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帝國分裂後產生的國家有哪些?

蒙古帝國分裂後產生的國家有哪些?

原標題:蒙古帝國分裂後產生的國家有哪些?


蒙古帝國是西方史學家對在13世紀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與四大汗國等蒙古政權的統稱。1206年春奇渥溫·孛兒只斤·鐵木真在削平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草原各部後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在本次大會上他被蒙古貴族們共同尊奉為成吉思汗,以此為標誌宣告統一的蒙古汗國正式建立。


蒙古汗國的建立僅僅只是這個帝國擴張的開始:公元1218年統一了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西征西遼,由此揭開了他雄心勃勃的征服世界的宏大計劃。在隨後的七年中他統率著蒙古大軍橫掃亞歐大陸:從萊茵河畔的維也納到黃河邊的汴梁,從嚴寒的西伯利亞到炎熱的阿拉伯半島都臣服於蒙古的鐵蹄之下。1225年成吉思汗發動了他生平最後一戰,正是這場戰爭成功滅掉了西夏國。成吉思汗死後蒙古人又發起兩次西征將東歐、西亞等地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南下滅金、滅宋、招降吐蕃、征服大理,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多瑙河、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極盛時期的國土面積達到三千餘萬平方公里,締造了人類歷史上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


然而在1259年之後統一的蒙古帝國事實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所統治的元朝和四大汗國。應該說蒙古帝國分裂的種子早就埋下了:蒙古帝國的擴張速度實在太快了——從東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維也納城下,從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一直到熱帶島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鐵蹄如颶風一般席捲。


以蒙古的人口統治如此偌大的國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剛從原始部族過渡而來,因此當他們面對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為先進的民族時迅速和當地人口出現了融合跡象:西征的蒙古人絕大多數同當地的突厥人融合併皈依了伊斯蘭文明,而東方的忽必烈則仿行漢制建元稱帝。

然而在這一同化的過程中堅持蒙古舊俗的反對聲音也極其強烈,由於西征的蒙古人接觸到的突厥人也是游牧民族出身,和蒙古的習俗差異相對較小,對要堅持舊俗的保守勢力而言還能接受,而忽必烈的建元稱帝之舉在蒙古宗王眼中就是十足的另類了。事實上自從成吉思汗死後蒙古黃金家族內部就開始為爭權奪利而鬥爭: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認為長子朮赤並非成吉思汗親生,於是在窩闊台繼任大汗後察合台系和窩闊台系就聯手排擠朮赤系,這時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蒙哥主動向朮赤之子拔都示好。


實際上後來在蒙哥就任大汗一事上拔都出力甚多,坐上汗王之位的蒙哥投桃報李予以拔都相當的自治權,這時實際上就已埋下了日後蒙古帝國分裂解體的種子。在主張建元稱帝效法漢制的忽必烈和主張維持蒙古舊俗的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大打出手時察合台系和窩闊台系的後人又站到了阿里不哥一方,最終蒙古帝國就在黃金家族的內戰中走向了分裂。



公元1260年蒙古汗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即大汗位,在這裡他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頒布即位詔書,稱皇帝,以示自己的正統王朝統治者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遠超其兄蒙哥、其父托雷:他企圖變革蒙古汗國的國家體制——他不僅要做蒙古帝國的大汗,還要做中原正統封建王朝的合法繼承人。


此後由於權力和意識形態之爭忽必烈與幼弟阿里不哥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汗位爭奪戰,阿里不哥最終認輸。此後忽必烈又經過四年的籌備開始南圖以漢人為主體民族的南宋。公元1264年忽必烈汗將蒙古帝國的首都從和林遷到燕京(今北京,原金朝中都,金亡後改稱燕京),後又改名大都,從此大都正式替代和林成為元朝多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舊都和林成為元朝陪都,同時也是元朝嶺北行省(轄區包括今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各一部)治所所在。


1271年11月忽必烈接受漢族幕僚的建議按《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建國號「大元」,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吏。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元軍攻破,宋恭帝和謝太后出降。在1279年的崖山海戰中元軍徹底消滅南宋殘餘勢力,統一中國。元朝自建立伊始就在仿行漢制和固守蒙古舊俗之間不斷搖擺:一方面從忽必烈建元稱帝起元朝君主都仿行漢制稱帝,但另一方面仍保留傳統的蒙古汗號。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從蒙元手中收復燕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388年北元後主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後去大元國號復稱蒙古。



1225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在隨父汗西征花剌子模凱旋後受封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原乃蠻部的領地和原西遼的部分領土,由此奠定了日後窩闊台汗國的基礎,宮帳設在也迷里(今中國新疆額敏縣)。由於窩闊台曾就任蒙古汗國的大汗,所以事實上蒙古帝國的全部領土皆在其掌控之下,他的後代完全可以在窩闊台的封地之外取得世襲領地:窩闊台即位後便把將自己在也迷里的封地賜給長子貴由,而將次子闊端封於涼州(甘肅武威)並把成吉思汗生前分給拖雷的雪你惕部和速勒都思部共3千戶蒙古牧民轉授於闊端名下。


1251年托雷系的蒙哥繼位後對窩闊台系勢力進行嚴厲打擊。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過程中窩闊台系的後人海都依附於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敵。阿里不哥失敗後海都拒絕歸附忽必烈,至此由窩闊台後裔統治的窩闊台汗國開始同忽必烈統治的元朝對立起來。1268年海都與察合台汗國的八剌聯合從元朝手中奪取伊犁河谷與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地區,1269年海都糾集窩闊台、察合台、朮赤三系諸王在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畔召開忽里台。八剌死後察合台汗國實際上成為海都所操持的附庸,察合台汗國的統治者都哇追隨海都多次進擾元朝的西北邊境。


海都統治下的窩闊台汗國所控制的地域西至可失哈耳與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諸城,東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魯番),北有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之地,成為中亞的一大勢力。1301年海都在與元軍的戰鬥中受傷,回師途中死去,其子察八兒繼位,隨後窩闊台後裔為爭奪汗位發生矛盾和分裂,窩闊台汗國的力量遭到削弱。1304年察合台汗國的都哇同察八兒爆發戰爭,元軍也越過阿爾泰山擊破察八兒的軍隊,戰敗的察八兒投奔都哇。窩闊台汗國所屬諸部一部分歸附元朝,大部分降於都哇。1309年察八兒在察合台汗國的一次政治鬥爭中落敗,被迫逃歸元朝,被元朝封為汝寧王。他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國也先布花汗所有,窩闊台汗國至此滅亡。


察合台汗國是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於1222年受封的領地基礎上由其後裔所建,這片地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台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宮帳設在阿力麻里境內的忽牙思。由巴魯剌思、札剌亦兒和克烈亦惕三部構成了察合台汗國中蒙古族的主體,察合台汗國的蒙古族人同當地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多有同化融合。


在托雷系的蒙哥就任蒙古大汗的過程中察合台和窩闊台兩大家族是持反對意見的,因此蒙哥在上台後把察合台後裔統治的河中地區轉封給支持自己的拔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戰中察合台封地成為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人的角逐交鋒之地:忽必烈派供職於自己帳下的察合台曾孫的兒子兀魯克去繼承察合台封地,然而兀魯克在途中被阿里不哥的軍隊所殺害,阿里布哥派察合台第六子的兒子阿魯忽去繼承察合台封地。


儘管阿里不哥最終在汗位爭奪戰中落敗,由他扶植起來的阿魯忽卻悄然做大並從拔都手中奪回了河中地區,至此察合台汗國已成為一個事實上的獨立汗國。1264年阿魯忽去世。1265年木八剌-沙登上察合台汗國的汗位。同年忽必烈派八剌前往察合台汗國與木八剌-沙爭權,八剌串通木八剌-沙的書記官和一部分士兵推翻了木八剌-沙,成為察合台汗國的新君主。儘管八剌是由元朝忽必烈扶植上位的,但出於自身利益而選擇依附於窩闊台汗國的海都同元朝交戰。


1304年八剌之子都哇同海都之子察八兒爆發戰爭,元軍也越過阿爾泰山擊破察八兒的軍隊,戰敗的察八兒投奔都哇。窩闊台汗國所屬諸部一部分歸附元朝,大部分降於都哇。1309年察八兒在察合台汗國的一次政治鬥爭中落敗,被迫逃歸元朝,被元朝封為汝寧王,他的領地大半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國也先布花汗所有。14世紀中葉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察合台汗國與西察合台汗國。


1369年作為蒙古和突厥混血後裔的帖木兒殺死西察合台汗國汗王忽辛,建立帖木兒帝國。東察合台汗國在中國史籍中以國都為名先後被稱為別失八里、亦力把里、吐魯番。1514年東察合台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賽依德在東察合台汗國的舊地上創立了伊斯蘭化的葉爾羌汗國,1680年葉爾羌汗國被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所滅,至此察合台系的統治斷絕。



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朮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窩闊台之命率大將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兒、合丹、貴由、蒙哥等西征。次年拔都先遣速不台率騎兵突然襲占不里阿耳。1237年春拔都又令蒙哥擊滅突厥系的欽察人,至此蒙古人通往歐洲的道路被徹底打開。就在這年冬天蒙古人又利用江河封凍的時機大舉進攻基輔羅斯,這時的基輔羅斯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若干大公國共同組成的聯盟體系。


蒙古大軍猶如旋風一般席捲了也烈贊、科羅木納、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等羅斯公國,1240年冬蒙古大軍開始圍攻基輔羅斯的都城基輔城。窩闊台汗十三年(1241年)春蒙古軍除留三萬兵鎮守南斡羅思外,集合十二萬軍隊分三路向馬札兒(今匈牙利)進攻,南北二路先發,分進合擊。北路拜答兒軍攻陷孛烈兒都城克拉科夫後進入西里西亞(今波蘭西南部),於里格尼茨擊潰孛烈兒(波蘭)、捏迷思(日耳曼)聯軍三萬。同年夏季蒙古軍一支先鋒攻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被奧地利、波希米亞聯軍擊退。


公元1242年窩闊台大汗的死訊傳來,繼承汗位的是與拔都不和的貴由,與此同時拔都在進攻捷克的過程中受阻,於是返回羅斯地區,在今天伏爾加河入裏海處的薩萊城建立自己的汗帳。由此建立起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因汗王宮帳為金色,又名金帳汗國)。金帳汗國對羅斯諸公國採取「以俄治俄」的政策:金帳汗國的統治中心位於南俄羅斯草原,對北部森林地區的諸公國允許其在臣服蒙古的前提下保持半獨立地位。蒙古人在俄羅斯諸王公中選擇一人冊封為「弗拉基米爾及全俄羅斯大公」,由他作為蒙古人的代表在俄羅斯各地徵收貢賦。

獲得這一封號的王公不僅可以在替蒙古人徵稅時獲得經濟利益,還具有為蒙古征討不聽號令的公國的特權,由此使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迅速增長起來。在爭奪這一封號的過程中位於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交匯處的莫斯科大公國最終勝出,由於位於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交匯處商業要道,又是東北羅斯的中心地帶,因此莫斯科大公國的發展速度在諸公國中相對較快。這一時期莫斯科大公國積極為蒙古徵收貢賦、鎮壓不聽號令的公國,還重金行賄可汗的妻妾、重臣,通過這種方式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一世成功獲得了「弗拉基米爾及全俄羅斯大公」的封號,藉助這一封號他可以名正言順地發展自身實力。


到15世紀後期莫斯科大公國以替蒙古征伐不聽號令的公國為名佔領了雅羅斯拉夫和羅斯托夫等公國。金帳汗國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集權制的大一統帝國——儘管征服的疆域足夠遼闊,但羅斯諸公國並未納入金帳汗國的直接統治之下,而是保持著半獨立的狀態,即使在金帳汗國統治的南俄羅斯草原在蒙古貴族內部也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形成了隸屬於拔都及其後裔的半獨立國。隨著這些半獨立國的勢力日漸增長開始逐漸同汗國中央分庭抗禮,以致於金帳汗國在1340——1380年之間因為蒙古貴族內部的爭權奪利而更換了20個可汗。14世紀末金帳汗國呈現出衰敗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爾逐漸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去,同時興起於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也開始侵襲金帳汗國。


到15世紀時從金帳汗國中先後分裂出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獨立國家,金帳汗國中央直轄的有限疆土被稱為大帳汗國,金帳汗國的正統汗位由大帳汗國繼承。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國大公德米特里率領羅斯諸公國同金帳汗國權臣馬麥在沃扎河交戰。德米特里伊設法阻止蒙古軍隊過河——他為他的部隊在山上一個佔領了很好的位置。俄羅斯軍隊形成了以頓斯科伊為中心、以波洛茨克的安德烈為側翼的弓型陣勢。蒙古軍主將穆爾扎別吉奇渡河從兩側包圍俄軍。然而蒙古騎兵的攻擊被俄羅斯反擊擊退。蒙古人開始撤退並引起混亂,許多人淹死在河裡,穆爾扎別吉奇本人也被打死。


此戰後德米特里贏得了頓斯科伊(頓河英雄)的稱號,這是俄國人對金帳汗國第一次重大勝利,對塑造其民族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但不久之後脫脫迷失再次突襲莫斯科,莫斯科被迫再次向蒙古納貢。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絕承認金帳汗國對羅斯的統治,拒絕繳納貢賦,於是金帳汗阿合馬率兵前來討伐。伊凡三世的軍隊同阿合馬的軍隊隔著烏格拉河對峙,最終蒙古軍因天寒糧缺,波蘭援軍未到,又擔心克里米亞汗國襲擊自己的後方等原因主動撤退。


儘管這只是一次對峙,還算不得真正的戰鬥,但正是這一事件標誌著蒙古金帳汗國對俄羅斯地區240年統治的結束。阿合馬在歸途中因內訌被殺,到了1502年金帳汗國被由自己分化出去的克里米亞汗國所滅,此後蒙古系的各汗國之間互相廝殺,再沒能恢復對俄羅斯的統治。到16世紀50年代由金帳汗國分化出來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全被莫斯科大公國吞併。


拔都建立金帳汗國後曾冊封自己的兄長斡兒答為白帳汗,由此形成了作為金帳汗國附庸的白帳汗國。白帳汗國雖然是金帳汗國的附屬國,但是實際上是自治的,然而由於其受封於金帳汗,因此被視為金帳汗國的分支而不列入四大汗國。拔都的另一個兄弟昔班的後代阿布海爾在白帳汗國東部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白帳汗國的八刺汗死後阿布海爾奪取了白帳汗國的汗位,八剌汗的兩個兒子賈尼別克汗和克烈汗不滿汗位被阿布海爾奪走,於是率領自己的部眾脫離烏茲別克汗國,來到今天的哈薩克創建了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汗國建立後哈薩克諸部在政治上獲得獨立,經濟上得到迅速發展,汗國的領土也不斷擴大:15世紀50—70年代初哈薩克汗國擁有欽察草原和中亞的論答剌、突厥斯坦、烏爾根奇等地。1500年哈薩克汗國佔領河中地區。到16世紀20年代哈薩克汗國的領地南面包括錫爾河流域,東南部包括七河地區,東北部包括巴爾喀什湖東部和南部地區,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1698年至1718年哈薩克族的許多部落按照部落譜系劃分為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裏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


小帳也吸收不少諾蓋人。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裏海,南及錫爾河。當哈薩克汗國步入全盛時期之時東方的蒙古草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同年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等人率軍北伐並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逃回漠北草原。草原上脆弱的游牧經濟難以支撐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漢制建立的統一國家,於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復到成吉思汗統一之前的諸部混戰的局面。蒙古諸部彼此征戰的結局是逐漸形成了韃靼和瓦剌兩大部落聯盟。1524年受東蒙古韃靼部擠壓的瓦剌部在西遷過程中和哈薩克汗國發生摩擦,沒想到這次衝突就此揭開了雙方長達兩百餘年的戰爭,由於明代的瓦剌部到了清代被稱之為衛拉特蒙古,所以這場戰爭就被稱之為衛拉特-哈薩克"兩百年戰爭"。事實上衛拉特蒙古並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部落聯盟體系,主要包括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大部和一些小部落。1615年到1652年哈薩克汗國打敗衛拉特的攻擊並佔領準噶爾汗國的西部地區。17世紀中期準噶爾人反擊哈薩克汗國並佔領東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和察合台後裔的葉爾羌汗國。


1682~1748年哈薩克汗國一直處於劣勢。值得哈薩克人慶幸的是:準噶爾人並不是只有哈薩克這一個敵人,東方的清王朝康、雍、乾三代帝王對準噶爾汗國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打擊,到1760年冬滿清王朝徹底平定了準噶爾汗國。清軍在東線對準噶爾汗國的牽制使哈薩克獲得了翻盤的機會:從1748年起哈薩克開始反擊準噶爾人並收回了塔什干、七流河等東南地區。1752-1753年在阿布萊汗率領下的哈薩克軍隊攻進準噶爾的中心地區伊犁河博熱塔拉並成功佔領了準噶爾汗國的首都。

清軍在消滅準噶爾汗國後就和哈薩克直接接壤了,此後雙方几番交火卻沒任何一方取得明顯的勝利,最後雙方簽訂和約:哈薩克汗國成為清朝的藩屬國之一,但清朝不干預其內政,同時劃定了兩國邊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哈薩克和準噶爾的兩百年戰爭對彼此都是重大的消耗,哈薩克人還甚至還沒來得及慶祝東部準噶爾人的威脅消除就不得不面對西部悄然興起的沙皇俄國。從18世紀中葉起哈薩克汗國中帳、小帳的長老開始簽訂臣服於俄國的證書,不過這種臣服和對滿清王朝的臣服一樣更多是一種名義上的臣服——俄國並未在哈薩克的土地上設置行政管轄機構,也沒徵收賦稅。


不過俄國並不甘心於這種名義上的統治——俄國人不斷在哈薩克的土地上修築堡壘要塞,一步步蠶食哈薩克人的土地。俄國人的行為引起了哈薩克人的警惕:1743年哈薩克人以對俄國邊境村莊大肆搶劫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情緒。1744年哈薩克人再次入侵俄國邊境,搶劫了從阿斯特拉罕去希瓦的商隊,又拘押了從奧倫堡到卡拉卡爾帕克人那裡去的格拉迪舍夫中尉。沙俄針對此種情況通過煽動土爾扈特人、巴什基爾人來削弱哈薩克人的力量——當然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利用土爾扈特人、巴什基爾人削弱哈薩克人,也反過來利用哈薩克人的力量削弱土爾扈特人、巴什基爾人。


土爾扈特人在意識到自己被俄國人利用的現實後毅然舉族東歸,當他們途徑哈薩克人的領地時遭遇到被沙俄煽動起來的哈薩克人的圍追堵截。沙俄這招借刀殺人之計取得了成效:土爾扈特人、巴什基爾人和哈薩克人就這樣互相削弱,最終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渥巴錫率領下回歸故園,而巴什基爾人和哈薩克人則在互相削弱後失去了抵抗沙俄的實力。直到這時沙俄仍在繼續實行借刀殺人之計:既然巴什基爾人和哈薩克人都已削弱了,那就索性再利用哈薩克內部大帳、中帳、小帳各部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1847年哈薩克汗國最後一位可汗克涅薩熱被叛徒出賣給沙俄,至此存在了將近391年的哈薩克汗國覆滅,其領土併入沙皇俄國的版圖。至此蒙古黃金家族白帳汗系的統治斷絕。



1252年托雷第三子旭烈兀奉身為大汗的兄長蒙哥之命西征波斯等地。1256年旭烈兀攻滅盤踞在今天伊朗馬贊德蘭省的亦思馬因派勢力(該教派以暗殺聞名,因此被伊斯蘭教其他派系稱之為刺客派,在金庸小說中該教派的首領被稱為山中老人)。1258年旭烈兀統率的蒙古大軍攻陷巴格達,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發。1259年旭烈兀分兵三路入侵敘利亞,蒙古兵鋒甚至已逼近北非的埃及。


然而就在此時從東方傳來一個消息: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今重慶合川釣魚城)時身亡。按蒙古舊制:一旦大汗駕崩,那麼出征諸王都必須返回蒙古本部參與忽里勒台大會以確定下任大汗的人選。這樣一來旭烈兀就率軍東返,只留下由怯的不花統率的兩萬人駐守敘利亞。1260年9月3日由怯的不花統率的蒙古軍團在今天巴勒斯坦那布盧斯附近的艾因·賈魯平原被埃及馬穆魯克騎兵擊敗。


另一方面東返的旭烈兀行至波斯時得知二哥忽必烈同幼弟阿里不哥發生了汗位之爭,遂不再東返,轉而在西亞建立伊利汗國(也有翻譯為伊爾汗國的)。相比其他蒙古系汗國對忽必烈身為蒙古大汗的身份的否定不同的是:旭烈兀選擇站在忽必烈這邊,因此忽必烈遣使傳旨:將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境的波斯國土和該地蒙古、阿拉伯軍民劃歸旭烈兀統治。

於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從而建立了一個領土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麵包有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的汗國。忽必烈在世時伊利汗國一直承認其宗主權。1335年伊利汗國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歐洲的獨立之光——克羅埃西亞人絕不認輸
唐末皇帝唐昭宗,兢兢業業但是下場比崇禎還慘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