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善用五穀養五臟

善用五穀養五臟

祖國傳統醫學一直有「五穀雜糧可養五臟」、「一谷補一臟」的說法,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穀為養……氣味和而服之, 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原則, 指出了五穀是飲食與養生的根本。《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確指出要遵從「食物多樣, 穀類為主」的原則。五穀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 營養配比很合乎人體需要。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 而人體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飽腹, 供給身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而且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由於地區的差異, 五穀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大多泛指各種糧食, 即五穀雜糧。但小米、小麥、大米、大豆、高粱這五穀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為常見。


小米重養脾:小米被譽為「五穀之首」, 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是其他穀類作物所不及的。養五臟首先要養脾胃, 小米對補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是脾胃虛弱人群進補的上品。中醫認為, 小米味甘、咸, 性涼, 入脾、胃、腎經。有健脾和胃、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常食能補脾和胃, 補中益氣, 清熱止渴, 營養價值很高。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消化不良、體虛低熱、腹脹腹瀉、失眠多夢者食用。小米還是產婦必食之佳品, 可滋陰養血, 調養虛寒的體質, 和胃安眠, 幫助恢復體力。小米還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美容功效。最簡便的吃法是熬一鍋小米粥, 撇出粥上層的精華—米油, 空腹食用, 每天早晚各喝1碗。經常服用能養脾胃、補虛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善用五穀養五臟


小麥重養心:小麥秋種夏收, 具四季精華, 為「五穀之貴」。中醫認為, 小麥味甘, 性平, 入心經。有養心安神、除煩去燥、補心氣、養心血的功效。能治心神不寧, 心血不足, 心悸不安, 精神抑鬱, 失眠多夢等。經常用帶皮的全小麥熬粥喝, 有助於消除因心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癥狀。不管是氣虛、陰虛或婦女產後體虛等所致的一切出汗疾病, 或是煩躁不安、心悸失眠以及女性更年期綜合征, 都可以用小麥配合其他中藥來進行治療。此外, 經常進食全麥還可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 從而達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浮小麥味甘性涼, 入心經, 益氣除熱止汗是其所長。自汗盜汗時, 可以到中藥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喝, 每天早中晚各服用1次。

善用五穀養五臟


大米重養肺:大米主要包括秈米、粳米、糯米三大類, 被譽為「糧中珍品」, 是補充人體營養素的基礎食物。大米味甘性平, 入脾、胃、肺經。有補中益氣、滋陰潤肺、健脾養胃、和五臟、通血脈、除煩渴的功效。古代養生家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 因此, 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髮, 能潤肺生津, 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乾燥等不適。在出現肺熱、咳嗽等癥狀時, 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稀米粥, 有很好的滋陰潤肺、消痰止咳的作用。做法是將大米150克淘凈, 放入鍋內, 加水2大碗, 用大火煮沸, 再轉小火慢慢熬煮, 直至米爛湯稠即成。待溫加入少許蜂蜜 (亦可不加) , 溫熱服食, 每天早晚各喝1碗, 有清熱養肺、補脾和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善用五穀養五臟


大豆重養腎:大豆類有黃豆、黑豆、綠豆、紅豆、四季豆等, 其中黑豆被稱為「腎之谷」。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 入腎、脾經。有補腎強身、清熱解毒、養腎平肝、抗老防衰的功效。李時珍曰:「黑豆入腎功能多, 故能治水、消脹、下氣, 治風熱而活血解毒。」腎虛的人食用黑豆可以祛風除熱、調中下氣、解毒利尿, 有效地緩解尿頻、腰酸、女性白帶異常及下腹部陰冷等癥狀。人的衰老往往從腎機能顯現, 要想延年益壽、防老抗衰, 增強活力、精力, 必須首重補腎。做法是將黑豆泡發後打成豆漿, 或煮黑豆粥, 每天早晚各食用一次, 可補腎養血、強筋骨、益氣力、抗衰老。

善用五穀養五臟


高粱重養肝:高粱自古就有「五穀之精, 百穀之長」的美譽。據《本草綱目》記載, 高粱味甘性溫澀, 入脾、胃經。有養肝護肝、健脾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可治脾虛濕困、腰背酸痛、消化不良及濕熱下痢、小便不暢等症。現代研究表明, 高粱營養豐富, 含有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葉酸及磷、鉀、鎂、鈣等微量礦物質元素等。高粱是一種低嘌呤食物, 痛風患者經常食用有助於降低尿酸, 減緩癥狀。患有慢性腹瀉的人, 把高粱米加工成麵粉後炒熟, 用開水調成稀糊每天早晚飯前服用, 持續吃一段時間後, 可有溫中健脾、止痛止瀉的良好效果。或取高粱米50克慢火煮粥, 加入冰糖適量融化後溫服, 有養肝益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善用五穀養五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