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堰歷史 | 沈從文夫婦書信里的丹江口

十堰歷史 | 沈從文夫婦書信里的丹江口

原標題:十堰歷史 | 沈從文夫婦書信里的丹江口

沈從文張兆和夫婦合影。資料圖

十堰晚報訊 ( 記者 羅毅)1933年9月9月,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平(今北京)的中央公園舉行婚禮,轟動一時。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張兆和是我國現代知名女作家,兩人在中國文壇都是聞名遐邇。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張兆和和沈從文先後來到丹江口參加勞動,在半年多的時光里,兩人通過書信和親人們溝通。通過兩人的書信,可以窺見丹江口當年的一些風土人情。


兩人的愛戀曾轟動一時


沈從文是湖南人,生於1902年,他在中國文壇成名較早。1924年,沈從文便開始進行文學創作,相繼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29年,他被中國公學校長鬍適聘為教師。也就是在這裡,他遇上了女學生張兆和。

張兆和是安徽人,出生於1910年。她父親熱心教育事業,把幾個女兒都送進了學堂。1929年,沈從文第一次站上講台,面對底下的學生,木訥的他因為緊張,獃獃地站了10分鐘,出盡洋相。而坐在底下的學生中,就有張兆和。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第一次正式見面,是在胡適的辦公室。當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然而這次見面卻燃起了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且一發不可收拾,沈從文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


當年,張兆和的身後有許多追求者,並不看好沈從文,可他的情書一封封寄了出去,點點滴滴滋潤著張兆和的心。細讀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可謂情意濃濃。「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這句情話,令人印象深刻。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打動了張兆和。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和張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園成婚,轟動一時。


先後到丹江口參加勞動

婚後,兩人的生活倒也平靜,張兆和也於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沈從文和張兆和的生活迎來重大變化。他們先後下放到咸寧幹校參加勞動。沈從文負責看菜園,但他仍鍾情文學,念念不忘因故戛然中斷的古代服飾史研究。


到了1971年7月,張兆和被安排到了丹江口「五七」幹校。據張兆和在信中記載,這次她被派往丹江口很匆忙,7月1日幹校開座談會宣布消息,她3日就趕緊給沈從文洗床單、蚊帳,7日早上就離開咸寧前往丹江口。


張兆和在丹江口呆了一個多月後,沈從文也被派往丹江口。為此,張兆和特地從丹江口趕來幫助沈從文收拾行李。當日,4位年輕同志來幫忙給沈從文扎行李。張兆和特意做了四樣菜,買了5瓶啤酒,煮了幾十個鹽茶蛋,一群人吃了個飽飯,踏上了去丹江口的路程。


在這其間,張兆和來丹江口後,沈從文還在咸寧參加了一次插秧。當年,湖北推廣雙季稻,7月中旬正是晚稻插秧時節,沈從文和別人一起插秧。有意思的是,在7月19日寫給張兆和的家書中,沈從文沒有訴說酷暑的艱辛,而是饒有興趣地向張兆和描述鄉下孩子引發出的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以及對當前教育存在問題的擔憂。

書信中的丹江口寧靜美好


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丹江口的情景及風土人情,在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書信中多次提及。


到達丹江口後,張兆和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丹江口的住宅建在一個小小的谷地中,谷地東西向,東、北、南三面環山,西邊有一條馬路通進去,沿馬路蓋了不少房子,有五百多間,有樓房有平房,一律紅磚紅瓦。沈從文也在信中說:「住處自然比咸寧好,土地好,環境美。」由這些信件可知,沈從文張兆和夫婦流露出對在丹江口生活勞動的滿意。


張兆和還在信中介紹,在丹江口使用自來水很方便,有專門洗東西的水槽,一溜排著6個水龍頭。她說,丹江口是三線工業建設地區,耕地少,人們種紅薯、玉米和芝麻。張兆和還記載了她登上丹江大壩的情景:登上328級木梯,站在大壩上,水電站就在我們腳下,大壩一邊的溢洪道像大瀑布那樣轟鳴,煙雲瀰漫,很壯觀。另一邊是綠水青山,翠綠的小島、停泊在山腳下的數不盡的機帆船,美極了。

沈從文和張兆和還記載了自創的丹江口美食。兩人說,丹江口的食物口味都很淡,兩人吃不習慣。所幸兩人從咸寧過來時,帶了半斤大蒜。而丹江口有罐裝的魚子賣,八毛錢一瓶,但魚子沒有油也沒有鹽,兩人吃不了,就把大蒜搗碎加到魚子里,再加些醬油和糖,成了好東西。兩人早晚吃飯,都要嘗一些。


總體來說,從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書信中可知,兩人認為丹江口的生活寧靜美好,儼然是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景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堰廣電網 的精彩文章:

TAG:十堰廣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