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出家就是不孝父母嗎?

出家就是不孝父母嗎?

佛弟子出家後,就不能結婚生育,很多人以此為借口,批評佛教不講孝道,不講敦倫盡分。其實是因為,他們只是在狹隘的家族觀念以及宗法思想之下,才認為出家是大不孝的。

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但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偏激的人,以此為由,批評佛教是反對孝道的宗教。其實孟子這句話,並不是說生兒子才算盡孝,今天咱們先不談這句話的意思,免得有人抬杠,又說找借口,咱們今天就說佛教。

其實,佛教對孝道非常重視,佛陀關於孝道的教導,無論大乘小乘,在很多經典中都有論述,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只要認真的多看幾部佛經,就不難發現,佛教不僅不反對孝道,而且是極其尊崇孝道的。

比如佛教凈土宗,修學的根本基礎就是凈業三福,三福的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是必修課的首位,這點做不到,後邊的不可能學好。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佛說,即使在一劫當中,每天割自己身上的肉來供養父母,也不能報答父母一日的養育之恩。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等等,還有《地藏菩薩本願經》,那就是佛教的一部孝經,大家有緣可以多看看。

事實上,學佛雖然以出世離欲的出家生活為最高,但佛陀並沒勉強所有學佛弟子出家,並且在出家戒律中也有明文規定,只要父母不允許,便不能出家。即使出家了,若父母年老體衰,生活貧窮,無人奉養,兒女還是要盡心儘力的奉養老人,否則就是重罪。

當然,有些偏激和幼稚的人,非要認為生兒育女才是盡孝道,那也無話可說。但是大家看看現在,有多少人還能盡心儘力孝養自己的父母?更多的是養育自己的子女呀!老人的地位,大多都是放在孩子後面,大多數的精力都是在照顧孩子,難道這就算盡孝了嗎?這應該就是迷信「無後為大」的結果吧。

至於佛教講的孝道觀念,更不是迷信「無後為大」的人所能了解的。佛教認為,在生死流轉之中,我們不但有現世的父母,還有過去未來無量無邊的父母,既要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孝養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的眼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所以,廣度眾生,就等於是孝養自己的父母。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我的父母,我都要同等奉養,那我奉養的過來嗎?佛教是以現在的父母為主,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把孝養現在的父母放在第一位,然後推而廣之,再去廣度眾生,是對報父母恩的擴大。孟子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千里去燒香,不如回家敬爹娘。作為一個佛弟子,首先就要孝養父母,然後再去修行布施、放生、供養三寶,如果天天去布施,去放生,卻放著家裡老人不管,那就不是佛弟子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才是真正的「忍辱」?
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