上明文規定女性不能從事特別危險的重力工作,比如下井採礦。

但你翻遍《勞動法》都找不到一條男人不能從事的工作。

面對一群玩得正high的小男孩,你只要問一個問題,就能讓他們爭吵甚至打起來。

「誰是這裡面的娘娘腔?」

每個人都會極力指向別人,被指的男孩會反抗,兩個結果,他打贏了,用暴力證明自己是個man。

他打輸了,然後哭著鼻子回家找媽媽,而媽媽都會告誡他,下次打贏了再回家。

在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嚴峻的今天,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問題是,這些關注里,很少區分性別。

由於很多男孩對自己男子氣概並不確定,導致他們敏感,急需被其他人認同,於是會做一些看上去比較man的舉動,以證明自己是個男人。

爬樹,野外游泳,打遊戲,抽煙,喝酒,換女朋友。

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有理有據,而是簡單的暴力。

很多男生認為這樣做就會變得很像男人,但實際上,是錯會了「男人」二字。

那「男人」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

五大三粗,不修邊幅?沒人教他們,他們的父親恐怕也不知道。

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家庭教育。

孩子哭了,是嚴厲呵斥回去,還是認真了解孩子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後者才是正確的,但真正做起來,還是前者居多。

很多時候,家長養一個孩子,不是培養他獨立的人格,而是把他變成自己的影子,養成社會認同的樣子。

紀錄片里採訪到了幾位犯下重罪的青少年。

無一例外,他們的家庭問題依然是導火索,在高壓的環境下,他們必須強迫自己去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這樣才不會讓人看不起,這樣才會讓大家覺得他是個男人。

在調查中,一個老師讓幾個男生在紙的正面和背面分別寫上強迫自己表現出的情感和內心真正的情感。

無一例外,大家表現出來的都是談笑風生,開朗樂觀,但真正的情感卻是壓抑和孤獨的。

為什麼不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現出來?

很簡單,因為沒人care,說出來反而會被別人看輕。

這張面具隱藏了很多人真正的感受,他們是敏感的,害怕的,是需要愛護的。

但一句「man up」讓他們只能馬上戴上面具,站在女性的對立面,時不時還要詆毀一下女性,才能顯示出在社會裡所扮演的角色。

而這個社會對性別的要求不僅有男性,還有女性。

女生喜歡穿裙子,喜歡粉色,喜歡芭比娃娃,喜歡化妝。

這些東西她們真的天生就喜歡嗎?

不,只是這個社會性別要求她們去喜歡而已。

同理,如果有個女孩從小就是寸頭短髮,穿黑白運動服,「五大三粗」,相信很多女孩也都會用有色眼睛看她,甚至排斥她。

— 你看她那個樣子,哪裡是個女孩子。

人生而為獨立的個體,性別是天生,但性格不是天生。

在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交叉影響下,為了不讓自己變成異類,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個性,強迫自己戴上面具生活。

我們表現出別人希望我們表現出的樣子,但很多時候那並不是我們的真實所想。

男人如此,女人也是如此。

寫這篇文章不是為娘炮「洗白」,更不是為了貶低女人。而且講真,娘炮本身就帶有對女性的歧視意思。

《新華社》的觀點有一定道理,由於男性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把「娘炮」作為文化主流進行宣傳和熱捧確實不該,惡意炒作的無良媒體應該負大部分責任。

但影sir更認同《人民日報》的觀點,看一個人man不man,當然不能僅僅靠外表,那是片面的,狹隘的,不公平的。

如果一個男性因為長相和談吐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這個社會對男性的敵意也太大了!

(圖為京劇大師梅蘭芳)

在成為男(女)人之前,我們更希望能成為自己。

願我們都可以摘下面具,表達一切悲傷、憤怒和痛苦。

別憋著,哭吧哭吧不是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阮經天古裝被批丑,這些年觀眾的審美變low了?
彭于晏,這些年瘋狂「露肉」辛苦了!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