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小威該不該遭此重罰?

小威該不該遭此重罰?

正當我們以為美網首周揮之不去的「抓馬」終於隨著比賽的深入而煙消雲散,但在倒數第二個比賽日它們還是殺了一記「回馬槍」。這一次「抓馬」的主角仍舊是主裁,在小威廉姆斯和大坂直美的女單決賽中,小威三次受到主裁的警告,先被罰了一分,隨後又被罰掉一整局,引起軒然大波。

赴紐約現場解說美網賽最後幾日關鍵輪次的詹俊,在社交媒體上將今年女單決賽定性為「女網歷史上最奇葩的一場決賽」,絕非言過其實。

一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三度被警告,從口頭警告到罰分再到直接罰掉一局,實屬罕見。而又因為這是大滿貫決賽的重要場合,被罰人又是小威這位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球員——在不少人看來這裡的「女子」亦可直接去掉——原本就很大的抓馬,更被無情放大,以至於大坂直美奪冠這一歷史性事件本身的光芒也被遮掩。

在這場小威2比6和4比6落敗的決賽中,她首先因為教練莫拉托魯在球員包廂中用手勢進行非法指導而受到口頭警告。儘管小威在向主裁拉莫斯的申訴中反覆強調「我沒有得到非法指導」以及「我這輩子都沒有欺騙過」,但這件事情的諷刺性在於——只要主裁認定教練給予非法指導,球員則是背鍋受罰的那個。而莫拉托魯在賽後第一時間接受ESPN採訪時,坦承了自己給予指導的事實,但他堅稱這是業內潛規則,「托尼·納達爾每一分都在偷偷指導」。

好吧,背鍋的這回變成了納達爾;傷退男單半決賽已經夠倒霉了,沒想到一場女單決賽,還能鍋從天上來。

當小威在第二盤被破發的沮喪之下憤怒砸爛球拍時,原本這樣的行為,只會受到口頭警告。然而,因為她已經得到了一次口頭警告,判罰直接升級為扣除一分。

局間休息,激憤的小威與主裁長時間地理論,最終因為「你是個騙子,你還是個賊」等激烈言辭受到「侮辱性言論」(verbal abuse)警告。而又因為之前已被扣掉一分,處罰再度升級為直接罰掉一局,令小威在第二盤直接局分3比5落後。

從業內反應來觀察,較為普遍的認知是拉莫斯三次判罰均有理有據。身為金牌組長的周冰就解析說:「拉莫斯肯定很確定看到了小威教練的指導動作才會判罰,小威有可能沒看到,但也不得不背鍋;把球拍摔爛必須要罰,根據網球違規受罰(code violation)體系,第二次警告會被罰分。」

至於爭議最大的第三次處罰,周冰繼續分析說,audible obscenity(污言穢語)和verbal abuse(侮辱性言論)都是因言語而被警告,但前者只是可聽見的不雅言論,但並不特指誰;後者則是針對某個特定對象的,性質更為嚴重。「當著現場所有觀眾和攝像機,小威手指著拉莫斯說他是一個賊,這一點已構成人身攻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男球員打丟球之後大喊「F」字母開頭的髒詞,但只會因污言穢語受到警告,而「如果球員是盯著主裁、司線或者對手大喊這個詞,那性質可就變了,會導致立即被取消比賽資格。」

有評論指出,正是因為不少主裁對於大牌球星過於寬容,才令拉莫斯的正常執法顯得那麼與眾不同。不過,三次判罰有理有據,是否就意味著拉莫斯表現完美呢?美國名宿達文波特在訪談中就指出,在第三次警告判罰之前,主裁分明可以先提醒告誡小威,再這樣下去她將很可能受到直接丟一局的處罰;經過「預警」,場面也許不至於太過失控。

此事的另一大爭議點,在於小威強勢帶出了她作為女性以及作為母親的身份。「因為我是一個女人,只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我就要承受這一切嗎?」「我有一個女兒,我這輩子都從未撒過謊。」這些說辭在如今事事都講求「政治正確」的美國,定會贏得不少支持與同情,卻脫離了就事論事的本質——小威此次女單決賽中遭遇的重罰,真的與她的性別、作為母親的身份以及甚至膚色有任何關聯嗎?

對於男子球員在相同情境下更容易逃脫處罰的觀點,美國《紐約時報》給出了反證。在今年美網賽期間,男子球員違規受罰達23起,女子球員則是9起。義大利壞小子弗格尼尼去年美網賽還曾因出言不遜侮辱一位女裁判而直接被取消比賽資格,並收到高額罰單——只不過他並非小威而只是弗格尼尼,也不是女單決賽而只是男單首輪比賽,所以才不那麼引人注目。

該文同時指出,在多年的美網征戰史上,六屆賽會冠軍倒是多次有過和執裁人員的衝突。最著名的當屬2009年,在被判發球腳誤之後,小威對司線員大吼:「我真想把這該死的球塞進你該死的喉嚨里,然後殺了你!」一時間令舉世皆驚。

在這場令人震驚的決賽之後,頒獎儀式尷尬至極。大坂直美無法享受大滿貫初冠的巨大喜悅,在滿場的噓聲中,她用帽檐掩面哭泣。美國網協亞當斯女士發言道:「這也許並不是我們期盼看到的結果,但塞雷娜,你是所有冠軍中的冠軍。這位母親是一位楷模,她擁有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小威廉姆斯在美網決賽中的「罰局」風波持續發酵,在社交媒體上大家的討論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可事情的起因歸根結底還是她的教練莫拉托格魯那次「手勢指導」,這才有了後續的罰分、「辱罵」裁判、三次警告和罰局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可既然那個暗示小威上網的動作,已經通過電視轉播傳到了全世界千家萬戶,而且莫拉托格魯賽後也親口承認自己進行了「場外指導」,那麼這件事情為什麼還會引起這麼大爭議呢?

關鍵問題是出在小威在比賽中和賽後,一直強調「自己並沒有看到教練的指導」,因此她認為裁判卡洛斯·拉莫斯不應該給出這個警告。但是規則究竟是怎樣的呢?手冊中是這樣寫的:「在比賽中,包括熱身時,球員都不應該接受指導。球員和教練之間任何能聽到的、能看到的交流都被認為是指導。」

仔細研究規則不難發現,球員和教練之間的「交流」會被認為是指導,可正如小威所言,如果自己沒看到教練的手勢,那又何來「交流」一說呢?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灰色地帶,因為一方面球員確實無法自證清白,另一方面裁判也無法百分百確定球員看到了教練的指導,所以無論怎麼判罰都會有爭議:給予球員警告確實存在誤傷無辜的可能,但坐視不管也會讓漏網之魚們鑽起規則的空子來更加肆無忌憚。

而這種情況下裁判的嚴格執法,若再被加上性別、種族、地域、國籍、身份等各種標籤,恐怕任何人都是百口莫辯,正如拉莫斯此次所遭遇的口誅筆伐一樣。英國《泰晤士報》的網球記者法拉塞爾則站在了這位葡萄牙金牌主裁的一邊,他甚至認為問題出在其他裁判執法不嚴,才讓拉莫斯顯得「吹毛求疵」,他說道:「拉莫斯是少數敢在大牌球員身上嚴格執法的裁判,是他的同事們的不作為才讓他陷入今天的困境,也讓球員在受到應有處罰時卻認為自己遭遇了不公正對待。」

由此可見,正是現在的這條規則導致了球員履行、裁判執法時的雙重困擾,最終陷入一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死循環。所以,與其糾結於球員和裁判誰對誰錯,不如反思一下這個規則是否合理。美國名宿埃弗特就說道:「根據現在的規則,小威看到沒有看到都不重要,因為警告是針對教練的。」《紐約時報》的網球記者羅森博格也說:「這次處罰與小威的行為和性格無關,都是因為帕特里克(莫拉托格魯)的選擇和動作。」

這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既然是針對教練,那為什麼要讓球員受罰呢?所以能否修改規則,這種情況下可以給教練而非球員警告?有人甚至提議,二次警告後可以直接將教練逐出賽場,如若再犯甚至可以終身禁止此教練進入賽場。

對此,埃弗特表示同意,但她同時提出另一種可行性:那就是大滿貫也像WTA巡迴賽一樣,允許教練進行指導,把一切都擺在明面上來,因為球員和教練之間可以通過各種暗號甚至眼神進行交流,非但本質上難以完全杜絕,同時裁判也很難面面俱到,反而會被指控「選擇性執法」。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在於減少爭議,消除灰色地帶。否則以現有的規則,不但增加了裁判的執法難度,同時也造成了球員和裁判之間矛盾的升級。

文|張奔斗弈桑

編輯|德庫

美編|吳雙

---------推廣---------

新賽季五大聯賽已經開始,《體壇周報》新賽季觀戰指南以及觀戰寶典將陸續在體壇周報官方商城開始預售,猛戳上圖點擊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考辛斯空降勇士,今天不是愚人節!
再見李哥!米蘭終於鬆了一口氣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