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江戶東京博物館如何利用圖書資料開展博物館工作

江戶東京博物館如何利用圖書資料開展博物館工作

原標題:江戶東京博物館如何利用圖書資料開展博物館工作


2018年8月15日,第17屆中日韓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研討會由中國首都博物館、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韓國首爾歷史博物館、中國瀋陽故宮博物院及中國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共同主辦。會議期間,來自江戶東京博物館的楯石桃子女士關於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的介紹讓編者耳目一新,其中的經驗與思考值得同業人士探討。故獲得授權刊發其演講內容的全文供大家品鑒。(拓展閱讀:


論壇|中日韓共議:「首都學」與面向世界的首都城市博物館


緒言


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以下簡稱圖書室)是一家專業圖書館,主要收藏與江戶東京的歷史和文化相關的圖書資料。我們將圖書資料定位為博物館資料的一部分,以長期保存為前提進行收集和管理,並將其作為公共的信息資源對公眾公開。我們旨在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圖書室,使其既發揮城市歷史博物館的作用,與博物館活動聯合布展,積累並公開參考諮詢記錄,同時又兼具獨立的信息基地的功能,推進江戶東京學的相關學習和研究。本文將主要就其概要展開介紹。

江戶東京博物館


「江戶」一詞既是東京的舊稱,即「地域區劃意義上的江戶」,又是「時代劃分意義上的江戶時代」,即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將軍設幕府的1603年至改年號為明治的1868年之間的265年。而今年,2018年正值江戶更名為東京的150周年。回顧江戶東京長達415年的歷史,這既是一部獨特文化形成的歷史,又是一部幾經災害和重建的歷史。在波瀾起伏、詭譎多變的時代變遷中,社會體制、城市景況以及民眾的生活也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承載東京城市發展歷史的博物館


江戶東京博物館於1993年3月開館,旨在「保存和傳承江戶東京的歷史和文化,思索未來東京的城市和生活」。作為一家專門的城市歷史博物館,每年來館人數達140 萬人次。此外,還將30棟歷史建築移建復原到分館,建成了江戶東京建築園。


主館的常設展覽設置在按真實比例復原的木質日本橋的對岸,將觀眾引導到江戶街頭。從德川家康入掌江戶幕府到如今的現代首都東京,江戶東京的歷史、文化和民眾生活都通過實物資料和復原模型,以體驗型的展示方式得以展現。除常設展覽、特別展覽(臨展)以外,我們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傳統藝能的演出和研討會、體驗教室、以及圖書室、影像資料室、影像廳等各設施的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吸引各個年齡段的觀眾,為他們提供「愉快、具象、啟發思考」的空間和機會。


博物館地面抬高,屋頂宏偉,外觀獨特,建築主體高度與往昔的江戶城天守幾乎同等高度(高出地面62.2米),圖書室設在最頂層。



東京都江戶東京博物館外觀


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


圖書室是江戶東京博物館的附屬設施,與博物館同時開館對外開放。是一家專門統一收集、保存和公開有關江戶東京歷史文化的圖書資料的圖書館。除了會為學藝員(curator)等博物館職員提供業務和調查研究方面的支持以外,還對普通公眾開放。對造訪圖書室的公眾提供閱覽、複印、參考諮詢、圖書展示等服務,也通過電話或書信接受諮詢,還通過網站進行信息傳播。

圖書室的用途多種多樣,小學生的調查學習、東京都民的古文書學習,乃至研究人員和媒體工作者的調查均有所涉及。2016年度我們總共接待了36,790位來訪者。在同一樓層,我們還設置了能觀賞影像作品的影像資料室。



閱覽室(開架)


圖書資料=博物館資料


圖書室的特色是將圖書資料視為「博物館資料的一部分」。除浮世繪和工藝品以及民間生活用具以外,圖書資料也被充分運用到展示當中。在管理和公開展示工作中,我們充分意識到它們是歷經50年、100年……被保存和傳承給後代的「物品」。為此我們堅持一個原則,即不進行書籍的外借,也不消除登記資料,盡量按圖書資料發行當初的狀態進行保存。對書籍本身不做任何改變,而是給每本書籍都套上可拆除的聚丙烯材質的書皮,書籍附帶的腰封和書盒也原封不動地保管。



為保護圖書資料把條形碼和標籤貼在書皮上


藏書構成與資料收集


館藏整理


在本館進行資料分類時,將圖書資料定義為「明治時期以後(1868年~)發行的洋裝本和縮微膠片等)」。現今約60萬件的館藏中約有25萬件圖書資料,其中在圖書室公開供閱覽的有20萬件。剩餘的約5萬件保管在收藏庫以及分館江戶東京建築園,通常不提供公開閱覽。而收藏庫管理的貴重書籍有一部分可能會在展覽中予以公開,但總體而言如何公開以及利用這部分文獻將是今後需要探討的課題之一。各類別的圖書資料收藏數量如下所示(2018年3月末數據)

圖書:92,057件


圖錄類(展覽會目錄及其他):18,895件


連續出版物:125,660件4


外文書(含中文、韓文書籍):1,458件


非紙質出版物(縮微膠片等):10,401件



書庫(閉架/2層)



書庫(閉架/1層)


記錄城市歷史與發展

圖書資料的收集範圍以從「地域(現在的東京都區域)」「時代(近代、近現代)」角度看江戶、東京的書籍為主軸,覆蓋領域以歷史、區域地理學、藝術、風俗為主,同時涉及政治、教育、自然科學、土木建築、產業、文學等多方多面。除此以外,我們還積極收集日本全國的自治體以及博物館和美術館發行的資料,有益於進行比較研究的地域和周邊領域的資料,以及對常設展覽等博物館活動有補充作用的資料也在我們的收集範圍內。


對調查研究有用的書籍自不必多言,而對那些不經由普通渠道流通,難以流傳後世的有用的資料也加以收集保存也應該是博物館的使命之一。作為一家江戶東京的專業圖書館,同時作為博物館的圖書室,我們收集保管的幾種極具特色的資料如下所示:


a地域資料


區史、縣史 (譯註:日本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 、調查報告等自治體刊物。


b博物館資料


全國的博物館、美術館等的刊物。展覽會圖錄和紀要、收藏目錄及其他。


c企業史、團體紀念專刊


d東京都內的都市信息雜誌


自治體發行的刊物歸類為地域資料。


e雜誌

創刊號。


f縮微膠片


本館收藏文書及其他。



部分館藏圖書資料


藏書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公開與合作


包含圖書資料在內的所有館藏品都各有一個條形碼,使用獨家開發的「江戶東京博物館資料系統」進行統一管理。不論資料類別可統一進行檢索和業務管理。僅就圖書資料而言,自2005年以來,我們提取了可閱覽的圖書數據,在互聯網上公開了藏書檢索網頁Web-OPAC3。


註:OPAC為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的縮略詞。


圖書室承擔了博物館信息公開的職能,使用設置在閱覽室的來訪者使用終端不僅可以檢索圖書資料,還能閱覽館藏品(標本資料)的基本信息和圖像。如何通過網路公開館藏品數據也是本館課題之一。目前其中一部分數據已經可以在「Tokyo Digital Museum」閱覽。


來訪者使用檢索終端


館藏資料與文獻的關聯


另一方面,由於資料信息系統並非專用於圖書管理的系統,圖書信息條目不足,因此在使用外部數據以及網路公開方面還存在限制,不夠自由。為了補充圖書信息,我們設置了「文本數據」這項自由條目,以較為靈活的方式輸入標註、刊載論文、目錄以及內容細目。尤其針對進行參考諮詢回復時派上用場的圖書,會追溯輸入其目錄、標題以及關鍵詞,以提高參考諮詢時的方便性。此外,我們嘗試建立博物館資料與相關文獻的關聯,在收錄了本館收藏品的展覽會圖錄中開始輸入展出資料名稱等信息。藉由這種附加信息的積累形成的OPAC,能幫助使用者檢索到僅靠書名或作者姓名無法檢索到的藏書,並且這已成為共享江戶東京的相關文獻信息的工具。今後我們也將努力進一步充實數據,為促進江戶東京學研究做出貢獻。


擴大檢索渠道


自2007年起,我們加入了由日本國內9家美術館和博物館運營的Art Libraries Consortium(ALC),通過跨庫檢索共享美術信息資源,使用郵件列表交換信息, 即時交換展覽會圖錄等出版物。並且,同年我們還加入了能跨庫檢索東京相關資料的東京資料SEARCH系統,接著於2010年加入了日本最大的綜合目錄資料庫NACSIS-CAT。通過加入這種聯盟和共同目錄增加了檢索到本館藏書的渠道,不僅有望擴大用戶的層面,還有助於形成美術館、博物館司書間信息共享的平台,並與相關機構建立橫向聯繫。


註:


1.「美術圖書館聯絡會【Art Libraries Consortium (ALC)】」:是一個提供跨庫檢索的美術圖書館聯盟。截止到2018年3月共計有9個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橫濱美術館、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江戶東京博物館、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加盟。9館間相互進行展覽會圖錄的即時交換等合作。


2. 東京都立圖書館「東京資料SEARCH」:收集提供東京地區相關資料和信息,提供約600萬冊藏書的跨庫檢索。


3. NACSIS-CAT:是日本最大的綜合目錄所在目錄資料庫。


江戶東京博物館OPAC檢索信息截圖


參考諮詢記錄的積累與公開


圖書室提供的重要服務之一就是參考諮詢服務。例如,當用戶詢問「江戶時代人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時,應其所需給予回復,提供參考圖書、相關機構等信息。以親自來館、電話或郵件的方式進行的各種諮詢每天會有10次左右。根據問題內容不同,有時會需要提供藏品和展示信息的照會,由司書與學藝員合作給予答覆。為此,我們將每天的參考諮詢回復內容記錄進日誌,並另行用參考諮詢單和數據軟體(FileMaker)形成全館範圍內的回復內容共享。



參考諮詢服務


參考諮詢服務是一個有機會直接傾聽博物館用戶聲音的窗口,可以說諮詢提到的問題明確顯示了普通大眾對博物館的興趣和關注內容。我們認為通過積累和分析這部分資料, 更能促使博物館活動緊緊貼合東京都居民的需求。


此外,作為江戶東京學信息傳播的一個環節,我們還在圖書室的網站上公開了參考諮詢事例集和相關機構鏈接。同時,還提供數據給國立國會圖書館運營的參考諮詢協同資料庫,可以看到具有博物館圖書室特色的諮詢問題和回復事例的檢索率較高。有幾個參考諮詢事例業已通過國立國會圖書館的SNS傳播到對博物館和城市史並不抱任何興趣的人們那裡,有助於共享文獻信息,宣傳江戶東京學的魅力,推廣博物館活動。



參考諮詢事例


發揚博物館圖書室特色,打造開放的江戶東京研究基地

觀察訪客的圖書室利用狀況可以看出,除「主要目的是使用圖書室」以外,還有訪客是為了「為了加深觀展後對資料的理解」或反過來想在觀展前對資料有一定的理解。我們也曾接到過從展廳打來的電話諮詢。館內開研討會時,當天會有人閱覽相關內容的書籍。圖書室勢必需要發揮與展覽等博物館各種活動相連動的作用


連接·需求·記錄


收藏資料,用其進行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憑藉「圖書」建立起與用戶間的橋樑——這既是博物館圖書室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使博物館魅力倍增的方式。針對用戶,我們可以提供學藝員在調查研究和展示中使用的參考圖書,這也是我們的強項。為了在使用圖書、展示和使用資料時促使三者間有機連接的形成,每次展覽會我們都會製作書單,提供本期特選;會設計與司書導航的圖書相關的常設展覽巡遊;會舉辦學藝員和研究院介紹圖書的講座;還會與古文書解讀講座配套進行圖書室導覽。


江戶東京博物館是一所面向廣大市民開放的公共設施,來訪者來自各方各面,圖書室用戶亦是如此。這要求我們提供滿足多方面需求的服務。特別是2020年東京將迎來奧運會和殘奧會,考慮到外國來訪者的增加,探討如何進行多語種的資料收集和服務成為我們當前的課題。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求具備記錄本館活動軌跡的檔案館功能。在日常的博物館工作中,各部門會印刷和發放各式各樣的單頁廣告、清單及傳單。其中一些印刷品甚至消失得無聲無息 ,即便是本館出品也難以收藏。現在,有關展覽會的印刷品會登記成為該展覽會圖錄的附屬資料,然而如何整理和公開與本館相關的ephemera資料尚處於摸索階段。博物館是催生多種記錄資料的發源地,應當如何將其作為信息資源加以保存和利用,亟待超越部門層面的探討


註:ephemera指的是傳單、單頁廣告、直郵廣告以及選印報紙等在短期內消費的一次性資料。



展覽會圖錄(左)及其附屬資料(傳單、展品清單、選印報紙)


亟待解決的發展矛盾


一直以來,圖書室都是基於「圖書資料=博物館資料」這一前提進行運營的。然而,當需要永久保存以傳後世的博物館資料用於日常閱覽時,就面臨著一個矛盾:無法完全避免劣化、破損和遺失等事故的發生。此外,作為專業圖書館一方面還有大量資料需要補充, 但在另一方面卻面臨著書庫空間有限的窘境。經歷了25年的發展,現在的圖書室在與其他提供江戶東京相關資料的類似機構形成差異化、建立合作關係的同時,也有必要重新探討資料收集和利用方式,彰顯作為江戶東京博物館的圖書室的特色和存在意義。

從博物館自身的角度出發,需要對來訪者的資料閱覽加以一定的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將地域資料作為共有財產進行保存和公開的重要性再次被提上檯面,我們究竟需要建設什麼樣的博物館這一問題又被重新提了出來。我深切地感到其重要性:我們需要探索一種有效的服務模式,藉助數字技術和Web的力量,用好現實的「物(博物館資料)」和「場地」,同時還要忠實地履行作為博物館圖書室所必須的公開這一基本職責


為建成一個既具備向社會各界開放的廣度,又具備進行專業調查的深度的江戶東京學的信息中心,我們將進一步充實收藏的資料,推出更優質的服務。


原文刊載於《2018年中日韓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本文已獲江戶東京博物館授權發布,文章及配圖所有權歸江戶東京博物館所有。


來源:江戶東京博物館、首都博物館


作者:楯石桃子


東京都江戶東京博物館都市歷史研究室司書


譯者:文俊 北京語言大學


原標題:「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的活動——


致力建設開放型的江戶東京研究基地」


原文略有修改,小標題為編者添加


編輯:Mark仔#C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博網 的精彩文章:

唐伯虎版《韓熙載夜宴圖》僅展半年,還不快來?

TAG:弘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