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兩大官媒因「娘炮」互懟,關於「娘炮」的爭議升級

兩大官媒因「娘炮」互懟,關於「娘炮」的爭議升級

9月6日21時41分,微信公號「新華網」發布「辛識平」的署名評論《「娘炮」之風當休矣》,對「娘炮」現象嚴厲狠批。文中寫道,「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這種病態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9月6日23時,「人民日報評論」在睡前聊一會兒刊文《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表示不認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並稱「現代社會進一步拓寬了審美的場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為對男性的審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

兩大官媒相繼對「娘炮」表態將長期以來公眾對「娘炮」、「小鮮肉」的探討推向高潮。自養成類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明日之子第二季》開播以來,「濃妝艷抹」、「娘炮」、「小鮮肉」、「柔弱美」、「不男不女」等辭彙就引發熱議。9月1日晚上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播出,節目開場「新F4」的表演也激起民憤,被貼上「娘炮」、「陰柔化」的標籤,網上更是掀起反「娘炮」文化。

自媒體達人對此話題如獲珍寶,《把這些娘炮們都當四害除了吧》、《娘炮!中國男性正在走向娘化》等文章在朋友圈熱傳,光看看標題就能感受到寫作者敲擊鍵盤時的「激憤」。但與此同時,也有反對貼標籤的聲音,如《罵娘炮的人已經被我拉黑了》、《「娘化」的美少年,礙著誰了?》等。

(清博輿情關於「娘炮」相關信息傳播走勢圖)

清博輿情關於「娘炮」相關信息傳播走勢圖

關於「娘炮」的輿論反響

少年娘則國家娘,中國男人的血性何在?

多數網民對當前越來越多的「娘炮」刷屏的反常現象表示擔憂,呼籲「好好治治這股娘炮歪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

「少年娘則國娘」的聲音一直頗有市場,認為對陰柔小鮮肉的迷戀會讓青少年的審美觀向「娘炮」方向發展,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盛必須是陽剛英勇的青年們撐起來的。譬如一則被老師批語「寫得好」的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被廣泛熱傳,文中寫道:「少年娘則國娘,我要做個血性男子漢 ,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近幾天,網上流傳甚廣的美國運動員、紐西蘭毛利戰舞、訓練中的軍人和中國男明星的對比照,有圖有真相,以此來說明其他國家少年強,而我們國家少年娘。

而著名編劇汪海林在參加《觀天下講壇》時就曾對「小鮮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小鮮肉問題就是國家審美安全的問題,「在一些很先進的國家,一定有很強的雄性意識,他的男演員很重要,甚至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娘炮與否無關國家安全,是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提升的體現

部分網民認為將「娘炮」上升到影響國家審美安全的高度過於上綱上線,並以日韓為例,稱「娘炮」代表著審美多元化,是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體現。

理解審美多元尊重為先,但反對大肆宣揚成主流文化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社會,對『娘化』現象應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來看待。」人民日報的觀點也收穫不少力挺。這類觀點認為將男性氣質等同於外表外貌,過於簡單化,而且化妝和整容並非女性專利,「男生注重儀錶,你可以不喜歡,但請保持尊重」。

但部分網民表示支持尊重各種文化、多樣風格彼此的差異性,但不能失了立場和原則,堅決表示,「娘炮」文化可以存在,但不能發展為主流文化,尤其是主流媒體不能去宣揚,給青少年造成主流引導的錯覺。

對「娘炮」的過度討伐就是暴力的幫凶

還有網民表示「像個男人」、「娘炮」這類冷冰冰的字詞,殺傷力極大,會加劇社會對這一群體的歧視。尊重彼此的差異,不要讓所謂的主流的審美、膚淺的言語成為暴力的幫凶。9月5日,新世相發了一篇題為《」娘炮「兩個字,殺死了多少溫柔的男孩》的文章,文中列舉了被言語暴力嚴重傷害的案例:15歲的葉永志因為氣質「女性化」,被同學認為「溫柔」,每天被扒褲子、被欺凌,最終在學校廁所死去。另一個是《明日之子第二季》中的田燚。在更強調「爺們」的東北,田燚因為嗓音太細,經常被男同學堵在廁所圍觀,十幾歲就因此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

「娘炮」霸屏的原因

以女性為主的粉絲群體來說,人畜無害的美更符合心理的安全需要。

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存在的父權結構,女性只能在購買力相對自由的文化消費中尋求心理上的滿足。對於現在以女性為主的粉絲群體來說,人畜無害的美更符合心理的安全需要,因為去除陽剛的男子氣概富有攻擊性、對女性具有支配性的一面,更加溫和、容易接近,能夠構築起來一種現實中鮮有的平等關係。資本顯然看到了這一點,和其背後蘊含的經濟潛力,於是強化這種喜好。

「父職缺位」、校園乖寶寶教育,影響男孩子陰柔審美傾向

娘炮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這與部分男孩子的陰柔審美不無關係。當下中國家庭教育面臨的現狀是父職缺位,造成陽剛之氣的欠缺。而且,不少男孩在校園,被要求最多的估計就是要聽話、乖巧,從小女性化的拘束太多。更何況從幼兒園到小學,女教師遠多於男教師,這本就容易導致男孩女性化傾向。此外,加之受動漫文化偽娘「cosplay」、當紅偶像的影響,更願意在公眾面前展現自己「陰柔」的一面。

「娘炮」文化看似有影響力,但遠未到衝擊主流價值程度

對於有輿論擔憂「娘炮」文化風靡成主流文化,中國藝術研究院馬文所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認為,儘管「娘炮」被文化娛樂資本和粉絲經濟所消費,看似有很大影響力。實際上,並不能代表這個社會真正的主流文化娛樂消費,也遠遠達不到衝擊主流價值的程度。同時,「娘炮」現象的產生,與女權及其背後的性別文化、性別關係、性別制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 [ THE END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自媒體頭條號榜:北京奧運十周年:拋棄「唯金牌論」,奧運重塑你我的運動會觀
「奧斯古德與施拉姆循環模式」是什麼?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