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娘炮」這兩字,真的會毀了中國男孩?

「娘炮」這兩字,真的會毀了中國男孩?

少年娘則國娘?

最近這一句話,都在刷屏不少家長的朋友圈。

這是來源於一位家長在收看一檔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的電視節目,由於節目邀請的「小鮮肉」裝扮太過於女性化,因此煩惱該如何與兒子解釋這種行為,進而憤怒去譴責「娘炮男性就應該去醫院進行變性」等。

早在謝霆鋒在綜藝節目上也稱講過,現流行的「韓風」就應該有所厭倦,男生就應該找回男生所該有的荷爾蒙。

而一直處在輿論風暴的周立波,在9月8日也發微博評論娘化之風氣,寫道:「假女人在電視里教真女人如何做一個好女人,真男人在舞台上吟唱霸王別姬百媚千嬌」,被指暗諷某兩個明星。

(微博截圖)

因此,無論是從娛樂圈再到朋友圈,似乎都在掀起一波「摒棄娘炮,回歸男子漢」熱潮,似乎這股熱潮已經被套用在各個年齡層的各種職業男性身上,「想成為什麼樣的男人」依然並不重要,社會輿論所給你定義的「男子漢」,彷彿才是你需要成為的男人。

「娘炮」流行化,真的會讓青少年性別角色混亂,甚至變性嗎?

事實上,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經歷這四個發展階段,對於學前兒童而言,主要有前3個階段的發展:

根據學術統計和研究,兒童早在7歲學齡前,就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性別角色」的認同與學習。

因此,這位家長無需過多擔憂,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並不會因一檔節目而讓自己性別角色混亂。

男孩玩娃娃,女孩玩手槍,這真的是沒有問題嗎?

男子喜歡玩具車、女孩喜歡過家家,其實這些大家「應該」的性別符號,還真的沒有那麼「應該」。

無論是「玩娃娃」,還是「穿裙子」,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男孩就真得「娘」,又或者代表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這些固有的觀念實際上也只是成人的偏見了。

那為什麼我家孩子就和別人「與眾不同」?

社會普遍認為女孩應該哦溫柔,男孩應該強壯,但他們有機會去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人。玩手槍或汽車,能夠讓男孩看起來「更具有男孩子氣概」,但在玩娃娃過程中,男孩可以學習照顧娃娃與管理情緒,也能提高自己的耐心與同情心。

那為什麼就只有我家小孩玩娃娃,其他男孩都在玩車?

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有著3個原因:

第一,社交環境

若孩子長期處在被異性包圍的社交環境中,由於受到周圍異性的影響,還會培養出偏向異性的愛好。

例如《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從小就跟著姐姐妹妹生活的他,自然對女孩的胭脂水粉有所了解和喜愛。

第二,戀母/戀父情結

與媽媽生活較多,男孩也許對媽媽的高跟鞋或口紅有興趣;而女孩跟著爸爸相處較長,對踢足球或打籃球有較大興趣。

這些看似相反的行為,實際上可能是孩子對母親/父親的依戀,因此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十分好奇而去模仿。

不過這樣的孩子只是模仿,並不會對自己性別認同有障礙。他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別,並且想要成為自己的性別。

第三,天生興趣

喜歡過家家的男孩對人際關係較為敏感,因此長大後在婚姻上對後代教育更為重視;而優秀的藝術家在童年對顏色更為敏感,可能對粉色系情有獨鍾。

因此,這些愛好根本不能說明孩子將來就真得「娘炮」或「假小子」,相反這更是對孩子今後未來發展有一個很清晰正確的指導。

過分強調對男孩所謂的「男孩子汗教育」,本質上對男性支配主義的推崇

對於學齡前兒童性別教育,父母與家庭影響極其重要,社會不僅需要對兒童普及正確積極的性觀念,更需要向更多父母普及這些知識與觀念。

而「娘炮」一詞本身就帶有性別歧視,也折射當下男女性不平等的概念,女孩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娘也不應該成為一個貶義詞。

沒有所謂的「女孩樣」,也沒有「男孩樣」,更多是「如何成為你自己」。

外貌的打扮一方面是天生,另一方面是個人愛好審美,因此者無需上升到整個國家未來命運的層面。

多元化的社會,就應該容納多元化的人群,無論是精緻細膩也好,粗支大條也罷,更多都是自己審美的選擇,這並不妨礙我們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若大家還是不服,那麼像前段時間的「社會我龍哥」,你覺得他像個真正的男子漢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只因一條蟲子讓5歲女孩突發癱瘓,這種隨處可見的小蟲有多可怕?
22歲女子凌晨打車遇害:告訴孩子這4種情況下務必保持警惕!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