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3億美元打造的Magic LeapOne居然就像個半成品?

23億美元打造的Magic LeapOne居然就像個半成品?

想要了解更多的VR遊戲資訊 一定要關注VR陀螺!

文/VR陀螺 ZJ

隨著Magic Leap One發貨,不少人已經在第一時間拿到了實物並進行了體驗,國內的小夥伴也已經陸續收到了這款噱頭十足的設備。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款噱頭十足的產品體驗起來感覺究竟是什麼樣,陀螺菌也不例外。於是在Dexta Robotics小夥伴的幫助下,我們終於體驗到了這款備受關注的AR眼鏡。


MLO初體驗:

AR眼鏡領域的「燈廠」

其實在體驗設備之前,陀螺菌在看過大量外媒以及帕胖的「一堆悲劇」的評價後,原本對Magic Leap One(以下簡稱MLO)滿分的期待值已經降到了一半以下。

但在見到實物以後期待值又回升了一些,不得不承認,在外觀設計上Magic Leap還是很有一套的。

MLO的外包裝殼非常簡約,白色的盒子上印著一個Magic Leap的紅色LOGO,打開盒子後一整套MLO被整齊碼放其中。箱中包括Lightpack、Lightwear和Control三件套,以及數條數據線、充電插頭、鼻托和前額墊等物品。

從外觀來看,MLO整體設計流暢,充滿科技感,其深灰色的外殼也很有質感。觀察Lightwear部分,上面分布了許多攝像頭和LED燈,看上去有些像一隻小蜘蛛。在左右兩側還設置了揚聲器,以實現全景聲效果,在後方還有兩條連接計算模塊的數據線。

據官網介紹,MLO的重量為360克。在同類產品中,微軟 HoloLens 579克,Oculus Go 468克,HTC Vive470克。從佩戴來說,設備採用兩段式伸縮的方式夾住頭部,同時還配備了5種尺寸的鼻托和兩款前額墊,讓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總體體驗下來佩戴還是較為舒適的,但時間久了之後依然會對頸部產生壓迫。

Lightpack是MLO的計算模塊,外觀看起來上圓下方,採用夾式設計,能夠更穩妥的放置在用戶身上(但是只能硬塞,千萬別掰開)。在設備側面有音量調節鍵、Reality鍵以及散熱口。

手柄整體較為圓潤,正面有一個觸控版和一個Home鍵,在正上方還有一個觸髮式按鈕,後方有一個扳機鍵。手柄帶有12個多色LED燈環,可以點亮進行指示。除此之外,手柄還有振動反饋,同時支持6DoF。

整體看下來,最讓陀螺菌喜歡的地方就是其Lightpack和手柄上的指示燈。MLO的指示燈隱藏在外殼之下,採用透光設計,這樣並不會破壞整體流暢性,同時還很顯「逼格」,在開機和運行期間划過的七彩光束很好看,在這點上說Magic Leap是AR眼鏡領域的「燈廠」也不為過了。Dexta Robotics的CEO谷逍馳也表示,整體看來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燈。


功能、內容體驗:

SLAM出色,但發熱堪比暖手寶

不得不說,要想使用MLO,首先就得解決搭梯子的問題。由於MLO是美國首發,因此只有連接美國的網路才能正常下載並使用MLO,這點還需要各位用戶自己解決。DextaRobotics的小夥伴表示,在正式使用前的安裝調試、加上爬梯子等各種操作上就花掉了足足5個小時。

而費勁千辛萬苦,戴上AR眼鏡並按下Lightpack上的開機鍵,值得吐槽的地方就來了。雖然有所耳聞,實際體驗後陀螺菌發現MLO的開機速度是真的非常緩慢,這表現並不像一款新機器,反而像一台用了很久的安卓手機。

好不容易開了機,伴隨一陣效果非常好的音效之後,第二個吐槽點來了。在輸入登陸密碼的時候,用戶需要使用手柄一個個選擇數字,在輸錯的時候還得一個個全部回刪,可謂是相當麻煩。

手機實攝畫面

說到手柄,這就是第三個值得吐槽的點了。正如帕胖所說的那樣,MLO的手柄設計的令人不解,在手柄上有一個觸控板,一個扳機鍵,卻沒有一個「確定」的按鈕且觸控板並不能按壓,如果想要確定的話用戶需要輕敲觸控板,但這會導致游標出現偏移。

總之在經過一系列折騰之後,陀螺菌終於能夠開始體驗APP了。從顯示效果上來說,MLO的表現非常不錯。具體來說就是設備的焦距控制得非常好,加上圖像色彩也很飽滿,能給人帶來很舒適的視覺體驗。

目前在MLO中有13個APP,包括 5個系統應用、4 個遊戲類應用、3 個影像類應用以及1 個體育類應用。

在這些體驗中讓陀螺菌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能夠讓用戶自定義創作虛擬場景和物體的《Create》。在開始體驗前,用戶首先要通過頭顯上的深度攝像頭進行空間掃描,跟隨頭顯中的方向指示來進行定位,方向大概是上下左右和前後。在完成後會彈出一個包含創作工具的面板,用戶可以直接用手柄把這些工具拖出來使用。

陀螺菌可以利用畫筆像《Tilt Brush》一樣開始作畫,還可以從工具欄里拖出各種如金魚、恐龍、漢堡包一類的小元素。在使用時,MLO可以識別現實物體,讓虛擬物體出現被遮擋的效果,此外還能根據現實物體的方向來調整虛擬物體。

不得不說這款應用體現出的物理反饋效果很不錯。舉例來說,當陀螺菌放置的恐龍遇到虛擬方塊時會避開障礙物,把虛擬方塊從高處扔下落地時還會產生彈跳,當用手觸摸在空中遊動的金魚時,它還會做出反饋。但在創作過程中能體會到MLO的6DoF手柄並不那麼好用。

另一款音樂類的體驗《Tonandi》則是充分發揮了MLO全景聲的效果。隨著精靈在四周遊走,MLO的音效也隨之產生變換,帶來驚艷的效果。在社交類應用《Social》中,Avatar還可以實時顯示用戶的手勢,讓交流變的更有趣。

不過在體驗過程中,陀螺菌最想吐槽MLO的地方就是發熱非常嚴重,堪比暖手寶。不知是否和現場環境較為複雜有關,在使用了10多分鐘之後,MLO就開始出現卡頓現象,在觸摸頭顯和Lightpack後發現熱的燙手。不得已只能先關機,待熱度退卻後再開始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個非常影響使用的問題:由於MLO手柄採用了磁性追蹤,因此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經粗略測量,從頭顯追蹤用的「小黑盒」到手柄所能追蹤到的最遠距離大概在1米左右。在拿著手柄靠近鐵架後會出現丟失情況,但大概3到5秒左右會重新回來。如果再次靠近鐵架的話,手柄則會直接消失,只能重啟整個機器再重新定位才能夠正常使用(這大概會再次花費5到10分鐘)。

正在測試手柄的小夥伴

對此,Dexta Robotics的小夥伴們還吐槽道:「如何在5分鐘內搞壞一台MLO?靠近鐵架就行了!」另一位體驗了MLO的人表示:「這手柄堪比金屬探測器!」

除此之外,戴眼鏡的人在體驗過後表示這款設備對近視的人及其不友好。首先在進行定位的時候對於戴眼鏡的人就是一個折磨,戴著眼鏡無法識別瞳孔,而摘下眼鏡又什麼都看不清。就算定位完成後,在使用中就只能一直用一隻手托著眼鏡,且由於鏡片下方有兩個紅外攝像頭,如果檢測不到用戶眼睛的話就會導致屏幕熄滅,可以說是體驗極差。對此谷逍馳還開玩笑地說道:「Magic Leap公司里的人視力一定都很好。」

目前Magic Leap的近視/遠視鏡片還未上市,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佩戴隱形眼鏡。

總結:

進步值得肯定,產品有待完善

總的來說,MLO還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就是其佩戴較為舒適,在畫面顯示質量和深度感上都較現在同類AR產品有很大的進步。其SLAM也做的很出色,虛擬物體之間的交互、與現實世界物體的交互,以及虛擬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呈現效果都很好。雖然在穩定性上還是有不足,但這在後期是可以優化改善的。

雖然體驗下來MLO的效果確實還不錯,但正如帕胖所說那樣,拿了這麼多錢,吹了這麼多牛,卻並沒有給出一個與宣傳和噱頭相符的產品,難免令人失望。傳說中的光場技術並沒有在實際產品中得到應用,更何況在使用時還有各種磨人的小問題不停在考驗著使用者的耐心,種種體驗下來,MLO就像是一款未完成的作品,這一切都讓人們感到不滿。

如果Magic Leap在一開始並沒有炒作的那麼厲害的話,最終出來的這款MLO或許還不會招致罵聲一片。而現在的MLO儼然還是一款未完成的產品,需要Magic Leap後續再進行優化和調整。

最後陀螺菌只想說,比起MLO,還是Dexta Robotics這隻可愛的毛毛更好玩!

P.S:有想體驗MLO的小夥伴可以聯繫陀螺菌或Dexta Robotics。

附上硬體參數:

Magic Leap One Lightpack規格:

CPU:英偉達Parker SOC;2個Denver 2.0 64位內核+ 4個ARM Cortex A57 64位內核(應用程序可用2個A57和1個Denver)

GPU:英偉達Pascal;256個CUDA內核;

圖形API:OpenGL 4.5,Vulkan,OpenGL ES 3.3+

內存 :8 GB

存儲容量 :128 GB(實際可用存儲容量95GB)

功率 :內置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連續使用長達3小時;續航能力根據使用情況而有所不同;45瓦USB-C PD充電器

連接:藍牙4.2, WiFi 802.11ac/b/g/n, USB-C

Magic Leap One Lightwear規格:

音頻輸出 :板載揚聲器和3.5mm插孔,帶音頻空間化處理

音頻輸入 :語音(語音到文本)+現實世界音頻(環境)

Magic Leap One Control規格:

觸覺 :LRA觸覺設備

追蹤 :6DoF(位置和方向)

觸控板 :觸摸敏感

LED:帶擴散器的12-LED(RGB)環

功率 :內置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連續使用長達7.5小時;15瓦USB-C充電器

其他輸入:8位解析度Trigger Button;Digital Bumper Button;Digital Home Butt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陀螺 的精彩文章:

日本餐廳推出VR用餐服務,日接客僅限16位,營業額達1.4萬元
獲艾美獎VR短片《Henry》正式以5K解析度畫質登陸Oculus Go

TAG:VR陀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