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堪稱傳奇!中國通用反艦導彈最早竟然是黑項目,曾擊傷一強國艦艇

堪稱傳奇!中國通用反艦導彈最早竟然是黑項目,曾擊傷一強國艦艇

Wind63

說起當今世界上的反艦導彈,中國的「鷹擊」系列也算是一號響噹噹的人物,與法國的「飛魚」、美國的「魚叉」齊名,在射程、精度和爆炸威力上甚至還要勝出他們一截。

1984年閱兵時首次亮相的國產鷹擊-8型反艦導彈曾引起在場觀摩的國外專家驚呼:「中國飛魚……」

確實,單單看外形的話,國產的鷹擊-8與法國的「飛魚」有幾分的神似,而且不僅僅是外形像,其彈體尺寸、射程、甚至戰鬥部大小都相差無幾,不過說鷹擊-8就是「飛魚」的仿製品完全沒道理,別說當時中國手中沒有「飛魚」導彈的樣品,就算有也沒必要仿製,事實上該導彈的控制方式還更接近美國的「魚叉」導彈。

在「鷹擊」系列導彈誕生之前,擔負我國反艦與海防任務的是仿自蘇聯的「冥河」系列導彈,其中國型號稱為「上游」和「海鷹」,該型導彈本身體積非常大,重量也是十分笨重,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程序繁瑣、射程近、尾焰還有劇毒,可靠性也較差,不過威力很大,採用515千克的高爆戰鬥部,命中一發就足以將一艘3000噸的驅逐艦打殘,最典型的戰例就是發生在1967年10月21日的「埃拉特」號事件,當時埃及海軍的兩艘「蚊子」級導彈艇用4枚「冥河」導彈將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驅逐艦撕成了碎片,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艘被反艦導彈擊沉的作戰艦艇。

和「冥河」反艦導彈不同,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無論在體積還是重量都要小很多,但是其無論射程還是戰鬥部的威力都絲毫不遜色,甚至在精度上要遠遠勝出,一經問世便迅速取代了「上游」和「海鷹」,成為海空軍和潛艇反艦作戰的主力。

鷹擊-8反艦導彈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70年代末到80年代進行飛行試驗,1979年首發飛行試驗成功,1985年9月定型,之後正式服役,其外貿型號C801也大量出口。

該導彈的彈長僅有5.814米,彈徑0.36米,翼展1.22米,重量只有815千克,採用165千克的半穿甲戰鬥部,飛行速度0.9馬赫,有效射程8-42千米,巡航高度20-30米,末段掠海飛行高度5-7米,該彈的的可靠性≥80%,命中概率≥90%,主要性能超過了法國的「飛魚」。

當時該彈本來是應海軍航空兵提出的需求,專門用於強-5這樣的輕型攻擊機使用的小型反艦導彈。該彈的方案由中國第三航空學院(航天總公司三院)於1973年提出並上報,但因為不是用於艦艇的配套,因此很快被上級部門取消了,但在科研人員的的爭取下一直緩慢進行。

這樣一來,該彈的身份就尷尬了,沒有獲得國家立項的鷹擊導彈在當時竟然屬於沒有戶口的「黑戶」,研製初期所需的資金必須由科研單位自己掏腰包,那時候的科研單位也是一窮二白,拿不出什麼錢出來,項目進展得非常的艱難,隨時都可能夭折。

在做導彈主火箭發動機實驗時,由於沒有錢建造專用的試車台,,於是就用上了土辦法,在山溝里挖個坑,把火箭發動機頭朝下埋在土裡,火箭的尾部朝上放著,為了防止點火以後發動機晃動出事故,於是就拿來了粗鐵絲將導彈發動機捆在兩棵數中間,以此完成了發動機的初期試驗,當時的實驗條件之簡陋可想而知。

1975年11月,海軍定了三院總體方案及分系統方案,確定了技術要求。1977年9月,正式批准研製方案,命名為鷹擊-8型導彈。

鷹擊-8反艦導彈的總體方案論證及總體設計工作由三院負責,梁守槃為總設計師,主火箭發動機所需的高燃速複合推進劑研製由三院31所承擔,自動駕駛儀由三院558廠負責研製,無線電雷達高度表研製由三院558廠、239廠負責,單脈衝末制導雷達由三院239廠負責研製,戰鬥部的研製任務就交給三院5013廠負責,彈頭的引信部分由三院三線基地工廠研製,儲運發射箱由三院8359廠研製,三院239廠做為導彈的總裝廠。

該導彈的設計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尤其是其具備提前規劃飛行航線的能力,可以在飛行航線上設置多達3個的轉彎點,以此來規避敵方的火力和天然障礙物。而且這還沒包括飛行末段規避敵方火力攔截的機動飛行,鷹擊-8進行一次轉彎,可以在8公里半徑的區域內完成。

其次該導彈的超低空飛行能力極強。為了增加敵方火力攔截的難度,鷹擊-8在超低空掠海飛行能力上有了重大突破。該導彈採用無線電雷達高度表,正常巡航高度僅為20-30米,這在海上環境下雷達探測較為困難。接近敵方艦艇時,導彈雷達開機,同時進一步降低飛行的高度,此時的巡航高度僅為5-7米,這基本上已經算是緊貼著海浪在飛了,這樣的飛行高度留給敵方近防武器的反應時間將變得很短。

同時該彈還具有發射準備時間短,壽命長的優點,可以單發攻擊也可以在3-12秒內連續發射兩枚導彈增加命中概率,同時該導彈從開機到發射的準備時間很短,僅僅需要9分鐘,在待機狀態下,一旦發現敵情,30秒內即可發射。

該彈的壽命也很長,在艦艇上的待命時間可達一年以上,減少了許多的維護成本。

1978年,第一枚鷹擊-8導彈試製成功,隨後展開了一系列的試射,發現不少的問題,隨後進行了相應的整改。

1981年8月,經批准,將鷹擊-8導彈裝載於24導彈艇進行武器全系統的試驗,4枚導彈進行了發射試驗,試驗進行得很順利。

1982年6月,將鷹擊-8導彈裝載到053H2護衛艦上。

1984年鷹擊-8導彈首次展示,此時該導彈的研製工作還在進行。

1985年9月,鷹擊-8導彈完成了最後的定型試驗,攜帶著鷹擊-8導彈的24導彈快艇像海上目標發射了6枚導彈,取得了6發全中的佳績。

此次發射試驗的靶船是一艘報廢的護衛艦,結果被一發鷹擊-8導彈直接命中,導彈擊穿船體後在內部爆炸,護衛艦的整個船甲板被巨大的爆炸掀飛並引發了大火,在拖帶返回途中沉沒。

20世紀90年代,在鷹擊-8反艦導彈的基礎上改進的增程型稱為鷹擊-8A,射程從42千米增加到85千米,同時採用了可摺疊彈翼,縮小了導彈發射箱的尺寸。鷹擊-8A也是該系列中第一種大量裝備的艦對艦型號,包括052驅逐艦,051G驅逐艦,053H2G護衛艦,053H2護衛艦和536和537艦,037II導彈艇和037IG護衛艇在內的海軍主戰艦艇均裝備該型導彈。

1998年,國產的殲轟-7型戰鬥轟炸機設計定型並裝備部隊,所配套的不帶助推器的空射版鷹擊-81也一同投入現役。與此同時,其潛射型的鷹擊-82也開始研製。

鷹擊-82採用乾式發射的方式,導彈被包裹在一次性的動力運載器中離開潛艇魚雷發射管,運載器到達水面後導彈再行點火發射,運載器隨即沉入海底。該彈於2005年首次公開亮相。

雖然已經實現了從艦射到空射、潛射的系列化,但鷹擊-8家族的系列化發展並未由此止步。1993年9月,台灣的新型反艦導彈雄風-2號研製成功,該彈使用小型的渦噴發動機,射程可達105千米。為了在性能壓制雄風-2,國產的鷹擊-83遂應運而生。

鷹擊-83保留了鷹擊-8彈體前半部分的設計,但使用渦噴發動機取代了固體火箭發動機,此番改動,導彈的射程隨即增加到了120千米以上,而彈體重量反而還降低了100千克,據說還具備末段超音速的飛行能力。

由於性能可靠,射程和美國的「魚叉」基本相當,鷹擊-83一經問世就成為了海軍的新寵,海軍的艦艇部隊隨即都換裝了該型導彈。而且該彈隨後也發展了鷹擊-83K和增程型的鷹擊-85K,還有潛射版的鷹擊-84,紅外複合制導頭的鷹擊-83KH和KD-88防區外製導武器,令鷹擊-8家族的人丁更加的興旺。

除了國內自己使用外,鷹擊-8還走出了國門,其中鷹擊-8和鷹擊-8A的出口型被稱為C-801,鷹擊-81則稱之為C-801K。與此同時,鷹擊-83導彈也推出了外貿品,就是在國際上大名鼎鼎的C-802,該型導彈隨著中國產的軍艦一同被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伊甚至還建立了C-802的生產線,其國產化的型號被稱為「努爾」,除了自用之外還出口了多個國家。

其中2006年7月,以色列的海軍薩爾5型輕型護衛艦被來自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一發「努爾」擊中艦艉,所幸未造成巨大的傷亡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伊產的「努爾」導彈射程、精度都和我們國產的鷹擊系列差不多,不過其戰鬥部的威力就不怎麼樣,這與其學藝不精有關,真正的國產鷹擊-8導彈的威力是相當恐怖的。

別看鷹擊-8導彈的戰鬥部裝藥量只有165千克,不到「冥河」導彈的三分之一,該彈在設計之初可是沒少下心思。首先是在導彈頭錐里加裝多個突出的爪子,在擊中目標艦艇時能夠引導彈體向著艦艇的底部轉向,對其薄弱的艙底要害部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其次該彈的戰鬥部帶有8個破片生成區域,爆炸時可以在其周圍產生大量的高速破片,進一步撕裂艦體內部的結構和電纜管線等設施,造成更嚴重的毀傷。

試驗結果證明,該導彈的戰力驚人,3000噸級的艦艇被命中一發基本上就沉了,即使是萬噸級的艦艇也會被其一發打殘,這在當今的同類導彈當中算是數一數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漢防務 的精彩文章:

驕陽似火登999井岡山艦熱情不減,中國海軍開放心態仍需擴大
剛剛,中船重工告訴您,中國003彈射起飛航母長啥樣!

TAG:浩漢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