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邊吐槽,一邊做攻略的泰國

一邊吐槽,一邊做攻略的泰國

真正的泰國是什麼樣的?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它不在寫好的攻略里,不在魔幻的電影里,需要你的親歷。

文 |翟思敏 燕玉涵 陳曉妍

編輯 | KK

金頂白牆的寺廟,高大茂盛的棕櫚樹,密集的店鋪廣告牌佔據了街道上空,突突車在大街小巷裡穿行,雜亂無章的高壓電線越過低矮的樓房。Ladyboy、馬殺雞、紅燈區、沙灘海浪……這些看似畫風完全不同的元素就這樣極其魔幻地同時呈現在泰國僅僅5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

1

我竟然和坑了我1300泰銖的「好心人」熱情合影

受訪者:清銘

告別時我和「熱心」的大叔合了影,準備晚上發朋友圈感慨途中的好人好事。

中午12點抵達曼谷大皇宮時,儘管烈日炎炎但售票口的隊伍已經曲曲折折地排到了馬路邊上,往裡看去是黑壓壓的人群,而此時還有源源不斷的旅行團蜂擁而至。我與朋友們並不想湊這個熱鬧,於是打算轉站附近小眾的卧佛寺。

途中我們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大叔,在他的「幫助」下,我們順利踏上了沿途「兩岸風光無限」,「途經四座寺廟」和有「熱鬧的水上市場」的遊船之行。

大叔黝黑的面龐上架著墨鏡,得知我們準備前往卧佛寺,他以當地人的身份善意地提醒我們:下午四點之後卧佛寺免門票,不妨去河道坐船遊覽,全程一個小時,下船後可以步行到卧佛寺。這得到了我和小夥伴們的認可。說罷,大叔還特地問我們要來紙和筆,畫下具體路線,標註地點。

他提醒我們提防售票口「宰人」,遊客買票需要2600泰銖,而當地人僅用1300泰銖。但因為有事無法陪我們同行,希望我們能遇見有緣人幫忙買票。臨別時,我們邀請大叔合影,依依不捨地告別。而此時路邊恰好一輛突突車路過,他順勢替我們招攬,特地用泰語和司機不知說了些什麼。下車後,司機大哥果然替我們爭取到了三張半價票。

一切都這麼順理成章,我們坐上了小船。直到船駛到河中央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兩岸風光無限」只是沿路一排矮矮的居民房;「途徑四座寺廟」是坐在船上遠遠觀望岸邊的寺廟,經過寺廟時船夫不忘提醒一句,「Picture!Picture!」而熱鬧的「水上市場」不過是岸邊船上擺著的兩檔水果攤。見我們路過,攤販熱情擺了擺手,「要來兩個水果嗎?」

原來從遇見「熱心」大叔開始,這一切早已被安排地明明白白。坐在船上望著河上來往的船隻,看著同病相憐的人,竟也有歐洲人的臉龐,我心下暗自苦笑:大家都是被宰的「水魚」。

那個初次見面的泰國朋友,用翻譯軟體帶我游甲米

受訪者:Natalia

一個人,一張機票,再定下頭天的酒店,其餘的行程就由路上的緣分決定了,而Makrood是我在泰國的緣分。

Makrood是坐在我鄰座的甲米本地人,我從未想過,接下來的三天居然會與這個陌生人一起度過。在飛往甲米的航班上,我第一次見到Makrood 。途中除了表示希望能和他換到窗邊的座位,我們再無交集。臨下機前,我問他從機場如何抵達我的酒店最方便,他抱歉地解釋,他的英文不太好。我本想就此別過了。誰知道,他想了想掏出了手機,打開翻譯軟體,開始耐心地跟我解釋。

從機場到市區要坐當地的大巴,很巧的是我們坐同一輛車上。中途臨下車前,他湊到司機身邊用泰語說了幾句話。疲憊之中並沒在意他對我說的see you later。後來我問旁邊的女生他們在說什麼,她說,「囑咐司機提醒你下車。」

入住酒店後,我出門覓食。居然看到Makrood竟然就在門口。不過這一次,他專門回家開著車來。他說載我去吃東西,因為我在路上無意中問起附近的餐廳。

對於陌生人突如其來的好意,驚喜之餘不可避免警惕起來。我質問他怎麼知道我的住處,緊接著腦海里浮現出一些不好的畫面,於是更加謹慎地追問,從哪裡來,到平時喜歡做什麼,關於他的家庭……語言可以騙人但眼神不能,他的眼裡藏不住的真誠,確認了所有信息後,我漸漸相信Makrood是真心希望與我交朋友。

接下來的三天,我說英文,他說泰文,我們靠著翻譯軟體一路交流。我和他講中國的文化,我是怎麼學英文的,旅途中的趣事,他帶我游甲米,和我爬山看日出。

這一刻,在甲米,我感受到來自泰國朋友的溫暖。

2

兩年前,我曾在普吉島風浪中死裡逃生

受訪者:無敵霹靂Dumpling

時隔兩年,回想普吉的風浪仍心有餘悸。

2016年7月,我和男朋友去普吉拍攝婚紗照,順道出海遊玩。剛出海時風和日麗,本來三個小時的船程,走到一半時開始陰天,隨後颳風。抵達地海島後,我們被告知當天的旅遊項目全部取消了,可自費在島上逗留一天,或是花錢坐大船回普吉。當時我和男朋友不知天高地厚,為了早點回到普吉,我們選擇坐來時的小艇返回。

回程路上雨停了會,我們便啟程回去。而真正的可怕開始了。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風雲驟變,風大到我從未見過的程度,雨刮在臉上生疼,清澈的海水變成了墨色,像無底深淵隨時可以吞噬一切。咸澀的海水混著雨水拍在臉上,扎得睜不開眼睛,但我根本不能用手去擦拭了,因為雙手需要死死地抓緊欄杆,以免被拋甩出小艇外……船身在浪尖時看下面的海足足有六七層樓高,即便已經套上了簡單的救生衣,船身在浪底時看上面的海又覺得馬上要把小艇吞沒。

就這樣,經歷了5個多小時,快艇終要靠岸了,雙腳踏入陸地的那一刻,我和男朋友互看了一眼:活著真好!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

從普吉回國半個月後,新聞報道了一則普吉島翻船造成的傷亡事件,兩年後,又發生了普吉翻船慘案。我深知置身於巨浪之中的絕望,祈禱這樣的「刺激」不再有。

在泰國趕飛機的路上,司機中途下車吃了一個早餐……

受訪者:知乎作者史達加斯加

在泰國街頭小巷、沙灘上,隨處可見慵懶的貓狗躺著曬太陽,全然不懼人。泰國貓狗的安逸想必也與泰國人安於現狀,享受當下的慢性情有關,而對此我深有體會。從普吉飛清邁的早晨,我起了一個早床匆匆趕往八點的航班。從酒店到機場的距離大概半個小時,通常情況下我會提前一個多小時到機場check in。司機大哥在酒店樓下接了到我們,途中經過一個便利店,他忽然停下來問我:

「Do you wanna drink some water?」我道謝,說不用了。於是他便把我和同伴撇在車上,告訴我們他下去一趟,到便利店買一瓶水和一個三明治。

十分鐘之後,等他吃完,我詢問我們什麼時候能出發,並說明希望儘快到機場。

他站在車門外表示抽完一支煙就走了,罷了還寬慰我們說「don』t worry.」

途中他又解釋道,「Drive slowly and safely.」在司機不緊不慢的車程中,在他與電話那頭朋友的閑聊之下,謝天謝地,七點十分,我們終於到了機場。時間卡地剛剛好,沒有留太多空餘時間,在機場迅速check in之後,我們順利搭上了那天的航班。

在泰國,慢吞吞的服務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我坐過很多次的士和突突車,不止一次遇見司機不緊不慢地開到一半下車買水喝。或許泰國人的「差不多」理念和我喜歡提前計劃好一切的行為方式相差甚遠,我欣賞和尊重泰國人享受慢生活的方式,但是下一次,我仍然會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機場。

3

初次泰國之旅獻給了6天5夜購物團

受訪者:Lauren

去年12月底,公司組織泰國6天5夜的跟團游。泰國跟團游可謂一場與導遊鬥智斗勇的過程。導遊帶你看毒蛇中心看錶演?那是讓你看10分鐘付小費;導遊帶你拜佛?那是讓你送香火錢;導遊帶你看大象表演?15分鐘一輪,夠你拍照付小費了。

從趕往毒蛇研究中心的路上,導遊把蛇葯捧到天上去,終於到了毒蛇研究中心,門口停放著數十輛旅遊大巴,一水兒都是中國面孔。走進氣派的大廳,圍坐在地池舞台上三層台階擠滿了人,一場「精彩」的毒蛇雜技表演正準備迎接我們。

表演者用命令性手勢讓蛇做出服從式的點頭,動作非常粗暴,表演結束甚至有蛇的嘴裡吐出膽汁似的黃色液體。觀眾席也不時有發出喝彩聲的。後來,表演者來在到觀眾台,一手握著蛇的頭部,一邊示意讓遊客近距離觀看,我們當然會向舞池投放事先準備好的小費。而此種種都不是本站的最終目的——賣蛇葯。

在另一個大廳里,面容和藹和善的講師一番深情而專業的科普後,大部分人漸漸地放下了警惕,逐漸被講解打動。儘管網上泰國買蛇葯被坑的例子層出不窮,偏偏還有遊客願意花上千塊錢,抱著幾瓶「包治百病」的蛇葯離開泰國這片沃土。

與此同時,不少同事看上去要被「洗腦」成功,我悄悄地把帖子分享給了他們,結果最後我們團買蛇葯的人寥寥無幾。那一天,導遊顯得有些生氣。

曼谷有很多個三里屯和很多個798

受訪者:蒙蒙、阿康

沒去泰國之前,家人這樣勸說我,「泰國游很多人妖,陰氣重,會見到鬼的。」但是去了泰國以後,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

泰國的第三產業特別發達,尤其是文創行業。曼谷的商場非常有設計感,而且商場一層往往設有展區。我看過一個曼谷當地藝術學校學生的畢業展。北京現在也有商場開始設置藝術展區了,但是在曼谷,這其實已經流行了很久。

如果說北京就一個三里屯、一個798,那麼曼谷就是很多個三里屯、很多個798,而且可能做得比798還要好。說實話,我覺得曼谷的國際化程度比很多人想像的要高得多,曼谷的商場更新換代特別快,他們必須要經常增加花樣,改頭換面,不然沒人會去的,因為他們在這方面太發達了。

至於為什麼大家對泰國產生有這麼多偏見呢,估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人去那邊大多數跟團,去的都是那些主流景點。景點騙子多,到處都是人,很多東西看得都不那麼真切了。而旅遊團不會帶你去那些設計獨特的餐館或者藝術中心。像在曼谷,優秀的設計師往往在夜市,他們會擺攤賣自己設計的作品,而不是我們國內夜市千篇一律的小商品。

還有是曼谷隨處可見獨具特色的咖啡館,有一家店我特別喜歡,那家店一樓是咖啡廳,二樓則是一個展廳,全部是老闆的私人收藏。在國內開一家個性點的咖啡廳可能比較容易火,但是在曼谷就很難了,因為曼谷這種有個性的小店太多了……

你眼中的泰國是什麼樣子的,歡迎到後台留言~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南都周刊8月16日封面專題《雙面泰國》,

歡迎在後台積極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個北海道的夏天,坐拖拉機看薰衣草,鑽進森林嘗咖啡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