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名將李延年解放戰爭中一敗塗地,逃台灣被判刑,晚年窮困潦倒

抗日名將李延年解放戰爭中一敗塗地,逃台灣被判刑,晚年窮困潦倒

文/王國棟

他是殘殺紅軍官兵的劊子手,也是抗日戰爭中的抗日英雄。其死心塌地的為國民黨政權賣命,換來的卻是十年有期徒刑。這位將軍就是黃埔名將李延年。

01

李延年,字吉甫,1904年3月11日(甲辰正月二十五日)生於廣饒縣大王鎮王西村一個富裕耕讀家庭。父親李之權是一位私塾教師,從小對李延年管教甚嚴。他6歲即從父讀私塾,凡讀之書多能記誦,12歲即能讀通本鎮重修「三元閣」碑文。14歲考入劉集振華高等小學堂,17歲畢業後即離開家鄉,考入濟南省立商業專門學校就讀。畢業後在家鄉經商。

(抗日立功的李延年將軍。圖片來源於網路)

1924年,深受革命思想熏陶的李延年棄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底畢業後,在蔣介石嫡系部隊任見習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26年任第一軍二師五團團長。在北伐孫傳芳的龍潭戰役中,因為作戰不力,受撤職留任處分。1928年初率部攻克臨淮關,也算是將功補過,不但官復原職,還被破格晉陞為陸軍少將。

1931年至1934年,時任第九師中將師長兼徐州警備司令的李延年奉命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圍剿,對紅軍大打出手。據李延年的隨從副官徐連三說,某日李部在曠野就槍殺被俘紅軍500餘人。蔣介石聞之,還哈哈大笑說:「殺得痛快!」其暴行,可見一斑。

(抗日戰爭期間的蔣介石。圖片來源於網路)

02

1937年「七·七」事變後,時任第2軍軍長兼第9師師長的李延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第2軍官兵在李延年的指揮下,與日軍激戰3個月。雖然中國軍隊最終不敵日軍火力被迫撤退,但是打破了日軍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語。

1938年5月,李部奉命日夜兼程,趕赴徐州第五戰區,增援台兒庄會戰,負責截擊由海州,魯南調來參戰的兩支日本援軍。李率部奮勇衝殺,將日本援軍擊退,保證了會戰的順利進行。會戰終於連克強敵,全殲日軍兩個王牌師團,名震中外。戰後,第2軍集體立功受獎,李升任第十一軍團長兼第二軍軍長。 同年夏秋,李部又參加保衛徐州,武漢等戰役,戰事皆不力。李因部署欠當,被撤軍團長職務,後經衡陽整編,取消軍團制,李仍任軍長。

(西北王胡宗南:圖片來源於網路)

1939年初,第2軍奉命移防四川秀山,剿滅酉。秀、黔、彭4縣小股土匪。9月即奉調廣西南寧,與第五軍合編為三十四集團軍,徐庭瑤任總司令,李延年任副總司令兼第2軍軍長,參加崑崙關抗戰,並打前鋒。戰鬥異常激烈,相持月余,斃敵3000餘人;李部傷亡也很慘重,九師師長鄭作民壯烈陣亡。戰後的柳州追悼會上,蔣介石特對李部頒發嘉獎令,並將鄭九師改為無名師,以示懷念。

1940年初,第2軍奉調第五戰區,在鄂西襄樊、宜昌一線,與日軍展開江防守備戰和陸地攻堅戰。戰鬥持續四五個月之久,雙方互有進退,襄樊、宜昌雖得而復失,但該地日軍從此再未能前進一步。同年8月,第2軍調回湖北建始整補月余,擴編為抗戰三大加強軍之一。1941年8月,李延年調任第一戰區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陝東河防總指揮,1943年升任該集團軍總司令。

(淞滬會戰前線。圖片來源於網路)

1944年5月,日軍集結10萬精兵,配以10萬偽軍,由洛陽西犯,妄圖攻取潼關後,再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蔣介石眼看日軍要挖他的心臟,便從胡宗南裝備最好的王牌部隊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四十集團軍中各抽調兩個軍,又從川軍三十六集團軍李家鈺部抽調4個師,從西北軍四十軍馬法五部抽調兩個師,共30餘萬人,令其開赴豫西前線,並命李延年為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上述大軍堅守潼關。李接此委令後,當即用電話向蔣請示道:「胡宗南的部隊,有些驕兵悍將,倘有不服從命令的,軍長以上者,請示委座辦理,師長以下者,我就地懲處。這樣我就敢立軍令狀,如果潼關失守,我自刎人頭!」蔣答覆說:「師長級的將領,有不聽指揮打了敗仗者,你可便宜行事。」

(李延年在山東。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幾日,戰役開始。在第一道防線的胡部官兵,多年養尊處優,缺乏實戰經驗,經不住日軍來勢兇猛的攻擊,很快潰敗下來。特別是幾個師、團長不戰而退,棄陣而逃,致使全線動搖。在如此危機情況下,李延年一面派其特務團堵截潰退官兵,一面下令將部隊撤至第二道防線。隨之,召開檢討大會,把擅退的師長傅維藩和棄陣而逃的兩個團長槍決,把作戰不力的師長戴慕真判處無期徒刑。這一果斷措施,震驚了全部官兵,全軍肅然。隨即定出反攻計劃,嚴明軍紀。旬日後,李親自指揮,向日軍發起反攻,僅4天時間,即收復失去的陣地。從此,日軍龜縮在洛陽附近,再未敢西犯。戰後,蔣介石賜李延年抗日一等勳章,以示嘉獎。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在重慶一次緊急軍事會議上,李延年被升任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山東挺進軍總司令。8月,又兼任山東受降區受降官,負責受理該區日軍投降事宜。

(淮海戰役前線。圖片來源於網路)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拉開序幕。李延年奉命放棄海州,率部向徐州龜縮,並由黃伯韜第七兵團作掩護。此時的李延年部被改編為第6兵團,由其任兵團司令員,下轄39、54、96、99四個軍,即李延年兵團。結果人民解放軍抓住國軍第12兵團(即黃維兵團)孤身冒進的漏洞,將其包圍於雙堆集,伺機殲滅。蔣介石慌了神,將劉汝明的第8兵團配給李延年,讓其率領兩個兵團來救援策應12兵團,又命杜聿明放棄徐州,率邱清泉、孫元良等兵團南下馳援。結果杜聿明部在陳官莊、青龍集附近被圍,全軍覆沒。李延年兵團在新橋、曹老集以北遭到重創,敗回蚌埠,12兵團步黃伯韜兵團之後塵又被全殲。為了垂死掙扎,12月下旬,蔣介石即命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退守淮河,其餘部隊退守江南。但仍無濟於事。至1949年1月10日,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淮海戰役國軍一敗塗地。李延年慌忙率殘部向南京逃竄。

(百萬雄師過大江。圖片來源於網路)

1949年4月,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李延年為副司令,統一指揮第七、八、十七兵團和第七綏區、第九編練部,以挽敗局。不料,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一舉摧毀 「長江防線」,23日解放南京,宣告蔣家王朝覆亡。繼之,又乘勝前進,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各戰場追殲殘部。李延年如喪家之犬,只率少數隨員先後向杭州、福州、平潭逃竄。途中接台北軍事當局急電:令李再兼福州,泉州兩綏區司令,指揮所有南撤入閩之蔣軍,死守福州和平潭。8月中旬,解放軍攻佔福州,進軍平潭島。李見已四面楚歌,陷於絕境,便把兵權交給參謀長任同堂,只帶綏署主任朱紹良等人潛逃台灣。李去台後,即以擅自撤退罪被扣押。他服刑1年被同僚保釋後,即幽居台北郊區,憂鬱成疾,窮途潦倒,直至終了一生。1974年,李延年在台北病逝,終年7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北魏武川鎮乃王氣所聚之地,所出將相主宰歷史走向,歷史罕見
看日戰爭中真實存在的「日本八路」,為抗戰立汗馬功勞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