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臨終前料到魏延必反,設計將其除掉,為什麼會選中馬岱?

諸葛亮臨終前料到魏延必反,設計將其除掉,為什麼會選中馬岱?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中,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主動出擊打算北定中原的蜀軍,只能選擇退兵,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蜀軍在戰戰兢兢提防司馬懿的時候,大將魏延卻突然造反,不過,幸好諸葛亮早就意識到,魏延腦後有反骨,以後必然會叛亂,提前做出了安排。於是「(魏延)遂提刀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人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

如果拋開正史不談,單純的從演義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的結局可謂大快人心,不過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卻會不約而同的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這件事情不容有失,諸葛亮當時為什麼選定了馬岱,來完成斬殺魏延一事呢?要知道,馬岱雖然是馬超的堂弟,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上陣單挑過,基本上一直擔任埋伏或接應的任務,其武藝應該並不高。

說到此處,或許有人會說,小說中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尊重歷史吧?畢竟在真實歷史上,魏延就是死在馬岱刀下的——《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這的確是演義中這樣安排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演義畢竟是一部文學作品,而非史書,功績完全可以張冠李戴,而且在行文過程中,要注重邏輯。那麼僅從小說本身的角度來看,諸葛亮為什麼要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待給馬岱呢?

其實,這個問題看似令人費解,答案卻非常簡單——諸葛亮在臨終之前,故意找一個人,假裝追隨魏延,取行魏延的信任,從而出其不意的斬殺魏延。這一計劃想要順利完成,接受任務的人,最起碼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能夠騙取魏延的信任,另一個則是深得諸葛亮信任。這兩點要求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難達成。畢竟,諸葛亮真正信任的人,大都是他的心腹,魏延雖然是一個武將,卻並不傻,反而非常聰明,否則的話,他也不可能設計出奇襲子午谷這樣的計策。

因此,諸葛亮在選擇人手的時候,不可能派王平、姜維等人,而其他人中,他真正能夠確保,不會臨時反水的人,實在有限,馬岱卻是其中的佼佼者。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馬岱作為名將馬超的堂弟,多年來一直沒怎麼受到重用,存在感非常低,看似與諸葛亮沒什麼交情,再加上其叔父馬騰,以及堂兄馬超,原本都是一方諸侯,他最終建議魏延放棄降魏的計劃,勸其擁兵自立,也不算突兀。這樣一個人,想要取得魏延的信任,是比較順利的。

可是,在演義中,諸葛亮與馬超的私交,大抵是不錯的,馬岱雖然一真沒有被重用,卻也經常被諸葛亮帶在身邊,因此馬岱對諸葛亮可謂忠心耿耿,再加上他經歷過滅族之痛,不可能為了一時的利益,拿自己遠在蜀漢的親人冒險,所以諸葛亮派他去執行這個任務,是完全放心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在演義中,馬岱存在感非常低,其武藝更是無法與魏延相比,讓他去執行斬殺魏延的任務,看起來非常不靠譜,但事實上,他卻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他也的確沒有讓諸葛亮失望。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水滸里第一個看清宋江的人,臨死前留下一句話,意圖阻止宋江得逞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有多慘?四人慘死箭下,一人至今仍被嘲諷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