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演技好反而成了演員最大的問題,作為導演我有點看不下去

演技好反而成了演員最大的問題,作為導演我有點看不下去






題圖:《驢得水》



如何評價任素汐和左小青在《我就是演員》之《一九四二》中的表現?




知友:周申

(100+ 贊同,編劇、導演,代表作《如果,我不是我》《驢得水》,知乎編輯推薦)




有人認為任素汐的表演「情感不夠」、「不體驗」,就因為她「技術太好了」。在他們的理念里,技術好竟成了弊病,甚至提出「表演需要技術嗎?」




表演當然需要技術,就像徐崢說的,尤其是體驗派所要求的「體驗」本身就是表演中最難的內心技術,它需要演員具備強大的信念感,能夠做到完全投入角色、完全相信情境。而任素汐在《1942》這個片段中的表演,證明她是相信情境、投入體驗的:




1. 任素汐沒有從頭到尾悲悲戚戚、虛虛弱弱,有些人質疑她中氣太足。




我很知道一個人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看到希望是什麼狀態。作為一個徒步穿越愛好者,我體會過那種血糖耗盡、連喘氣都困難的絕望,但我也真的體驗過在看到終點的那一剎整個人「活過來」的時刻。




如果真的理解當時的情境,就該知道「洛陽城」對逃難的人意味著什麼樣的希望,就會明白任素汐的表演是真實準確的。




人在如此巨大持久的災難中,反而會對苦難麻木,會更加堅強,更要求生,而不是自憐自艾。想想《1942》電影開場那些饑民圍攻主人公所在的堡壘,那是什麼狀態?病病怏怏的嗎?有氣無力的嗎?



2. 任素汐對孩子沒有那麼溫柔,但親媽本來就不會對孩子過分輕手輕腳

。一直小心翼翼像捧著個瓷娃娃,反而不像是自己家的孩子。




3. 任素汐送走孩子的時候沒有大哭,是不想當著孩子的面崩潰,希望留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印象,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今後的生活

(就像《美麗人生》里爸爸和兒子訣別)。這是一個媽媽給孩子最後的愛。



4. 任素汐節奏好、反應快,不是因為她跳出角色控制拿捏,相反,這正是她全情投入真實體驗的證明。

演員節奏不好、反應慢,才是沒有投入角色的表現。




表演節奏慢,往往因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演員緊張走神或體驗能力不夠,造成無法做到情感連貫、真實交流,於是每說一句話、每做一個動作之前都要重新醞釀一番情緒,這就慢了。




第二種是演員始終把自己包裹在一個情緒里,而不再接受對手給予的新刺激和新的情境;此類情緒化的表演乍一看很飽滿,似乎全是「信念感」,但實際上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這和生活中人的狀態是兩樣的,是不自然的;




生活中正常人的注意力通常不會在自己身上,而在環境和對手,反應通常都是靈活的,行動節奏通常都是流暢的。




如果演員相信了情境,真實地體驗,忘記了在表演,進入了下意識,真正做到如同生活中的一個活人那樣自然,節奏就會好,反應就會快,這才叫信念感。

即所謂看不出表演的表演,和那種跳出角色抖機靈的「反應快」是兩碼事。




所以若將任素汐的表演誤解為「不投入」,那就搞反了,把雜念少的說成了雜念多的。




任素汐的表演是典型的體驗派,更多依靠相信、投入、和下意識,而非設計和拿捏。




她在上台前她也會梳理自己的邏輯,明確上場任務並讓自己進入相應的情緒,但上場之後她就會生活在場上,會像生活中的人一樣不斷接受新的事實,產生新的情緒和任務,於是節奏會緊湊並富有變化,而這絕不是預先設計或者邊演邊跳出來控制拿捏所能達到的。




本來就難得出現一個真正的體驗派演員,難得出現一個真實自然不做作的演員,如果被貼上了一個「不純粹、不體驗、情感不夠」的標籤,那就太造孽了。



即使真的不喜歡任素汐的表演,就說:她演得爛透了!這也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不能打著「專業人士」的幌子,顛倒概念、胡扣帽子,這樣將來要是出了偏差,是要負責任噠。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39 個回答:如何評價任素汐和左小青在《我就是演員》之《一九四二》中的表現?









如果我們不熟,請別給我發語音


20 個便宜又實用的出租屋神器,總有一個適合你


4 個常用的生活小技巧,學會了讓你受用不盡


你的衣服質量好不好,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


熬夜快感的本質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知道 | 這 10 個安全隱患,在日常生活中致命卻易被忽視
中國歷史上,發生戰爭最多的區域是哪裡?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