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共享」不再共享,我們是否還要繼續

當「共享」不再共享,我們是否還要繼續

智造觀點

曾經風靡一時的「共享經濟」,如今在國內正遭受新一輪的寒冬。比如滴滴順風的安全質疑,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以及共享充電寶、共享廚房、共享汽車等這些企業的接連倒閉和關停。可以說,2018年「共享經濟」領域的多個行業都出現了停滯或者增速緩慢的瓶頸期。但反觀國外,共享經濟的發展卻是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思考共享經濟的本質。當「共享」不再共享時,我們是否還要繼續?

文/灰灰

來源/人工智慧觀察(ID:Aiobservation)

共享單車的出現,帶動了一大批共享模式的火熱,幾乎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共享不到的。但如今,作為共享領域的鼻祖,共享單車已經漸漸進入寒冬。舉個例子,該行業的兩個領頭羊摩拜和ofo,前者已經被美團收入囊中,據說成為了美團上市路上的一個「坑」;而後者最近不僅被曝光了多起與供應商的糾紛案,更是頻出押金難退的醜聞,讓用戶苦不堪言。

事實上,在很多業內人士眼裡,共享單車目前遇到的困境,只是整個共享經濟行業的一個縮影。早前就曾有投資人表示,從2017年開始,各方資本對共享經濟的投入已經趨於明顯,「以前大家的做法是『一窩蜂』,一個共享經濟項目出來,很容易獲得風險投資,但現在則會仔細考慮其盈利前景。」

換句話說,儘管不斷有新的共享工具出現在大眾視線,但這並不意味著該領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發展景象,反而是很多行業逐漸走在了下坡路上,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

國內:共享領域「寒冬」來襲

對於國內各個共享領域的現狀,我們不妨先做一番梳理:

共享充電寶——中後部已進入「寒冬」

資料顯示,共享充電寶於2017年初在市場上湧現,不過在經過了半年的發展後,行業的中後部就進入了「寒冬」。當年11月,美團點評通過內部公開信通知,結束餐飲平台「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項目的試點運營。在該消息發布前幾天,樂電宣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並收回所有充電寶設備。而在樂電之前,已經有河馬充電、小寶充電等企業出局。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充電寶行業就已經進入了調整期,雖然整個市場仍處於增長期,但對於那些無法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企業來說,只能被市場淘汰。據了解,處於共享充電寶第一階梯的企業有四家,分別為街電、怪獸充電、小電、來電,而根據艾媒諮詢提供的數據,截止今年3月,除小電獲得B+輪1億元以上的融資以外,其它幾家重點共享充電寶企業均只有過A輪融資,融資金額最高是伏特+的3億元人民幣。

共享汽車——成本高,變現模式模糊

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汽車自面世後,並沒有得到像共享單車一樣的快速擴張,由於其成本投入(包括車價、日常維修、停放以及自然損耗等)較高,絕大多數企業的汽車投放量不足500輛。另外,其變現模式也很模糊。多名業內人士曾表示,用戶支付的用車費用、車身廣告、APP廣告等共享單車、網約車曾經使用的賺取方式,共享汽車也有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或受此影響,投資者對共享汽車的投入更趨于謹慎。

而隨著該行業的發展,目前共享汽車也漸漸出現了比較詭異的一幕:在吉利、上汽、東風等紛紛涉足分時租賃的同時,卻有多家企業集中倒閉退出。比如,最近有媒體報道,共享汽車品牌巴歌出行疑似倒閉,用戶押金未按約定時間退回;年初剛剛獲得2600萬美元B+輪融資的新貴途歌,也悄然撤退南京市場,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的運維接近停滯。從這些情況來看,共享汽車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也有人表示,僅從途歌一案就唱衰共享汽車的發展似乎有些武斷,但可以明了的是,途歌之後,共享汽車將駛入慢車道。

除此以外,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國內餐飲行業衍生出來的各種共享廚房品牌,比如已較有規模的熊貓星廚、食雲集、吉刻聯盟等,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各路亂象。如今,在共享廚房領域內,多家平台就曾因涉及套證經營、燃氣和證照等問題,多次被強制關店或延期營業。

總的來說,從國內的共享經濟的發展來看,似乎前景並不盡人意,但在美國企業來看,共享經濟,將會是取代傳統方式發展的重點板塊

國外:共享模式方興未艾

對比國內一片蕭瑟的共享模式,國外則是另一番火熱場景。比如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或者創企都選擇投身交通領域,開啟了人們在城市中移動的多元選擇。對此,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認為,未來十年手機叫車服務將會佔Uber整體業務的不到50%,然後通過無樁單車、電動滑板車以及未來的空中計程車為基礎,打造多元交通服務,希望能成為「運輸界亞馬遜」

另外,我們可以在Uber的布局中發現,電動滑板車的熱潮方興未艾。今年1月Uber與Jump合作,讓用戶可以在Uber的App中租用腳踏車為其提供共享單車服務後,在今年7月,又以3.55億美元的價格參與了電動滑板車初創企業Lime的融資,未來同樣會在其App中整合Lime服務。當然,電動滑板車也並不只是Uber一家認為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比如明年要IPO的美國第二大手機叫車平台Lyft,最近就與小米旗下的代步工具生產商Nonebot合作,在美國的丹佛市推出了共享電動滑板車服務,此外,還有Bird以及Lime也都在該市投放了共享電動滑板車,Uber也計劃在這裡推出相同的服務。

另一個共享滑板車很火熱的城市是法國巴黎,繼美國Bird與Lime進軍了法國市場外,歐洲共享出行企業Taxify也宣布進軍巴黎,事實上在戴姆勒以及滴滴的注資下,Taxify除了是發過第三家電動滑板業者外,更是巴黎第一家把叫車服務與電動滑板車服務整合到一個App的平台。

AI搶飯碗,工作共享成最後解決方案?

身處從工業時代轉型到AI時代的我們,除了在出行領域可以體會到共享經濟的一些便利之處外,工作共享似乎也是將成為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機會這一難題的解決方案

有數據顯示,未來15年內美國有40%-50%的工作可被自動化,對此,矽谷不斷想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嘗試將一份工作拆解成多份兼職來緩解短期的失業衝擊。

李開復在《AI新世界: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一書中寫道,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人提出:一周改為工作四天,讓更多的人共享同一份工作。這種主張的另一個版本是,將一份全職工作拆分成好幾份兼職工作,讓更富餘的工作者可以分享越來越稀疏的工作資源,以便儘可能避免人類的失業。

當然,這些工作共享的辦法在美國某些州也已經展開了實行,比如一些面臨業務危機的公司,不會直接進行裁員,而是讓一部分員工減少工作量,再加上政府提供的部分損失補助,讓公司和員工避免遭受裁員的風暴。雖然這種辦法只能緩解短期的失業問題,但總的來說還是對我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何為共享經濟?本意上,這種新經濟模式是共享經濟平台通過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或服務者,以合理的價格向需求者提供產品或服務,以達到雙方受益的最大化。對這些平台來說,只有盡最大的可能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或產品才能最易於達到可交易的適用性和安全標準,進而保證其經營項目持續可觀的發展。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觀察 的精彩文章:

生物識別技術將終結密碼時代?或許沒那麼簡單……
亞馬遜登頂萬億市值的三個秘密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