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書育人楷模朱輝球:傳承民族陶藝 用「匠心」當好老師|新時代築夢人 · 楷模

教書育人楷模朱輝球:傳承民族陶藝 用「匠心」當好老師|新時代築夢人 · 楷模

說到陶瓷,他頭頭是道。說到當老師,他表示:「教師是一個善良的職業,一個充滿愛的職業,一個陽光下的職業,我覺得教師是最幸福的人。」

他是「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朱輝球。一起來聽聽朱老師的故事↓↓↓

我本是一個平常人,因為當了一名老師,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義,我要和陶瓷專業一起成長。

——朱輝球

最近,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朱輝球有點忙,剛參加完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發布會,他就趕到南昌參加第二屆「感動江西」教育人物的頒獎典禮。

頭頂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師、萬人計劃國家教學名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師等一大堆頭銜,他還是江西省粉彩古彩陶瓷藝術傳承創新研究院負責人,傳承、弘揚民族陶藝,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粉古彩陶瓷傳承人。

記者請他講講自己的故事,他說的不是學生就是粉彩古陶瓷。學生的成長和民族陶瓷技藝的傳播,是他最關心的。

帶著學生傳承非遺

1990年,剛到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任教的朱輝球,最初並不是做陶瓷的。當時陶瓷業不景氣,學校只有一個美術班、四五名教師,從事古彩陶瓷創作的教師也寥寥無幾,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窘境。

作為一項古老的民族技藝,古彩作品創作難度較高,一件作品通常得畫上兩三個月,哪怕一件小品,也得花上個把星期;得掌握顏料配方;作品進窯時間長,燒制的過程中還容易燒壞……年輕人很少願意靜下心來重拾傳統,大多熱衷於追求「容易出作品」的現代陶藝。

最終,在陶瓷圈裡長大,喜愛陶瓷的朱輝球捺著性子,學起「磨人」的古彩。因為創作周期太長、燒制過程中容易出毛病,年輕的朱輝球也曾一度轉做現代陶藝,好在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教書育人楷模朱輝球:傳承民族陶藝 用「匠心」當好老師|新時代築夢人 · 楷模

△ 朱輝球製作瓷器。(江西省教育廳公眾號發)

「總得有人去學,去傳承。」朱輝球說,「還得學好,傳承好。」

「朱老師平日對作品乃至作業的要求都極為嚴格,容不得一點差錯。」朱輝球的學生遊子龍說,他把學生帶進自己的工作室,搞科研、撰寫學術論文、創作作品,常常加班到深夜,無論寒冬酷暑。

對一些陶瓷藝術家來說,精心創作的畫作和獨到的技法是「吃飯傢伙」,「好東西自己留著」的現象並不少見,但朱輝球不僅把辦公室設在教室旁,平日也和學生們一起創作,現場示範拉坯、施釉、彩繪、陶瓷裝飾等工藝環節,還將精心創作的作品製成高清印畫掛在教室四周,供學生們臨摹、學習。

得益於這樣無私的付出,朱輝球的學生成長得很快,2016年入學的遊子龍不僅在國內各類陶瓷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作品也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認可。

和陶瓷專業一起成長

「藝術創作需要安靜的狀態,朱老師除了從事藝術教學,還有一大堆行政事務,白天忙個不停,晚上才有時間乾乾『老本行』。」說起朱輝球,與他搭班的工藝美術大師占昌贛連說「不容易」。

頭頂一大堆頭銜,但熟悉朱輝球的人都喊他「朱老師」。這是朱輝球最喜歡的稱呼,他說:「教師是一個善良的職業,一個充滿愛的職業,一個陽光下的職業,我覺得教師是最幸福的人。」

「朱老師在藝術上要求嚴格,生活上卻十分細心,把我們當孩子看。」遊子龍說,2017年,朱輝球帶他去廣交會,考慮到他無法報銷機票,同他一起坐了十幾個小時火車,手提肩扛地帶上學生的20多件參賽作品,生怕有一點閃失。

「很為他人著想,特別平實溫和,從未見過他生氣。」朱輝球的同事程志山說,學校里和他年紀相當的同事都習慣喊他「球球」,帶著些親昵的語氣。

教書育人楷模朱輝球:傳承民族陶藝 用「匠心」當好老師|新時代築夢人 · 楷模

△ 朱輝球在向學生傳授陶瓷技藝。(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不少學校向朱輝球拋來橄欖枝。「我本是一個平常人,因為當了一名老師,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義,我要和陶瓷專業一起成長。」從未想過「跳槽」的朱輝球一直感謝學院對他的培養。

教育部出台有關現代學徒制的文件後,朱輝球想藉此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帶入校園,這一想法得到了多方的認可與支持。

經過精心籌備,2015年10月,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院舉辦了「國家非遺制瓷技藝進校園」活動。經過遴選,熊宣皓等30多名優秀陶瓷專業學生得以向10位國家非遺手工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拜師學藝。能得到陶瓷業界享有盛譽的藝術家們把看家本領傾囊相授,學生們直呼「想不到」。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朱輝球想通過學校這個平台,傳播好國家非遺制瓷技藝。

醉心民族技藝傳承

如何更好地傳承民族技藝,朱輝球一直牽掛在心。

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但當下的年輕人多被國外現代瓷藝吸引,重視造型、色彩的衝擊力,很多學生熱衷做「一天能出四五件作品」的現代瓷。

「但這樣的陶瓷全世界都在做,既不能代表景德鎮,又不能體現民族特色,更不能代表中國。」朱輝球認為民族的東西是有底蘊的,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執著的追求,更需要坐得下、畫得好、等得起的匠心。

朱輝球還擔憂著粉古彩的傳承:現如今,景德鎮從事純粹粉古彩創作的多為六七十歲的傳承人,像他這樣四五十歲的傳承人都已經很少了,下一代能否接得下去?

在朱輝球的努力下,2016年,江西省文化廳在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院成立了江西省粉彩古彩研究院,招收了第一批國家非遺粉彩古彩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生。朱輝球也從此承擔起粉彩古彩特色傳承、陶瓷藝術交流、產學研與職業技能教學等工作。

教書育人楷模朱輝球:傳承民族陶藝 用「匠心」當好老師|新時代築夢人 · 楷模

△ 朱輝球指導學生。(江西省教育廳公眾號發)

2017年,朱輝球的工作室獲評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隨即,工作室就與馬路對面的景德鎮市十七小學聯合開展「陶藝進課堂——工藝美院志願者走進十七小義務支教活動」。

每周四下午,朱輝球領著學生,帶上材料,走進小學生課堂,開展陶瓷藝術教育與美育實踐活動,他要藉此培養瓷都娃娃對泥土和陶瓷的親近感,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朱輝球鼓勵「小老師」們積极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接好他手中的接力棒。

從教28年,朱輝球的學生中有多人被評為「省級陶瓷大師」;他還為粉彩古彩培養出150多名傳承者。此外,8年來,他還參加景德鎮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的陶瓷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先後培訓陶瓷從業人員3000多人次。

在自己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墨彩制瓷技藝人才培養」課程結課座談會上,朱輝球對他培養的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學生說:聚是一團火,散若滿天星。他希望這些「火種」能將民族技藝好好傳承下去。

作者 |甘甜

來源 |《中國教育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