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些書法「大咖」的老師,你都知道是誰嗎?

這些書法「大咖」的老師,你都知道是誰嗎?

今天是教師節,在此祝福辛勤敬業的老師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書法大咖們的老師到底是何方神聖!

「楷祖之師」——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是東漢大文豪暨書法大師蔡邕(字伯喈)之女。自幼熟讀經史,通曉音律。博學有才辯,雅工書道,筆法得其父真傳。初嫁河東郡衛仲道,不幸夫亡無子,只得返至母家。漢末天下大亂,蔡文姬被匈奴俘虜,後嫁與南匈奴左賢王,居胡中十二載,生二子。曹操統一北方後,遣使者以金璧贖回蔡文姬,並將文姬嫁與同郡董祀。

蔡文姬書法

在曹操的鼓勵下,蔡文姬憑仗記憶用真(楷書)、行(行書)書寫古籍四百餘卷,使古代典籍得以重刊傳世。她擅長詩文,詩風清婉俊麗。所作《胡笳十八拍》感傷亂離,激昂悲壯。北宋黃庭堅《山谷題跋》評其書法云:「蔡琰《胡笳行》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落,僅余兩句。」北宋《淳化閣法帖》卷五載有蔡琰草書一帖,二行,十四字。此十四字為「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祀塞」,氣象靈動,骨力洞達,弈弈有神。莊嚴之外,有才情瀟洒奔逸之致,令人嘆為觀止。

蔡琰真傳弟子鍾繇,字元常,三國魏時官至丞相,太傅,世稱「鐘太傅」。在書法上兼融各家,尤精楷、隸兩種書體,結字嚴整偏長,點畫多奇趣,具有其師蔡文姬飄逸之氣象,是由隸入楷開一代新風的書法大師。

鍾繇《宣示表》

「書聖之師」——衛夫人

衛鑠,字茂漪,晉代著名書法家,世人尊稱她衛夫人。衛夫人家學深厚,她的族叔衛灌擅長隸書和章草,從兄衛恆、丈夫李矩也擅長書法,衛夫人又師從楷書宗師鍾繇(yáo),形成自己「簪花小楷」的娟秀風格。她不僅書法技藝高超,也是書聖王羲之的啟蒙老師,所以在書法史上地位崇高。談起衛夫人與王羲之的師生情誼,不得不說起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書法課:

「高峰墜石」理解了重量與速度。

「千里陣雲」學習了開闊的胸懷。

「萬歲枯藤」知道了強韌的堅持。

衛夫人《古名姬帖》

我們總說書法要「發乎其上」,因為書法之美,一直是與生命相通的,而現當代,總是難以悟透,古人做到了。衛夫人的課堂精髓,千年不更。她既是書法老師,也是生命的老師。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黃庭經》

「虞世南之師」——智永

智永和尚(生卒不詳),南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聖王羲之七世孫,第五子王徽之後代,號「永禪師」。智永善書,書有家法。將王羲之作為傳家之寶的《蘭亭序》,帶到雲門寺保存。雲門寺(原名永欣寺)有書閣,智永禪師居閣上臨書20年,留下了「退筆冢」、」鐵門檻「等傳說。

智永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他傳「永字八法」,為後代楷書立下典範。所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影響遠及日本。即使現在,依然是書法學習的經典教材。

智永真草《千字文》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年少時與兄長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學家顧野王的門下讀書,受學十多年,他勤奮努力精思不懈,有時十幾天不洗臉不梳頭。他擅長寫文章,曾師法著名文學家徐陵,徐陵也認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與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擅書法,虞世南拜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由此名聲更大。

虞世南書法

「顏真卿之師」——張旭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迴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張旭草書《心經》

顏真卿是當官的,可是他非常喜歡張旭的字體,於是就放棄當官去學書法了,在他看來跟著大師學習書法,肯定能夠學到寫字的竅門,能夠比當官還出名,但是令顏真卿感到鬱悶的是,張旭只是給顏真卿講了一下練字的技巧,以及他自己寫字的特點,其他的事情,張旭再沒有多說,於是顏真卿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練著。

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僧人懷素之師」——鄔彤

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也是有名的書法家。趙明誠《金石錄》說他有書法作品《金剛經》、《尊勝經》以及《唐西河太守劉寂德政頌》傳世。

鄔彤楷書《唐侯知什墓誌》

鄔彤,也是懷素的姨表哥,懷素決心向他學書法。找到鄔彤以前,懷素已經胡亂練過很久,然而他始終覺得沒有得到筆法。表哥看到他痴迷的樣子,自然而然講到老師張旭的故事。當聽到鄔彤說「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時候,懷素連叫數聲:得之矣!得之矣!把表哥嚇了老大一跳:靠,你要瘋啊。

懷素《食魚帖》

「文徵明之師」——李應禎

李應禎(1431-1493),初名甡,字應禎,以字行,更字貞伯,號范庵。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景泰四年舉人,選授中書舍人,遷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僕少卿致仕,人稱李少卿。工書法,善楷、行、草、隸諸體。真書學歐陽詢、顏真卿,得蔡襄用筆之法。書法平正婉和,後潛心研究古法,並變其法,功力不凡,自成一家。

李應禎《行書致吳寬札》

他是祝允明的岳父,文徵明的書法老師。22歲時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在晚年告訴他,說自己學習書法四十年才開始有所得,並向文徵明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文徵明評應禎云:公難潛心古法,而所自得為多。當為國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虛腕疾書,今人莫能及也。又云:公既多閱古帖,又深詣三味,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

文徵明書法

「董其昌之師」——莫是龍

莫是龍(1537—1587)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藏書家。得米芾石刻雲卿二字,因以為字,後以字行,字雲卿,更字廷韓,號秋水,又號後明、玉關山人、虛舟子等。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莫如忠長子。八歲讀書,十歲屬文,十四歲補郡諸生,人稱「神童」。皇甫汸、王世貞輩亟稱之。不喜科舉業而攻古文辭及書法、繪畫,以貢生終。

莫是龍書法

董其昌早年拜師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讀,得以結識莫是龍,與他談書論畫,奠定了日後的書畫理論基礎。

董其昌書法

「何紹基之師」——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台、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籍貫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先後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傅,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元書法

何紹基是阮元的門生弟子。道光十六年(1836),何紹基考進士,以顏法書廷對策,為讀卷官阮元等人所激賞。何紹基考取進士,改庶吉士,入庶常館學習,阮元是教習之一。

隨著何紹基書藝的精湛,聲名益盛,阮元甚至「諄諄以他年神道碑為屬」。由此,亦可見阮元對於門生何紹基的器重。

何紹基對老師阮元也很敬重,往來揚州,都要到阮元處拜望。道光二十三年(1843),阮元八十大壽,何紹基拜壽,並送對句曰:「如日星河嶽在天下,合望奭伏鄭為一身。」下聯中,提到了四位歷史人物。望,呂望,即姜子牙。奭,即召公。此兩人都是歷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伏,指伏生。鄭,即鄭玄。此兩人分別是西漢、東漢著名經學家。對句指出阮元在事功和學術兩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受人景仰。

何紹基書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孔見 的精彩文章:

明朝這塊墓志銘背後,隱藏了一樁7人命案!
「玄」字少寫一點,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