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孔子:燈火下的誨人不倦 百代以後 溫情依舊

孔子:燈火下的誨人不倦 百代以後 溫情依舊

儒家特別重視教育,創始人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他的好老師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學界一直以來也有將教師節定為孔子誕辰的呼籲。

筆者作為一名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老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自然會想到這位古代教育的先驅。讓我們回到先秦時代,看看孔子對於教育的獨特貢獻。

西周時期,知識與權力是統一的,所有的教育機構都是官辦的,所謂「學在官府」。官辦學校只接收貴族子弟,普通人則沒有資格接受教育。民間對於知識的強烈需求,一直被壓抑著,直到孔子時代才被釋放出來。

孔子的一生是教書育人的一生。他對教育最大的貢獻是興辦私學,打破了西周以來的官辦教育壟斷,帶來了教育的巨大解放。

孔子是位開風氣之先的教育實幹家。他創辦私立學校,開門辦教育,以「有教無類」作為招生標準。

史書記載有弟子三千。他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有教無類」彰顯出了平等意識,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不因地域、出身、地位而不同。

這些弟子來自魯、齊、晉、宋等不同國度,所以孔子的教育打破了當時國家的界限。學生有的來自當時的中原地區,屬華夏之地,也有的來自蠻夷之邦,所以孔子的教育打破了夷夏之別。

學生有的來自貴族之家,有的是平民甚至貧民階層,所以孔子的教育又打破了階層歧視。如弟子孟懿子是魯國貴族,子貢是衛國貴族,而顏回、子路、曾參等是平民,甚至還有曾經犯過罪的人。

如公冶長曾身陷囹圄,但孔子認為「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後來還將女兒許配與他。

孔子在中國教育史上的意義可謂大矣。此後,知識的普及、士階層的崛起,由此開啟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理性時代。

孔子是位傑出的教育理論先驅。孔子教學的教材是六經,所以他整理六經從某種意義上是「備課」。

他非常懂教育規律,提出了大量的教育學理念,比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體現的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個體教育需求的重視。

他根據學生天賦秉性的不同、發問情境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解答。如學生樊遲、顏淵、司馬牛、子張都曾問仁,孔子的回答都不同。即使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去問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也有差異。

這都是孔子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境以及處境而作出的回答。只有這樣的回答才是真答案,才有真意義,也才能真正讓學生受益終生。同時,也讓今天的教育者受益匪淺。

孔子是位好學不已的老師。他終生好學,並且對此非常自信。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但他們都不如我好學。

他教過的弟子那麼多,心目中只有顏回一人好學。可見他輕易不許人以「好學」之名,也可以看出他對學生非常嚴格。比如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發現後,生氣地責備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晝寢」在當時可能是懶惰不上進之人所為,而非君子所為,所以孔子非常氣憤。

孔子是位謙虛和藹的老師。他總認為自己做得遠遠不夠。所以他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意思是說,將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這三者我哪樣能做得到呢?還是弟子子貢總結的到位:「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

學習永不滿足,是智者的表現;教人永不疲倦,是仁者的行為。孔夫子是仁智合一的聖人啊!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懷念至聖先師,向他老人家致敬,學習他的精神品格。我們仍然在汲取孔子的教育理念,因為我們始終堅信孔子的教育觀念可以進行現代轉換,具有跨越時代的永恆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生活如何能不喪?這裡送你一招
《延禧攻略》:曾經滿心歡喜 卻不想終究背道而馳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