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觀點:半導體行業要獲得快速發展,商業模式很重要

觀點:半導體行業要獲得快速發展,商業模式很重要

隨著半導體的應用擴散到人類的生活中,半導體的分工及擴展帶來了商業模式的演進。在IT產業當中,整個生態變得越來越複雜。早期,一個系統產品,一家公司做就可以,後來就開始分工。比如在20世紀60年代,IBM和德州儀器公司如果要生產晶元或是生產計算器,它就必須做垂直整合,要設計生產的儀器,要設計晶元用的軟體。它們既要自己做晶元的設計,還要把計算器做出來,甚至自己做銷售。

商業模式影響IT產業甚劇,其變得越來越重要。舉一個例子,正是商業模式促成了台灣電子業的起飛。很多人問,台灣電子業為什麼可以騰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商業模式。台灣的長處,就是在複雜的產業鏈當中有很清楚的分工,而且有互相的合作。比如它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早期靠加工、代工(個人電腦的代工),後來切入半導體的代工、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的代工。代工廠彼此之間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把一個非常複雜的產業鏈切成許多塊,然後分而治之,各個擊破,而且把它做到頂尖,所以台灣半導體、電子業很快就起來了,越早進去的工廠毛利潤就越大。但是後來因為時間一長,技術普及後門檻就降低了,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台灣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才在半導體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再舉一個例子來講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在1995年的時候,一部手機,如果照它的生產成本來計算它的價值,因為它裡面的晶元與軟體設計成本是很高的,所以當時一部手機要賣400到500美元,價格非常昂貴,事實上很多人都買不起。但當時的運營商用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來促銷產品:只要客戶與運營商簽訂2年的合約,用信用卡擔保一個月付29.99或39.99美元,並附送基本的通話時間,就可以用這種抵押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享有一部手機的使用權。若按29.99每月的價格算,事實上一部手機賣了720美元。而且一般人打電話都會超過基本通話時間數。運營商就是用這個商業模式成功地打開了市場。

晶元設計裡面有很多的知識產權,現在,如果有公司想做晶元設計,這家公司就必須先取得核(IP)的授權。比如設計設計AP(應用處理器),要Arm(安謀公司)指令集的核,就需要找Arm公司拿授權,將這核放在集成的晶元當中,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節省開發時間。但要付給授權費用,以前的商業模式,哪有這種概念?Arm公司的營收,90%全部是從這個授權費中來的。以前是根本沒有這種事情的,這是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以前的話,是以物易物,沒有拿到貨物,你根本不放心,哪裡會把東西先給你。在這種商業模式里,如果發生知識產權的糾紛,比如把別人的核(IP)放在設計的集成晶元裡面,做了一個晶元賣了出去,那如果發生糾紛了,去告誰呢?是告晶元廠商公司,還是使用晶元的這個系統公司,還是告供應核的設計公司呢?這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法律問題。有些商業模式是非常複雜的,今天的商業模式已經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再舉一個例子,今天有一台PC,它可能是由戴爾品牌,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或者在新加坡被銷售,可是它裡面的元件或者晶元,可能是在美國設計的,而它的核是由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生產供應的,然後在美國被採用、放進個人電腦設計中。

如果某家無晶圓晶元設計公司的晶元自己不能完全獨立生產的,那麼它的設計外包給其他廠家去做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它的貨物供應是通過代理商,把這個庫存建立起來。這家公司會把它的晶元帶到戴爾得州總部,首先它必須通過在德州的代理商,讓戴爾驗證並接受把這個晶元放進它的主板裡面,戴爾再把這個晶元整個主板外包給台灣的公司來做生產,而台灣公司的生產基地可能在大陸的深圳龍崗。這家晶元設計公司又必須與台灣的生產代工公司議價,最後在深圳龍崗生產的時候,這家晶元設計公司要派應用工程師過去深圳,確認這個生產過程沒有問題。如果晶元一出問題,這家IC公司所要面對的就不僅是德州的戴爾及代理商,而且要面對台灣的採購商,還要面對深圳龍崗的生產基地,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商業模式及過程,但這種商業模式在IT產業當中非常平常。(摘自陳少民先生新書《戰略高地》)

如今,晶元已成為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電子產品贏得市場的關鍵承載。在同樣的市場及應用的前提下,而且市場的體量可支撐高的投入,如果希望產品價錢低、有競爭力、普及化的晶元,那一定要採用先進工藝。所以三星、英特爾、高通、英偉達、AMD、博通等大公司,紛紛搶佔先進工藝,義無反顧。從晶圓代工廠的角度講,如果這些代工工廠想要取得訂單,那它就必須做持續先進工藝的投資。

目前為止,半導體這個行業仍然發展迅猛:3納米蓄勢待發,1納米已開始研發。

而《戰略高地》這本書就是作者因多年工作於半導體界,深知這個產業的門檻和難度,明白這個產業的重要性,更了解到個人的渺小,繼而有感所著。

本書是作者陳少民先多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競爭力研究中心」兼職授課時的材料,他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切入,更多的是探討頂層設計、商務模式、生態圈、創新及文化。當大家都要了解矽谷時,他分享了多年收集的矽谷的生態圈及前50大上市公司的資料和數據,包括了產業環境、商務模式、文化、策略、資源分配及產出投入比,供大家參考。並在此基礎上,對比分析了世界各個高科技版圖之間的競爭、長短、商業模式及文化,包括了美國矽谷、歐洲、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印度及以色列。

【名家推薦】

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地——全球競爭與創新》,以他多年在高科技半導體行業的經驗,歷經美國矽谷、中國台灣、中國大陸等區域,提供了各區域消長的比較及代表性公司成功或沒落的原因。本書觀察入微、分析深入,很值得一讀,對電子半導體從業者有所助益。

——居龍(SEMI中國區總裁,全球副總裁)

陳少民先生的《戰略高地》這本書圍繞整個高技術產業生態,詳細分析了美國、歐洲、日、韓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三星、蘋果、谷歌、台積電等大公司幾十年來的興衰成敗、縱橫捭闔,為中國晶元等領域的高技術企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

——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地——全球競爭與創新》對於創新之於高新企業的作用多有洞見,讓我感到耳目一新,豁然開朗。創新既是一種科學,又是一種藝術,它是人類文明最高的結晶,讓我們一起來擁抱創新!

——石磊(通富微電子總裁)

《戰略高地》一書很好地詮釋了全球IT創新與競爭的格局,這本書告訴我們,這些核心技術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甚至需要社會改變對技術的看法。

——吳承楊(甲骨文公司副總裁)

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地——全球創新與競爭》從人才、市場、技術、資金、文化及策略等方面廣泛分析了世界各個高科技區域之間的競爭及優劣差異,更深入分析了各大科技公司的管理和經營之道,是非常全面的一本觀察並了解高科技行業的必讀之書。

——王寧國(長鑫存儲董事長)

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地——全球競爭與創新》以國際化的視野分析了全球各大高科技企業的成敗得失,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相信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得到不少啟示、進而深入思考。

——魏少軍(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的高新產業如何在新的時代彎道超車?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地——全球競爭與創新》給出了國際視野的意見和建議。

——葉甜春(中科院微電所所長)

陳少民先生的新書《戰略高略——全球創新與競爭》是一本從宏觀和微觀上分析了IT產業的論著。對全球區域間的競爭及獲利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方方面面深入探討了IT生態圈與產業鏈。

——張汝京(芯恩集成電路董事長)

【購買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明天見!2018集微半導體峰會日程公布
半導體峰會特色活動:集微食堂,眾多大佬等待您的光臨!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