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魏是不是正統?蘇軾寫文章隔空聲援從小仰慕的歐陽修

曹魏是不是正統?蘇軾寫文章隔空聲援從小仰慕的歐陽修

(本文是沉香讀蘇軾的第3期)

當歐陽修第一次見到蘇軾時,就驚為天人,始終把他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但歐陽修不知道的是,蘇軾早在童年時代就是歐陽修的鐵粉,還曾寫文章隔空聲援偶像。

第一次聽說歐陽修這個名字時,蘇軾還只有八歲。那一年,蘇軾正跟隨道士張易簡讀書。有一天,張易簡的一個朋友從京師帶回一首正當紅的詩。

詩的名字叫《慶曆聖德詩》,作者是石介,主要內容是慶祝呂夷簡罷相,章得象、晏殊、賈昌朝、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執政,而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等人擔任諫官。

張易簡讀得津津有味,蘇軾好奇的詢問那都是什麼人,張易簡不耐煩的說:「小孩子何必知道!」蘇軾振振有詞道:「如果是天人,我不敢知道;如果是普通人,為何不能知道?」

張易簡很驚訝於八歲的孩子竟如此伶牙俐齒,於是將詩中的事情詳細告訴了蘇軾。最後,他鄭重其事的說道:「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都是人傑。」小蘇軾默記在心裡。

當時,歐陽修的文章名滿天下,不只是道士兼小學老師張易簡對他仰慕有加,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他的鐵粉。十二歲那年,蘇洵讀到歐陽修的一篇謝表文時,讚不絕口,反覆誦讀之後,又拉過兒子蘇軾,讓他也擬寫一篇。

蘇軾擬寫的文章全文已經失傳,但蘇洵對其中的「匪伊垂之帶有餘,非敢後也馬不進」這兩句讚賞不已,高興的說道:「此子他日當自用之。」

公元1055年,歐陽修和章望之爆發了一場關於正統論和霸統論的論戰。二十歲的蘇軾一連寫下《正統論》三篇聲援歐陽修的觀點,而遠在京師的歐陽修還毫不知情呢。

所謂正統論,就是封建王朝的傳承問題,也是根本問題,涉及到政權的合法性。歐陽修和章望之爭論的一個焦點在於曹魏,歐陽修認為曹魏是正統,章望之則認為不是。對於這個問題,蘇軾在文中寫道:

章子以為,魏不能一天下,不當與之統。夫魏雖不能一天下,而天下亦無有如魏之強者,吳雖存,非兩立之勢,奈何不與之統。章子之不絕五代也,亦徒以為天下無有與之敵者而已。今也絕魏,魏安得無辭哉!

章望之認為,魏國沒有統一天下,不能算作正統。蘇軾則認為,魏國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魏國是天下最強的,吳國雖然存在,但不能和它形成對抗,為何不能給曹魏正統的稱號。章望之不否定五代的正統地位,卻單單否定魏國,是很沒有道理的。

蘇軾還在文中大膽給出自己的看法:

正統聽其自得者十,曰:堯、舜、夏、商、周、秦、漢、晉、隋、唐。予其可得者六以存教,曰:魏、梁、後唐、晉、漢、周。

蘇軾認為,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正統地位的有堯、舜、夏、商、周、秦、漢、晉、隋、唐,當時不認為是正統,後世追認的有魏、梁、後唐、晉、漢、周等王朝。

針對章望之所說的必須在德行和武功上達到完美的統一,不然不能算作正統,只能算作霸統的說法,蘇軾反駁道:

聞天下之父嘗有曰堯者,而曰必堯而後父,少不若堯而降為兄,則瞽、鯀懼至仆妾焉。天下將有降父而至於仆妾者,無怪也。從章子之說者,其弊固至乎此也。

聽說天下有一個父親名叫堯,如果說一定是堯那樣的人才算做是父,稍微不如堯就降為兄,那麼公瞽叟、鯀恐怕要降為仆妾了。天下有把父親降為仆妾的,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因為按照章望之的觀點,他的流弊本來就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歸根結底,歐陽修和蘇軾秉承的正統論認為中國王朝是一脈相承的,不存在斷裂的過程,如果魏不是正統,那麼晉的正統地位從何而來?晉不是正統,南北朝呢?

蘇軾尖銳的指出,你章望之覺得曹魏沒有統一天下,就不是正統。那麼五代呢?又有哪個統一天下了?如果五代不是正統,那麼宋的正統地位從何而來?你只敢否認曹魏,不敢否認五代,還不是欺負曹魏無從爭辯,而你生在宋朝,不敢否認五代啊。這不是雙重標準是什麼?

蘇軾為何一定堅持正統是延續的呢?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天下沒有正統,就會激發很多人爭奪正統的野心,造成天下的不穩定,一味的強調霸統是不利於社會和諧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軾和歐陽修的正統論也有很牽強的地方,他沒有給出一個客觀的標準,而是從封建王朝的統治需要出發,出發點還是儒家的大同觀。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歐陽修、章望之、蘇軾等人敢於公開討論正統,而章望之的觀點甚至有否定宋朝正統地位的嫌疑,居然能被當政所包容,宋朝的政治氣候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辛辣點評隋文帝,直言他才是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仗著皇后的寵在皇上面前擺譜,他一個跟頭栽到幾千里之外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