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迷人的大學:97歲老人已讀30年,一家三口都痴迷

迷人的大學:97歲老人已讀30年,一家三口都痴迷

4日上午,四川省綿陽市老年大學詩詞楹聯班內,97歲的馬老今年參加了開學第一課,他已經在這裡學了30年,坐在他前面的學員,是他已經60歲的女兒馬莉。5年前,馬老的同學中還有他的老伴兒,兩人攜手同上老年大學25年。

在綿陽老年大學內,學習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學員不在少數,據學校統計,今年學校共有學員逾8000人次,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老學員」,這成為了老年大學近幾年「一位難求」的重要因素。目前,綿陽老年大學已開始實施學年制教育,減少「留級生」。同時,增加班級、調整教學時間段,下學期還計劃實行微信報名,從而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增加老年人受教育的機會。

舞蹈班。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專家指出,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到來,但老年人不斷增加,配套的老年大學學位卻還沒有及時跟上,這需要家庭、社會、機構甚至是市場,各方面的充分參與與多方協作,滿足老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增添老人們的心靈歸屬感。

學了30年——

老伴兒去世後,97歲老人和女兒變成同學

綿陽老年大學創辦於1987年,至今已有31年歷史。時年64歲的趙阿姨,成為了第一批學員中的一員。剛開始,學校里所辦的班並不多,僅有唱歌、二胡等少數課程。在趙阿姨的帶動下,比她大兩歲的老伴兒馬老在第二年成為了學校的學員。

馬老的女兒馬莉今年60歲,她介紹,剛開始時,只要是學校開設的課程,父母都會報名學習,後來學校越來越大,課程開設得也越來越多,包括太極、畫畫、詩詞楹聯等等,父母都報名學習,每天過得很充實。

馬莉和馬老在校門口。馬莉供圖

「我父母對老年大學就是一種痴迷,但我最初真的看不起,到現在也已經痴迷了,每天都會來上課。」4日下午,剛剛上完本學期第一節舞蹈課的馬莉說,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馬莉說,以前,她經常為了父母上老年大學的事跟父母爭吵,特別是父親對於老年大學的痴迷,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父親那時成為了班長、會長,長期需要電話聯繫同學、組織各種活動等,雖然我們沒有住在一起,但我要給他們交電話費,那時沒有手機,電話費還很貴,我就數落爸爸,但他根本不為所動,要麼不回答,要麼直接把自己關進書房不讓我進去。」馬莉說,後來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她自己也已經50多歲了,每次讓父親抄水電氣表交費時,只要父親在做跟老年大學有關的事,他統統拒絕,「我們又免不了爭吵兩句。」

正因為父母多年來的堅持,讓馬莉對老年大學多了一些好奇。2012年,接近退休的馬莉跟隨父母來到老年大學,她想看看父母為何如此痴迷。這一去,馬莉從旁聽開始,到後來也開始痴迷其中。

4日上午,馬莉和爸爸在詩詞楹聯班。馬莉供圖

「2013年8月,我母親去世,那年她90歲,在老年大學學習了26年。當年年邁的父母在學校內攜手學習,成為了學校的一道風景。」馬莉說,雖然母親去世了,但父親並沒有因此而中斷,只是因為年齡越來越大,父親現在只學習詩詞楹聯了,現在他已在老年大學學習30年了,「我也從最初報一兩個班,到現在報十幾個班,每天都會來學習,而且在詩詞楹聯課堂,我跟父親還是同學了!」

不想離開——

學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學員不在少數

5日上午,70歲的胡世菊老人在綿陽老年大學教師公示欄前,認識老師的名字,對於不認識的字,她還會請教旁邊的同學。然而,在10年前,胡阿姨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胡阿姨是土生土長的綿陽人,以前在一家食堂做打掃衛生的工作等,沒上過學的她不識字,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退休後,女兒一家到了成都生活,雖然女兒也多次喊胡阿姨到成都,但都被胡阿姨拒絕了。因為在胡阿姨看來,自己在成都人生地不熟,除了家人外不認識任何人,而且自己還不識字,很難融入進去,因此決定留在綿陽。

10年前,胡阿姨經朋友介紹來到了老年大學,雖然不識字,但她還是上了一學期的書法班,現在更是學習了古箏、二胡等課程。

「沒有人因為我不識字就排擠我,反而都在鼓勵我,現在我每天早上出門後,一天都在學校學習,一直和老年同學們在一起,可以和他們一起學習,也可以聽他們擺(講)各種事情,直到晚上才回家休息。」胡阿姨說,現在她基本上把學校當家了,「我還要準備再學習幾年。」

早年在位於廣元的一家科研單位工作的王樂平阿姨,10年前退休後,她和老伴搬到了綿陽居住。後經朋友介紹,進入老年大學,至今也已學習了10年。

綿陽老年大學教務科科長鄔娜介紹,在老年大學裡,學習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不在少數,有的老人報一門課程,有的老人報多門課程,報的課程較多的,一周除了周末很多時間都在學校。

一種心態——

去老年大學認識朋友,讓生活不再孤單

70歲的邱運策老人,退休後進入老年大學學習,剛開始學習繪畫,學了三年後,自己的畫作有落款簽名,但他覺得自己的字不太好,於是又報名學習書法。

書法班。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退休後,生活圈子、交際圈子就小了很多了,而且兒女都有工作,沒得時間一起相處,這裡人多,有人聊天,還可以一起學習畫畫,還會出去採風,學校舉行畫展,自己能感到充實,也會覺得自己還有價值。」邱大爺說。

王樂平阿姨進入老年大學,她也更多在認識朋友。她介紹,因為工作一直在廣元,到綿陽居住後,他們只認識同住一個小區的十幾名原單位同事,而對於綿陽這座城市,他們並不了解。

「在老年大學可以認識太多的同齡老人了,通過同學們的介紹,對綿陽逐漸有了深刻的認識,每天的活動不再局限於塘汛(綿陽一地名),每天交流的對象,也不再局限於以前的同事,現在朋友很多很多,剛開始的孤單感早已不存在了。」5日,王樂平介紹,現在的她,還加入了一個公益團隊任副團長,她還是各種公益活動現場的主持人,「現在我放棄了古箏,從葫蘆絲普通班考進了葫蘆絲演藝班,而且還報名學習聲樂、走秀等,生活不再孤單,而且還真正能學到東西。」

一個數據——

超8000人次的學員中,老學員佔三分之二以上

「請問舞蹈班可以報名嗎?」「已經報滿了。」「請問聲樂班還可以報名嗎?」「已經報滿了。」……4日下午,綿陽老年大學報名處,仍陸續有老人前來諮詢報名,但得到的答覆幾乎均是「已經報滿了」。

綿陽老年大學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校今年開設有文學、美術、聲樂、器樂、舞蹈、健身6大系,32個專業,158個教學班,學員逾8000人次。

素描班。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因為有的學員同時報了幾個班,所以我們叫有多少人次,而在這超8000人次的學員中,老學員佔了三分之二以上。」綿陽老年大學教務科科長鄔娜介紹,老學員們一放假後就開始報名下學期的班級,這就使得新學員在8月底報名時名額就有限了。

在綿陽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趙永龍的手機上,有兩段十秒鐘的視頻,內容是8月30日報名現場的情況。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在報名服務大廳,眾多老人在排隊等候報名。趙永龍介紹,因為班級名額有限,當天至少有好幾百人沒有報到名。

4日下午,62歲的蘇大媽在幾天內第三次來到老年大學,她想報名學習民族舞蹈,但是,至今沒有空餘名額。蘇大媽介紹,8月30日報名當天,她早上7點鐘就去排隊,結果報名大廳里早已等候了數百名老人。

馬莉雖然是老學員,但是今年老年大學新開了普通話班,報名當天,她早上4點起床,5點半就乘坐第一趟公交車出發,第一個來到了老年大學。幸運的是,她如願以償。

學校調整——

實施學年制,減少「留級生」

綿陽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趙永龍分析稱,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於眾多老年人而言,到老年大學學習不僅是一個獲得知識、提升自我的有效渠道,更是由於「銀髮浪潮」到來,年輕人為了工作不能天天陪伴,老人對抗精神空巢的一種選擇。

「目前綿陽城區老年人高達20多萬人,綿陽市老年大學招生容量僅6000多人,而老學員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留給新生的名額就不多了。」趙永龍說,現在隨著老人越來越多,近兩年老年大學出現了「一位難求」現象。

趙永龍介紹,為了解決「一位難求」現象,讓更多老年人有機會學習,綿陽老年大學已開始實行學年制,即規定每個專業學習的年限,將其分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有的專業學習三年,多的學習六年,老人在所在專業學完後就畢業,減少「留級生」,同時這樣也可以解決教學內容的重複問題。

「當然,雖然有這樣的規定,但很多老人學完了這個專業,又去報名另外的專業,就是不想離開老年大學。目前,我們也在增加班級,調整學習時段,比如受歡迎的專業就增加班級,而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調整學習時段。」趙永龍說,這學期最吃香的聲樂和舞蹈專業,各增加了6個和7個班,下學期,學校還準備實行微信報名,大家的機會都是均等的,而且可以避免老人長時間排隊等候。

專家分析——

滿足老人需求,需家庭、社會、機構等多方參與

北京師範大學特聘心理專家劉琳琳認為,老年人因為生理機能逐步衰退、生活圈交際圈有限、子女忙於事業或小家庭等因素,生活相對比較單調,心理感覺孤獨寂寞,感覺不被重視、尊重,對生活容易感到悲觀、憂鬱,想做一些事情卻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會讓老人價值感降低,情緒焦躁。同時,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遠離曾經的工作崗位與職場環境、回歸家庭照顧孫輩……這些都會讓老人們感覺到無所適從。

而老年大學的存在,各種興趣班的興起,讓他們很輕鬆負擔學費,又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老年大學對老人們既是一個心靈的歸屬地,又是價值感的重建港,還是言志抒懷的好地方。脫離柴米油鹽的世俗生活,老人們在這裡能夠放飛心靈,成長自我,脫離煩惱,甚至圓夢曾經的遺憾。

不過,劉琳琳表示,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不斷增加,配套的老年大學學位卻還沒有及時跟上。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到來。一位難求,恰恰表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學位來給他們安放躁動的老年「又一春」。

老年人的子女,可能是忙於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和老人養老的「三明治中年」,也可能是同樣步入老年的年輕老年人,很難分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給老年人充分的心理滋養和情感關懷。這就需要家庭、社會、機構甚至是市場,各方面的充分參與與多方協作。

劉琳琳建議,老年大學可以多給老人以施展才華、展現魅力、彰顯價值的機會和舞台。做好老年大學校友會組織工作,定期開展聯誼會、志願服務,讓老人們發揮餘熱,收穫成就。也可以多和教育機構、年輕的大學生組織進行合作,開辦更多的班次,滿足老人們學習、進步、交友的需求。更可以組織老人學員的「家長會」,邀請老人們的子女來觀摩他們的學習生活,讓子女後輩更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學習現狀。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師曾德強老師也建議,除了老年大學需要想辦法增加名額外,基層社區可以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活動室等,組織相應的活動,讓老人能交到更多朋友,減少孤獨感,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同時,一些高校以及相關事業單位,也可以多開辦一些公益的講座,舉行一些公益的活動,讓更多的老人可以參與其中。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湯小均 攝影報道

編輯丨馮玲玲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天下論文一大抄?自主招生論文造假必須嚴懲不貸

TAG:紅星新聞 |