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從踏上工作崗位至今,她25年紮根偏遠山區教育一線。多重榮譽加身,她卻說,願意一輩子俯下身子快樂育人,站直身軀快樂教書,一輩子快樂行走、耕耘在太行山間。她就是當選「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張建華。隨小編一起來聽聽張老師的快樂故事↓↓↓

在和孩子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快樂時光中,我深刻體會到,最樸素最真實的教育就是愛和陪伴。

——張建華

從一名山溝溝里走出的貧困農家子弟,到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再到一校之長,河北省阜平縣阜平鎮大元村大園小學教師張建華從心底里感恩國家和學校的培養。

從踏上工作崗位至今,張建華25年紮根偏遠山區教育一線,擔任班主任22年。其間,她先後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等40多項榮譽稱號。今年,她又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一路走來,青春之花在她辛勤的汗水裡次第綻放。「我收穫了當一名教師的幸福與快樂,我願意一輩子俯下身子快樂育人,站直身軀快樂教書,一輩子快樂行走、耕耘在太行山間。」張建華說。

偏遠村小的「全能運動員」

1993年7月,從保定師範學校畢業後,張建華回到家鄉阜平,在全縣最偏遠貧困的大台鄉坊里村小學,開始了自己的教育事業生涯。「當年一去,讓我包班教四年級。所謂包班,就是整個班的所有學科都由一個人教,簡陋的土坯房四面漏風,破桌子、爛板凳『弱不禁風』。」回想當年情景,張建華頗有感慨。

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張建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成為「全能運動員」,她在中師學到的本領得到了施展的機會。

把在中師學的體育遊戲、韻律操搬到體育課上,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健康成長;學校唯一一架「高大上」的腳踏琴成為音樂課的好夥伴,師彈生唱其樂融融;美術課上,孩子們和從未謀面的素描、剪紙、手工交上了朋友,創意飛揚……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 張建華在課堂上。(《中國教育報》發,馬利攝)

看著孩子們每天如花兒般燦爛的笑容,忙成「陀螺」的「小張」老師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基本每一天都是7節課連軸轉,沒有多少自己的空閑時間。但因為熱愛,所以我快樂。」

就在入職3個月後的一天,她的嗓子突然「罷工」,發不出音,說不出話,又癢又疼。

「離期末考試還有一個月,自己的嗓子好不了是小事,耽誤學生的學習可怎麼好?」此時,張建華顯現出了山裡孩子的那股韌勁兒,她一邊喝著村醫開的葯,一邊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無聲課堂」教學。

每到上課時間,她就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檢測試題,一字一字抄寫在黑板上,藉助「啞語」手勢教孩子們……直到考試結束,她才到25公里外的縣城醫院看嗓子。

那年期末考試,張建華所教年級所有科目成績均位列全鄉第一。「還得了兩條枕巾的獎勵呢。」張建華笑著說。

就這樣,在坊里小學工作5年、城廂小學18年、大園小學兩年,張建華一直在熱愛中踏實前行。

給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

在張建華的教育詞典里,「學校」被解釋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沒有快樂,一切皆為負擔。因此,她一直致力於快樂教育,陪學生共同成長。

「給予孩子成長、成人、成才的精神給養和當下的童年快樂,是張建華作為班主任的最高追求。」這是當年保定市優秀班主任表彰時給她的頒獎詞,也是領導、同事、家長們對她的一致評價。

她堅持到學生家裡做家訪。路上,她一邊和孩子們談心聊天,一邊和他們撿路邊的木柴,帶回家讓家長燒火做飯。

農忙季節,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家裡缺少勞動力,被父母拉去干農活。為了不讓孩子落下功課,她號召全班學生成立互助小組,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她經常帶著學生拿上掃帚,走出校門,清掃全村的街道;周六和周日,她常帶領班裡的雷鋒小隊,給村裡的五保戶送溫暖,讓孩子們在老人們幸福的笑容里體會奉獻的快樂;每學年,她都帶孩子們勤工儉學——春天到山裡采槐花,夏天到地里撿麥穗,秋天到坡上摘酸棗,冬天到草叢裡拾紅棗……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和孩子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快樂時光中,我深刻體會到,最樸素、最真實的教育就是愛和陪伴!」張建華說。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 張建華給孩子做輔導。(中國教育新聞網發)

她把和孩子們的共同學習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每日誦讀經典、每學年共讀百餘本書是張建華和學生的精神大餐。班裡建起「圖書閱覽超市」,定期開展「讀書漂流」活動,定期評出「讀書達人」。每學期開學時,她都會到書店,自費為學生買圖書,孩子們也捐出自己最感動的一本書。書籍在師生間「漂流」,師生同讀100本書,成了她書香班級的名片。

建起首個山村名師工作室

樂教、好學、善思、實幹,張建華注重自我成長,追求卓越,她和學生教學相長,與同伴教教相長,立志做有職業尊嚴感的幸福教育人。

張建華十分重視教學反思與總結,一篇課文甚至會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好幾篇反思。2012年是學校的「教材作文教學年」,她聽了40多節課,為每名教師寫了千字的評課稿。通過這階段工作,她敏銳地發現,作文教學也需要前置性研究。在特級教師王者書指導下,市級課題「小學語文教材作文前置性研究學習」成功立項並順利結題。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 張建華送教下鄉(央視網發)

年年送教下鄉,張建華先後5次被評為「送教下鄉先進個人」;2010年6月至11月,她帶隊,全縣600名班主任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知行中國」骨幹班主任遠程培訓工作,被教育部評為「優秀管理指導教師」。2014年暑期,她被保定市進修學校聘為「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培訓專家」。

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一個階段產生一個階段的收穫。

2017年7月,「河北省名師張建華工作室」成立,這是河北全省100個名師工作室中唯一設在偏遠山區鄉村小學的省級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啟動一年多,張建華帶領來自全省各地的7名工作室成員,秉持「雙生長」研修理念,通過集中研修、「互聯網+」等研修方式,同教共研,教教相長:已經集中研修3次,送培送教21次,公開發表論文18篇,主持、參與省市級課題研究5項;在「河北省名師張建華工作室」微信公眾號推出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文章78篇,其中大多為原創。

2018年4月,約10萬字的《啟航2017·河北省名師張建華工作室成長紀實》得到省考核組專家的肯定和讚歎。

言傳身教,俯下身子快樂育人;同學共長,站直身軀快樂教書。

如今,張建華在快樂教壇耕耘的路途中,又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教育理論修養再上層樓,輻射帶動當地一線教師湧現更多名師。

作者 |周洪松

來源 |《中國教育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