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大臣1句話,為百姓免去2千萬兩銀子的賦稅,卻遭百姓唾罵

清朝大臣1句話,為百姓免去2千萬兩銀子的賦稅,卻遭百姓唾罵

崇禎皇帝死後不久,清兵大舉入關,開始了定鼎中原的進程。清朝入關之初,面對的形勢十分嚴峻。縱橫天下十餘年的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首領,都是擁眾十餘萬的武裝勢力,盤踞在陝西、四川一帶,明朝殘餘的反清將士,以及遍及南北的反清義軍,都是對清朝統治的嚴峻挑戰。

為了應對緊張局勢,儘快消滅各地反清武裝,清廷不得不大舉擴軍,除了原有的八旗兵,還大力招降前明降兵降將,收為己用。巨大的養兵費用和軍費開支,使得清朝財賦收支捉襟見肘,難以應付。如何籌措軍需費用,成為擺在攝政王多爾袞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歷朝歷代慣例,這筆龐大費用又會轉變為賦稅,分攤到天下百姓頭上。

然而經過清廷高層合議,結果讓人瞠目結舌。《明清檔案》記載,多爾袞最終決定,不僅不再向民間百姓加稅,恰恰相反,還要免除前明留下的三項重稅:「前朝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凡正額之外,一切加派如遼餉、剿餉、練餉盡行蠲免」。遼餉、剿餉、和練餉,是明朝皇帝為了應付關外清軍和關內義軍,而向天下百姓額外徵收的三項重稅,其數目數倍於正常賦稅。

遼餉、剿餉、練餉,是套在明朝百姓身上的沉重枷鎖,也是導致明朝滅亡的主因之一。從嘉靖中期開始徵收遼餉,日後明朝皇帝陸續層層加碼,到崇禎後期,三項餉銀合計達到兩千萬兩白銀。多爾袞宣布免除三餉,解除了天下百姓的一項沉重負擔,讓困苦不堪的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當然這並非是多爾袞善良,而是他意識到迅速安定人心,取得中原百姓支持擁戴,是當時第一要務。

不過,免除三餉並非是多爾袞的功勞,而是出自清朝當時的天津總督駱養性。史學家趙翼的《檐曝雜記》記載,是駱養性最早對多爾袞提出這個建議,「前明遼餉五百萬,剿餉九百萬,練餉六百三十餘萬兩,一概蠲除」。多爾袞正是在駱養性的建議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做出這個決定。

遺憾的是,天津總督駱養性一句話,為天下百姓免去兩千萬兩銀子重稅,結果不但沒有換來百姓們的感激和稱頌,反而遭人唾罵數百年。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他的特殊身份。駱養性並非清朝從龍之臣,而是明朝降臣。他原先在崇禎手下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一職,掌握著明朝最龐大的特務機構,是崇禎皇帝的心腹重臣。不過駱養性在任期間,由於崇禎皇帝對錦衣衛的倚重程度大不如前,因此駱養性也沒有像之前錦衣衛頭子一樣,為虎作倀,殘害忠良。恰恰相反,崇禎有時要動用錦衣衛殺害大臣,駱養性還予以極力勸阻,熊開元、姜采等明朝大臣,因直言進諫得罪崇禎被下詔獄,都因駱養性的營救而得以免禍。

但在崇禎皇帝死後、清兵進入京師之時,駱養性身為明朝大員,沒有選擇捨生取義,而是背義忘恩投靠新主,成為第一批投降清朝的前明大臣,被封為天津總督。但駱養性並未獲得多爾袞的真正信任,在清朝沒幹多長時間,在任幾個月就被免職,回鄉隱居,不久後病逝。但他也因此戴上了漢奸的大帽子,為世人所不齒。第二個原因,是駱養性奏請免除三餉的事,知者甚少,除了趙翼這樣的學識淵博、精研歷史的史學家知道,一般人聞所未聞,更別提普通民間百姓。故此他才會被百姓視為漢奸,遭到百年唾罵。實際上平心而論,駱養性叛明降清,大節有虧,是不爭的事實。但他降清後,並未像吳三桂、洪承疇等鐵杆漢奸那樣為清朝賣命,反而為民間百姓免去兩千萬兩白銀重稅,此外並無劣跡,也算是一件造福於民的大好事。因此史學家趙翼為他鳴冤叫屈,認為他「能奏免天下兩千萬之重賦,可謂天下蔭受其福」,認為他功遠大於過,不應該挨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一武將的2件囧事,單挑呂布卻差點被捅死,醉酒之後喝下糞汁
唐朝一個小偷,偷了一件東西,唐太宗勃然大怒,殺掉了失主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