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化武大戰罕見實景曝光:戰馬戴防毒具面,信鴿裝入特製盒子

化武大戰罕見實景曝光:戰馬戴防毒具面,信鴿裝入特製盒子

1917年8月,德國士兵正在布設鉛管,準備釋放毒氣,這是德國發動戰壕進攻的前奏。但大量的氯氣從毒氣罐中噴出,容易受風向變化的影響,一旦遇到倒霉天氣,氯氣很容易誤傷德軍自己人。

一架德國轟炸機轟炸盟軍戰壕,這架轟炸機投擲了135千克的毒氣彈,這種通過毒氣彈向特定目標投放毒氣的方法,效率和經濟性比從地面釋放毒氣罐高得多。

投放毒氣導彈後,盟軍制定了保護措施,防禦對手的化學武器攻擊。這是1916年在凡爾登附近,一名戴防毒面具的法國士兵守衛在戰壕前。

1917年5月,德軍因找不到鈴鐺,便找了個鍋掛在樹上敲,向同伴們發出毒氣攻擊的信號。當時,金屬敲擊的叮噹聲是警告化學或生物襲擊的標準警報聲。

一幅航拍照片顯示,法國發射的化學藥劑和火焰藥劑落在德國戰壕上。

美國參戰後,美軍加緊發展技術以適應化學戰。上圖4名美軍士兵,分別戴的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研製的防護面罩。

美軍第92師366步兵團官兵在法國訓練,接受佩戴面具的檢查。1918年10月他們加入戰爭後,這些在法國學到的本領挽救了很多美軍的的生命。

1918年6月26日,蘇瓦森地區,一輛德軍汽車通過一處被毒氣污染的區域。

不僅士兵要戴防護面具,其他一切參戰的生物也必須有防護。1918年6月,士兵騎著戴有特殊防護面具的戰馬穿過被毒氣污染的樹林。

化武戰爭擴大化後,雙方研究了各種各樣的防毒措施。這是德國軍隊將信鴿裝進一個特殊的盒子里。這個盒子有空氣過濾設施,可以讓信鴿減少被毒氣襲擊的危險。

1918年3月,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附近的科爾尼營地,第40師的一名士兵在剝洋蔥皮。這是美軍的一種特殊訓練方式,旨在提高士兵在戴著防護面具的條件下靈活操作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方先覺死守衡陽47天,最後為何放下槍走向日軍?原因令人感佩
五千頭骨砌成抗日紀念碑!擊斃2萬日軍,軍長最後卻投降了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